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占華
【摘要】語文是人們學習和掌握各門知識的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fā)想象和培養(yǎng)興趣的學科。本文從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出發(fā),從備課到上課等三個環(huán)節(jié),做了必要的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興趣 ? 激發(fā) ?導入 ?升華 ?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2-0161-01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摒棄“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的傳統(tǒng)思維模式,大力倡導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激發(fā)學生樂學愛學的情趣,培養(yǎng)學生會學的技巧和自學能力。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自覺主動地跟著老師走向知識的殿堂呢?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著實讓我們老師頗費心思。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他們才能真正地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而只有在感興趣的狀態(tài)下,人的感知力、理解力及記憶力才是最佳的。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以嚴謹治學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樂學愛學的情緒。
興趣是一門學科,也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師。要想上好語文課,引起學生的興趣,語文教師就必須有駕馭課堂的能力,能揮灑自如,把學生不知不覺地帶入學習境界中。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既要備好課又要備好學生這兩個方面。
1.備好課,從課堂導入開始牢牢吸引住學生。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是聲情并茂、文字優(yōu)美的作品,教師要想吸引學生的注意,每節(jié)課都搏得滿堂彩,教者就必須認真?zhèn)浜妹抗?jié)課,優(yōu)化教材,深入透徹地領會講授內容,掌握作者的寫作目的,抓住文章的精髓所在,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例如我根據學生特點設計《小音樂家楊科》一課的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聽一首施特勞斯的音樂作品《春天的歌》。運用音樂來喧染情境,在教學開始前營造氣氛、創(chuàng)造環(huán)境,使學生同課文、同作者產生境的溝通和情的共鳴。我接著問:“有一個孩子也非常喜愛音樂,但他的音樂天才卻受到了扼殺和打擊。當他聽音樂出神時,他怎么樣了?小楊科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從楊科悲慘的命運中你想到了什么?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小音樂家楊科的故事。”這樣從中就引起了學生對楊科的同情,也急于想知道這個小音樂家有多么的不幸,所以便會產生學習的興趣與欲望。
2.備學生,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既是學生的朋友,又是學習上的導師。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夠如春雨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闭裉K霍姆林斯基所說的“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海洋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有時哪怕是教師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個信任的目光,都能使學生對老師充滿了崇敬與喜愛,使他們樂于參加到學習中來。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把學生看成是地位平等的伙伴,共同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學生自然會樂學愛學。
二、講究課堂教學藝術,升華學生思想。
教學形式要有新意,如在教學《晏子使楚》一課時,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以扮演人物角色來理解課文,在表演中要求把楚王傲慢、蔑視,晏子坦然、理直氣社、說話婉轉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看著同學們臉上的微笑就說明他們在愉悅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掌握了文章的寫作方法,明確了作者編寫此課的目的。這樣的課堂教學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體驗成功的快樂。
小學生不能長時間自覺地集中注意力,上課時往往會有疲勞、注意力分散的時候,這時教師若嚴厲斥責,只會使學生害怕、恐慌,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如果能夠結合教學實際幽上一默,適當創(chuàng)設輕松的氛圍,一定會緩解學生的疲倦,重新集中精力,讓“民主”、“寬松”、“愉悅”成為課堂氣氛的主旋律,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
四、培養(yǎng)學生反復閱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雖然教師的精講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但學生主動表達自己、認識自己,以及對文章理解的表述也是重要的。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幫助其豐富語言、積累材料,為學生日后思維的擴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多種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講的機會,讓學生在講中去嘗試語言,鑒別語言,理解語言和學會運用語言。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要在語文教學中有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意識,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會被激活,良好的語文思維就一定會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麗玲.以興趣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J].學周刊 ?2019-07
[2]何巧云.談提高小學語文學習興趣的策略[J].學周刊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