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地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這一公告被后來的史學界稱為《開國公告》。鮮為人知的是,《開國公告》有兩個版本。
《開國公告》是在新中國第一屆政府組建期間,委托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起草,經(jīng)各方審議后付印的。
10月1日當天,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毛澤東的主持下于中南海勤政殿舉行,與會全體委員宣布就職。毛澤東在向各位委員介紹了有關(guān)政府組建等情況后,宣讀了《開國公告》的內(nèi)容并向大家征求意見。其他人都沒表示不同意見,只有張治中委員提出,《開國公告》里既然說有56名政府委員,那么就應(yīng)該把這56個人的名字全部公布出來。毛澤東當場同意并說:“好,把56名委員名字都寫上去,可以表示我們中央人民政府的強大陣容?!?/p>
他說完之后就立即委托林伯渠去辦。
林伯渠告知毛澤東,重新印一份公告已經(jīng)趕不上下午的開國大典,只好臨時把56名政府委員的名字寫在一張小紙條上。這樣,毛澤東在當天下午3點開始的開國大典上是手持第一版的《開國公告》和由林伯渠補寫的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名單的小紙條登上天安門城樓的。他在宣讀公告時,念的是第一版的《開國公告》的內(nèi)容加上小紙條上寫的56個人的名單。
開國大典結(jié)束后,重新補印了《開國公告》。補印的公告上加上了56名政府委員的名字,是為第二版的《開國公告》。(摘自《福建黨史月刊》 秦火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