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莊浪縣動物衛(wèi)生服務中心,744600)
真胃阻塞也叫真胃積食,是多種致病因素引起的前胃弛緩、內容物停滯于真胃的一種阻塞性疾病。真胃阻塞由于病情發(fā)展緩慢,病初癥狀較輕,容易誤診、漏診,若診治不及時,容易繼發(fā)真胃炎、瓣胃阻塞。瓣胃阻塞一旦形成,口腔灌藥藥物需經(jīng)瘤胃、瓣胃才能到達病所,故很難奏效,過度灌藥使藥物蓄積于前胃,加重了前胃負擔,使前胃弛緩更為嚴重,形成惡性循環(huán)。而真胃注射給藥使藥物直達病所,故能取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縣趙岔村村陳某家飼養(yǎng)的一頭8歲秦雜黃牛,發(fā)病半月余,經(jīng)多方醫(yī)治無效來診,后診斷為頑固性真胃阻塞?,F(xiàn)結合該病例談點診治體會。
精神較差,體溫38.8℃,心率92次/分,食欲廢絕,呻吟,反芻消失,鼻鏡干燥,鼻流不潔的粘性鼻液,排糞基本停止,不斷努責,偶排出少量紫黑色血便。瘤胃內充滿液體、臌氣,瘤胃蠕動音較弱,出現(xiàn)沖擊式拍水音和波動感,右側中腹部有局限性膨隆,以拳抵觸,病牛有退讓、蹴踢表現(xiàn),并能觸及堅硬的真胃壁,三、四胃無音,腸音低,右側最后肋骨前方肩端水平線處用拳頭向頭頂撞能感覺到擴張的瓣胃壁。診為真胃阻塞繼發(fā)真胃炎、瓣胃阻塞。
本病多發(fā)生于使役能力強、采食快而粗放的黃?;蚰膛?。飼喂過碎的麥草或不潔的麥麩、麻渣等;過勞或飽食后立即使役,或飲水不足等使迷走神經(jīng)調節(jié)機能發(fā)生紊亂,引起真胃消化和蠕動機能減退。迷走神經(jīng)性消化不良時因幽門收縮,使真胃內容物物積滯,形成阻塞。此外,誤食毛球、麻線、破布、塑料皮等堵塞幽門后可引起機械性真胃阻塞。
因病牛瘤胃臌氣,要先進行放氣,放氣方法是用套管針在左腹上部行瘤胃穿刺放氣,或用胃導管插入瘤胃內行緩慢放氣,待瘤胃臌氣緩解后再進行藥物治療,對本病畜采取瘤胃穿刺放氣。
中藥用加味通腑導滯湯:當歸100g、大蕓100g、滑石100g、芒硝50g、麻仁60g、郁李仁60g、柏子仁60g、大黃40g、二丑30g、大戟15g、甘遂15g、赤芍45g、桃仁30g、丹參45g、石蠟油500ml,除滑石、芒硝、石蠟油外,余藥文火煎2次,每次30分鐘,混合,加入芒硝,以密紗布過濾,得濾液2000—3000ml,倒入滑石、油,候溫備用。于右側十二、十三肋骨后下緣下針、針尖朝向對側肘關節(jié)刺入突出堅實的真胃內5—8cm深,把中藥煎液行真胃注射。注射后每隔12小時后海穴注入新斯的明10mg,以促進胃腸蠕動。
為了補充體液,控制炎癥,促進胃腸蠕動,用促反芻液500ml,5%葡萄糖鹽水800ml,阿米卡星4g,維生素C10g,維生素B1500mg,混合一次靜注,每天注射一次,連用3天。
經(jīng)過上述綜合施治后,第4日病畜開始反芻,出現(xiàn)食欲,7日后回訪痊愈。
4.1 本病內服藥物治療,由于藥物需經(jīng)過前胃才能到達病所,由于前胃弛緩使藥物后移緩慢,故而療效較差。若治療不及時或用藥不當,病程較久極易繼發(fā)瓣胃阻塞或擴張,使治療更為困難。在診治中選取真胃注藥,則藥物能夠直達病所,取得較好的診療效果。
4.2 準備工作:病牛瘤胃臌氣時,要先進行放氣,放氣方法是用套管針在左腹上部行瘤胃穿刺放氣,或用胃導管插入瘤胃內行緩慢放氣,待瘤胃臌氣緩解后再進行藥物治療。
4.3 中藥治療:治療以潤腸通便、活血理氣、通腑導滯為治療原則。選取加味通腑導滯湯。真胃注射時,為了確認針頭是否進入瓣胃,快速注入生理鹽水30—50ml,迅速吸出注入液,如回抽的液體混有胃內容物,pH1—4,證明位置正確,注入中藥煎液,最后再注射生理鹽水500ml。于中藥煎液行真胃注射后每隔12小時后海穴注入新斯的明10mg,以促進胃腸蠕動。選方中以潤下的當歸、大蕓、麻仁、郁李仁、柏子仁、石蠟油為主,施以小劑量大黃、二丑、大戟、甘遂、赤芍、桃仁、丹參,使攻潤兼施,攻不傷正,加服滑石粉后,對胃沒有不良刺激性,反而能保護胃腸正常功能,還能吸附毒素和有害氣體,防止肚腹臌脹,而游離出來的鎂離子又是許多酶的輔基,可以增強細胞代謝,鎂離子還有消炎、鎮(zhèn)痙、緩下作用,對繼發(fā)的真胃炎具有很好的療效。
4.4 筆者運用真胃注射加味通腑導滯湯煎劑,使藥物直達病所發(fā)揮療效,輔以靜脈輸液、消炎、解毒、強心等支持療法,取得了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