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新加坡著名中國問題專家鄭永年教授就中國如何提升國際話語權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獨到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學術圈和普通大眾的廣泛關注。鄭永年教授認為,對于西方發(fā)達國家,中國的話語權非常微弱,對于非西方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有一些話語權。針對中國國際話語權建設的不利條件,鄭永年教授提出了加強中國知識體系建設、完善國際話語體系等建議,以及不重復西方的議題聯(lián)盟等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鄭永年;中國國際話語權;建設觀
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9)19-0053-03
現(xiàn)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的鄭永年教授是國際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他長期在海外工作,但一直關心著祖國的發(fā)展。當前,中國正處于國際話語權格局變革重建的新征程上,勢必要突破西方強勢話語壓制,提升本國國際話語權。鄭永年教授兼具國際視野和中國視角,對中國國際話語權建設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值得我們進一步學習和借鑒。
話語、話語體系和話語權是三個互相聯(lián)系的有機統(tǒng)一體。話語和話語體系是話語權的基礎,為話語權服務。話語權的提高以國家的硬實力為基礎,又直接體現(xiàn)為話語體系的完善和話語的成熟。其中,“話語”的概念源自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這是一個關于意識形態(tài)再生產的多元綜合的實踐概念,并且隨環(huán)境變化并反作用于環(huán)境?!霸捳Z體系”是一個綜合性概念,既包括話語所承載的內涵,又包括話語的表達形式。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不斷融合,決定了當今時代中國特色話語體系鮮明的對外性?!霸捳Z權”這一概念出自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碌摹皺嗔υ捳Z”一詞。“話語權”是以經濟、科技等“硬實力”要素為基礎,通過傳播來得到受眾的認可和信任,以實現(xiàn)權力的操縱性和合法性。從“話語權”衍生而來的“國際話語權”指的是國際行為體以話語為載體,通過各種渠道提出并闡釋自身觀念,并使其他國際行為體接受、認同并影響其行為選擇的能力。
一、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是否有話語權
近年來,我國國際話語權建議取得了一些進步,但并沒有改變“西強我弱”的國際格局。鄭永年教授認為,盡管在“中國模式”方面,中國對發(fā)展中國家具有一點話語權,但從總體上看,當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尤其是對發(fā)達國家而言還是非常微弱的,與所處的國際經濟地位還遠遠不相稱。
(一)對西方的發(fā)達國家而言,中國的話語權非常微弱
鄭永年教授分別從經濟、文化、政治、軍事、外交五個方面分析了中國在西方國家方面的話語權問題。經濟上,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和經濟地位并不相匹配,一味地通過“埋單”和“開支票”等方式來承擔國際責任,并沒有可持續(xù)性。文化上,這些年來,中國開始提倡和鼓勵文化走出去,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還存在很大的改進的空間。政治上,西方的學界和政界認為中國“權威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模式和西方國家所秉持的民主發(fā)展模式相悖,增加了中國的政治壓力。軍事上,“修昔底德陷阱”思維正加深著西方對中國的深刻疑慮和不安。外交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外交事務上長期面臨西方話語霸權壓制。中國努力闡述的“和平崛起”或者“和平發(fā)展”話語難以論證中國的“走出去”以及與西方發(fā)生的利益沖突。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實際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這也說明我們關于中國國際話語權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二)對于非西方的發(fā)展中國家來說,中國還是有一些話語權的
近年來,很多發(fā)展中國家的精英已經開始反思西方的“民主發(fā)展模式”了,并對中國的改革開放的發(fā)展經驗產生很大興趣。但是,很多發(fā)達國家則視“中國模式”為一種威脅,擔心中國破壞了西方國家在發(fā)展中國家建立的有條件的經濟交往規(guī)則。西方把中國的一些行為描述為“新殖民主義”“和西方競爭外交空間”“搞全球外交”和“權威資本主義”等等。正如鄭永年教授研究中所發(fā)現(xiàn)的,西方人解釋中國有一個特點——以中國沒有的東西來解釋中國。這些話語忽視當今全球化的大勢,忽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但很多陷入西方話語體系多年的發(fā)展中國家很容易相信西方的話語,這些錯誤觀點有意歪曲事實,對中國提升國際話語權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鄭永年教授認為,中國要脫離西方的話語體系,確立一套能夠解釋本國國際行為的話語,才能爭取到和西方的平等對話權。國際話語必須通過和西方、發(fā)展中國家的平等對話才能產生。
二、鄭永年教授關于中國國際話語權建設問題的分析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實力迅速崛起,大外交戰(zhàn)略基本形成,為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打下了堅實基礎,但中國的國際話語權還是存在著巨大的提升空間。鄭永年教授就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獨特分析。
(一)中國提升國際話語權所面臨的各種因素
鄭永年教授認為,中國提升國際話語權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既存在有利的因素也存在不利的因素和難點。他認為中國提升國際話語權的有利因素主要是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巨大的消費市場,以及中國軟實力在國際上有巨大的被了解需求,這些都是中國提升國際話語權的有利條件。中國提升國際話語權的不利因素主要在于中國與西方(美國)不一樣的市場經濟、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同時,西方各國把中國軍事上的崛起也當成一種威脅。中國提升國際話語權的難點在于如何讓國際社會相信中國的崛起是對這個世界有利的,讓世界真正接受中國。要充分把握中國提升國家話語權的各種因素,審時度勢、趨利避害,攻堅克難,助力中國國際話語權再上新臺階。
(二)中國提升國際話語權面臨的大外交戰(zhàn)略
鄭永年教授認為,無論是從中國的外交實際行為還是話語來看,從中共十八大到今天,中國的大外交戰(zhàn)略基本形成。他把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戰(zhàn)略形象的概括為“兩條腿、一個圈”。其中,第一條“腿”是指新型大國關系建設。新型大國關系這一概念先是針對美國提出,進而應用到俄國、印度等其他大國。2017年,中印兩國和平結束了洞朗對峙局面,把“新型大國關系”成功地應用到對印度的關系中。第二條“腿”是針對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實現(xiàn)“走出去”的目標,有助于國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承擔大國責任,帶動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耙粋€圈”是指中國的周邊外交。十八大以來,中國在以前的“睦鄰”“安鄰”“富鄰”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在西方內部經濟困難,經濟民族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時,中國扛起了推進全球化的大旗,并致力探索解決全球化所帶來的財富分配不均和社會分化等問題。
鄭永年教授指出,中國在經濟崛起的同時,戰(zhàn)略崛起也取得不小的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中國有理有利有節(jié)地應對在東海、南海上的問題,保持了區(qū)域的和平穩(wěn)定,在處理同印度的關系上和平結束對峙局面;在解決朝鮮的“核危機”問題上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朝鮮的改革開放某種程度上已經開始。中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只有經得住所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才能以更快地速度實現(xiàn)國家的真正崛起。
三、鄭永年教授關于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建議
出于“西方優(yōu)越論”立場或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偏見,國際輿論對中國存在一些不利的影響,中國提升國際話語權已迫在眉睫。對此,鄭永年教授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建議,有利于我們抓住優(yōu)勢,從多層面、多角度、多種方式來尋求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新突破。
(一)加強中國知識體系建設
鄭永年教授認為,知識體系建設很重要,沒有知識體系也會導致中國缺乏自己的國際話語權。鄭永年教授指出:“當今世界西方知識體系占主導地位,中國努力借用外在世界的尤其是西方的知識體系來認識自己,解釋自己,出現(xiàn)了知識體系的殖民化問題,這必然導致中國失去話語權。因此,努力建設中國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提高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鄭永年教授指出,知識體系是話語權的基礎,但只有知識體系不見得就有話語權。話語權是一種和“他者”的溝通能力。即首先是讓“他者”了解自己,接著讓“他者”對自己信服,最終達到“他者”對自己的自愿接受。知識體系的形成和話語權的建設都要實行開放的政策,開放政策有利于溝通能力的建設。在全球化時代,知識的流通日益重要起來。中國有深厚的人文歷史研究傳統(tǒng),但需要向西方學習好的社會科學方法。中國要講好“中國故事”,讓“走出去”更有內容。一種可以產生話語權的知識體系必須建立在中國自己的發(fā)展經驗上。鄭永年教授建議,在工具創(chuàng)造和使用方面,我們應該參與到世界各國現(xiàn)存媒體、研究機構和大學中去,采用一種間接“收購”的辦法,通過多種途徑來使用現(xiàn)有的平臺。
(二)完善中國國際話語體系建設
話語體系是一個國家軟實力和巧實力的集中體現(xiàn),決定其國際話語權的強弱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地位。完善中國國際話語體系建設是提升國際話語權的前提和基礎。
鄭永年教授認為,推進中國話語體系建設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第一,中國需要什么樣的話語。首先要界定當今世界上的主流話語是哪些,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和外交等方面,并認清西方(美國)的強項和弱項。在此基礎上,中國要懂得揚長避短。第二,不能夸大和西方的沖突,要強調互補性。第三,中國也可以是“普世”的。改革開放是中國的最優(yōu)實踐,這是目前很多國家都需要的經驗,可以被轉化成中國的國際話語權。第四,尋找新的話語源。盡管西方長期以來在環(huán)保問題上掌握著國際話語權,但缺乏有效的機制實現(xiàn)這些話語,也沒有履行在金錢或技術方面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援助。鄭永年教授建議,中國可以借氣候問題和環(huán)保經濟爭取中國的國際話語權,甚至是部分領導權。第五,做好“國際責任”這篇大文章。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承擔應有的責任也是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機會。鄭永年教授強調,建立國際話語權的過程要把軟實力和硬實力區(qū)分開來,要把話語權和具體的政策區(qū)分開來。
(三)中國提升國際話語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從歷史上看,利人利己的自由主義貿易體系理論的確立使得英國在很長時間里掌控了世界的話語權。之后,美國利用“馬歇爾計劃”復興歐洲,成為世界領導者。同時,美國重組世界經濟體系,大力推行西方價值觀,確立了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國際話語權核心。正如馬克思指出:“人們?yōu)橹畩^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痹卩嵱滥杲淌诳磥恚谶@些傳統(tǒng)話語領域內,中國很難與西方(美國)競爭,中國要在其他方面有所突破。
對于建設中國國際話語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鄭永年教授給出了六條獨到的建議:第一,不重復西方的議題聯(lián)盟。中國應該吸取西方為推行其軟實力而建立民主同盟的失敗教訓。中國在考慮國際話語能力建設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應該表明所針對的目標群體,并且中國的話語必須是結合中國自身經驗,在和外界互動中產生被國際社會認同的價值觀,這樣才能被不同文化自愿接受。第二,加強中國模式的研究。鄭永年教授認為,要增進中國話語的滲透力和傳播力,中國首先要回答好“中國自己的軟實力是什么”這個問題。要建立起自己的一個對世界有貢獻的思想和價值體系。第三,從文化到政治。中國國際話語權建設應該先始于文化話語能力,進而推廣到政治話語權和其它方面。第四,孔子學院的轉型。中國可以考慮把孔子學院從側重語言學習的“大眾教育”轉型為側重于對中國的深入學術研究的“精英教育”。第五,強調和西方的互補而非不同。第六,社會參與。要激活國內的話語倡議能力,讓更多國內外學者爭論中國自己是什么這個問題。在構建國家話語權的過程中,以社會為主體,政府與社會要配合,要確保在國內首先達成共識。
四、結語
國際話語權之爭本質上就是各主權國家之間利益的博弈。憑借強勢有利的政治、經濟及文化上的優(yōu)越條件,經西方國家苦心策劃,構建起了強勢的霸權話語和有利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中國作為一個擁有十三億多人口的發(fā)展中大國是國際社會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理應有一份相應的國際話語權。中國提升國際話語權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鄭永年教授對中國提升國際話語權建設的深入研究,對提升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國際話語權,以及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和贏得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鄭永年.中國的知識重建[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8.
[2]鄭永年.中國的文明復興[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8.
[3](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劉北成.福柯思想肖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5.
[5]楊鮮蘭.構建當代中國話語體系的難點與對策[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2).
[6]劉艷茹.語言的結構之思索緒爾語言哲學思想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05.
[7]鄭永年.中國為什么沒有自己的知識體系?[J].中國與世界觀察,2011(23).
[8]鄭永年.確立中國外交政策的國家話語權[J].公共外交通訊,2010(1).
[9]洪向華.打造具有自身特質的話語體系[N].解放軍報,2016-08-22.
[10]韓慶祥,陳遠.建構當代中國話語體系的核心要義[EB/OL].[2017-05-16].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516/c40531-29277537.html.
作者簡介:章晴(1990—),女,漢族,河南信陽人,碩士,單位為信陽師范學院,研究方向為社會主義思想發(fā)展史。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