殷芳群 丁鵬 楊國慶 黃璽 劉志業(yè) 劉志杰 胡自強
【摘? ?要】 通過實地雜草調查,發(fā)現(xiàn)甘肅省主要入侵方式為無意引入的有46種,占入侵雜草的63.0%。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對甘肅省生態(tài)安全具有嚴重破壞性的雜草。建議海關和植保部門提高技術人員雜草檢疫和鑒定方面的能力,加強檢疫和宣傳,提高企業(yè)疫情疫病防控的主體責任人意識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意識,并建立相關預警機制,預防外來物種對當?shù)厣鷳B(tài)和農作物帶來影響。
【關鍵詞】 甘肅省;進口小麥;外來雜草;監(jiān)測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of exotic weeds in the imported wheat area in Gansu Province
Yin Fangqun1? ?Ding Peng2*? ?Yang Guoqing3? ?Huang Xi3? ?Liu Zhiye4? ?Liu Zhijie3? ?Hu Ziqiang3
(1 Lan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Extension Center? ?730000;2 Jinchang Customs? 737100;3 Lanzhou Customs? ?730020;4 Lanzhou Customs Integrated Technical Center? ?730000)
[Abstract]? Through field weed investigation, there were 46 species of the main invasion in Gansu, which accounted for 63.0% of the invasive weeds. At present, it has not been found that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in Gansu has a serious and destructive we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ustoms and the plant protection department will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technical personnel to quarantine and identify the weeds, strengthen the quarantine and publicity, increase the awareness of the main responsible person responsibl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epidemic diseases of the enterprise and protect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establish the relevant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The prevention of alien species has an impact on the local ecology and the crops.
[Keywords]? gansu; imported wheat; exotic weeds; monitoring
近年來,隨著甘肅省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我省進境的糧谷量持續(xù)增加、其種類繁多、流向范圍廣,其攜帶的疫情復雜、種類多。為掌握甘肅省進口小麥地區(qū)外來雜草的情況,防范外來檢驗檢疫性雜草的傳入,調查組對甘肅省進口小麥地區(qū)外來雜草進行了調查與監(jiān)測。初步查清甘肅省進口小麥地區(qū)的外來雜草種類和分布,為甘肅省未來入侵雜草監(jiān)測、防控和治理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也為開展內陸口岸外來入侵雜草的風險分析工作、制訂有害雜草入侵的檢疫、防范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甘肅省自然概況
甘肅位于西北內陸,海洋溫濕氣流不易到達,成雨機會少,大部分地區(qū)氣候干燥,冬季寒冷漫長,春夏界線不明,夏季短促,氣溫高,秋季降溫快。省內年平均氣溫在0~16℃之間,各地海拔不同,氣溫差別較大,日照充足,日溫差也大。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烏鞘嶺以西降水明顯減少,隴南山區(qū)和祁連山東段降水偏多。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無霜期各地差異較大,隴南河谷地帶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甘肅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類型齊全,交錯分布,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條件,加之資源過度開發(fā)和不合理利用,致使長期以來自然災害嚴重、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外來生物更加容易繁衍生息。
1.2? 調查方法
2015-2018年,對甘肅省進口小麥接卸車站、轉運沿線和定點加工廠及周邊進行外來雜草的調查。調查范圍涉及到隴東地區(qū)平涼市、河西地區(qū)酒泉市、金昌市、武威市和中部地區(qū)蘭州市的定點加工廠內部(包括生產區(qū)、生活區(qū)、辦公區(qū)等區(qū)域)、外部(從非實體圍墻或硬化地面向外200m區(qū)域,重點包括農田、圍墻周邊、員工通道及垃圾、下腳料堆放處等地)和轉運沿線等區(qū)域,此次調查采用查閱資料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參閱2003、2010、2014和2016環(huán)保總局分別公布的第一、二、三、四批外來入侵植物名單等來確定外來入侵雜草。對甘肅進口小麥地區(qū)外來雜草種類、分布、數(shù)量特征等進行了實地調查,對卸貨點、加工廠及糧庫周邊地區(qū)進行全面普查;運輸路線主要采用樣點法進行重點調查,根據(jù)運輸路線的實際狀況分別取3-5個樣點進行調查,每個樣點不小于1000m2。若現(xiàn)場鑒定有疑義的種類則采集標本,同時用電子設備采集植株各部位高分辨率的圖像資料,送至蘭州大學草地農業(yè)科技學院進一步鑒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甘肅省進口小麥地區(qū)雜草的種類組成
通過連續(xù)4年的實地調查和監(jiān)測,確定甘肅省進口小麥地區(qū)的雜草有27科97種。根據(jù)每科下種的多寡,甘肅省進口小麥地區(qū)雜草有7個優(yōu)勢科,分別是禾本科、菊科、豆科、十字花科、蓼科、藜科和旋花科,共66種,占總數(shù)的68.0%。這些雜草種類能夠適應多樣的生境。調查發(fā)現(xiàn)入侵方式主要以無意引進為主,有46種,占入侵雜草的63.0%,有意引進的有27種,占入侵雜草的37.0%,其中牧用的有16種,占有意引進的59.3%,藥用的9種,占有意引進的33.3%,坪用的2種,占有意引進的7.4%,飼用和綠化的各有1種,各占有意引進的3.7%。
2.2? 甘肅進口小麥地區(qū)外來雜草的危害評價
根據(jù)入侵雜草發(fā)生頻率和危害確定甘肅進口小麥地區(qū)雜草的危害程度。從表3可以看出,共有18種出現(xiàn)頻率高的入侵雜草,有5種惡性雜草,其中蒺藜、反枝莧和野燕麥分別是第二、三、四批中國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外來入侵物種,在甘肅進口小麥地區(qū)出現(xiàn)的頻率分別為12.0%、60.0%和40.0%。這些檢疫雜草對作物的危害極大。反枝莧主要危害棉花、豆類、瓜類、薯類、蔬菜等多種旱作物。該植物富集硝酸鹽,家畜過量食用后會引起中毒。此外,反枝莧還是桃蚜、黃瓜花葉病毒、小地老虎、美國盲草牧蝽、歐洲玉米螟等的田間寄主。野燕麥是世界性的惡性農田雜草,可與農作物爭水、爭光、爭肥,降低作物產量;同時種子易混雜于作物中,降低作物品質。野燕麥能傳播小麥條銹病、葉銹病,同時是小麥黃矮病等毒病和多種害蟲的中間寄主和越冬越夏的棲息場所。這些雜草入侵能力極強,同時種子量大、落粒性強,在河灘、田間、山坡路邊以及水溝邊等都能快速定植形成穩(wěn)定的單株群落。從調查結果來看,在調查地中反枝莧、芨芨草、稗草、藜、酸模、地膚,鐵稈蒿等雜草出現(xiàn)的頻率比較高,并且植株高大,危害大。其次,黑麥草、早熟禾、蒲公英、苦苣、田旋花、小車前、狗尾草等在調查中出現(xiàn)的頻率也比較高,分布范圍廣,危害較重。表1中的其它雜草相對數(shù)量較少,局部分布,種群小,危害較輕。
3? 討論
通過連續(xù)3年的調查監(jiān)測表明,甘肅進口小麥地區(qū)外來入侵雜草種類多達70余種,以禾本科、菊科、豆科、十字花科、蓼科、藜科和旋花科幾個科為主。發(fā)現(xiàn)3種入侵物種:蒺藜、反枝莧和野燕麥,分別是第二、三、四批中國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外來入侵物種。一些雜草的入侵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甘肅進口小麥地區(qū)外來入侵雜草主要起源于歐洲和亞洲,以無意引入的方式為主,因此海關要把好檢疫關。甘肅進口小麥地區(qū)外來入侵雜草的種類組成跟其他海岸港口相比,其種類的豐富度并不因地處西北而減少,這反映出了人類活動對當?shù)厣鷳B(tài)物種的影響。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對甘肅生態(tài)安全具有嚴重破壞性的雜草,但這并不說明這些入侵雜草不具備破壞性,因此需加強外來物品的的檢查,對外來入侵物種需填寫嚴格詳細的引入備案記錄,增強監(jiān)管力度和提高阻擊能力。
口岸是生物入侵的一個重要途徑,隨著經濟一體化的加強、一帶一路的建設和甘肅省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外來入侵雜草的入侵會更加直接和頻繁,其侵入的風險日益增加,同時,物種的入侵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在引進時,有關部門應針對性地做一些基礎研究,嚴格評估其潛在風險,加強檢疫和宣傳,提高企業(yè)疫情疫病防控的主體責任人意識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意識。對進口糧食接卸車站、加工廠、儲備庫、運輸沿線等區(qū)域實施重點監(jiān)控,不定期調查和定期普查的機制,對監(jiān)測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外來雜草,建立相關的預警機制,對發(fā)現(xiàn)的危害大的入侵雜草要通過人工機械法、藥物法和生物法等多種方法進行綜合防治。同時檢驗檢疫部門要加強學習和培訓,提高技術人員在雜草檢疫和鑒定方面的能力,為風險分析和檢疫處理等后續(xù)工作提供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曲 波.沈陽地區(qū)外來入侵有害植物的調查.遼寧農業(yè)科學,? ? ? ?2003(4):29-31.
[2] 伏建國,楊 靜,安榆林,等.江蘇口岸雜草檢疫及監(jiān)管.植物? ? ? ? ?檢疫,2007,21(6):386-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