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貴元,劉建光,耿昭,張寒霜,王寒菊,王永強*
(1.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農業(yè)部黃淮海半干旱區(qū)棉花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國家棉花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石家莊050051;2.曲周縣農業(yè)農村局,河北曲周057250)
冀172 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采用現代生物技術與常規(guī)育種方法相結合最新培育的早熟優(yōu)質轉基因抗蟲棉品種,以自主培育的優(yōu)良品系冀178[1-2]為母本,以選自冀棉22 的選系156 系為父本,經雜交選育而成。利用優(yōu)異的種質材料,高起點選擇具有目標性狀的親本,通過雜交實現基因重組,利用重離子輻射技術[3-5]創(chuàng)造出可供選擇的遺傳變異體。 早代重點選擇抗蟲性和纖維品質,早熟性,緊湊型株型,病地和輕病地交替種植、強化選擇抗病性,高代側重產量性狀的選擇,在不同生態(tài)類型區(qū)域對抗病蟲性、產量性狀、適應性進行綜合鑒定,定向培育高抗棉鈴蟲、抗病、豐產、早熟、品質優(yōu)良的新品種。 具體選育過程為:2008 年7 月配制冀178×156 系雜交組合,收獲種子當年在海南加代;2009 年經過重離子輻照后種植于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試驗基地, 混選后在海南加代選育;2010―2011 年進一步鑒定篩選,連續(xù)南繁北育,篩選出表現較好的早熟株系;2012 年再進一步篩選出11 個優(yōu)良株系;2013 年在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試驗基地綜合性狀評定選出表現最好的172 系。2014—2015 年參加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試驗基地、邯鄲等地多點早熟新品系比較試驗,霜前籽棉產量、霜前皮棉產量、籽棉產量、皮棉產量在所有參試品系中均居前列。 2016 年申請獲得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農基安證字(2016)第062 號]。 2017―2018 年參加河北省中南部晚春播棉組區(qū)域試驗,2018 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2019 年8 月通過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冀審棉:20199006)。
冀172 生育期118 d 左右,葉片較小、茸毛密度中等,單株結鈴性較強,鈴較小、卵圓形,早熟性好。 株高90.6 cm,第一果枝節(jié)位6.4 節(jié),高度23.3 cm,單株果枝數11.8,果枝夾角65.4°,單株結鈴11.6 個, 吐絮率84.2%。 鈴重5.5 g, 籽指10.8 g,衣分38.43%。 抗棉鈴蟲、紅鈴蟲等鱗翅目害蟲。
2017 年中南春播機采棉組區(qū)域試驗, 冀172平均皮棉產量1 282.5 kg·hm-2;2018 年同組區(qū)域試驗,冀172 皮棉產量1 524 kg·hm-2。2018 年生產試驗中,冀172 皮棉產量1 474.5 kg·hm-2。
2017—2018 年區(qū)試取樣經原農業(yè)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HVICC 校準),2 年結果平均,冀172 纖維上半部長度30.8 mm,斷裂比強度30.8 cN·tex-1,馬克隆值4.7,斷裂伸長率5.7%,整齊度指數84.0%,反射率75.8%,黃度7.1,紡紗均勻性指性數143,品質類型為Ⅱ型。
經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2017 年冀172 抗枯萎病,病指7.02,耐黃萎病,相對病指25.79;2018 年冀172 抗枯萎病,病指5.67,耐黃萎病,相對病指31.54。
冀172 適宜在河北省中南部植棉區(qū)春播、機收模式種植[6]。
冀172 適宜播期與河北地區(qū)中早熟品種播期相同,一般為4 月下旬,地膜覆蓋可適當早播。
根據肥力高低和種植方式調節(jié)種植密度。適宜密度為高水肥地塊3.75 萬~4.50 萬株·hm-2,中等肥力地塊4.50 萬~4.95 萬株·hm-2,旱薄地4.95 萬株·hm-2,機采棉7.50 萬株·hm-2左右。
施足基肥, 每公頃施磷酸二銨300 ~450 kg、尿素225 kg、鉀肥225 kg,初花期應當及時追肥澆水,重施花鈴肥,后期可適當追施葉面肥防早衰。
全生育期需要合理適量化控。 具體方法為:棉花4~5 片真葉時,每公頃施縮節(jié)胺7.5~15 g;7~8 片真葉時, 每公頃施縮節(jié)胺15~22.5 g;盛蕾期至花鈴期時,每公頃施縮節(jié)胺30~37.5 g。同時在不同生育時期根據氣候特點、長勢及時調整化控。
對于苗病較重的棉田, 建議將棉種做包衣處理,并及時有效防治苗病。 苗期至花鈴期注意及時防治棉蚜、紅蜘蛛、盲蝽等其他害蟲。 棉鈴蟲應視三、四代發(fā)生情況酌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