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它也是師生進行溝通和互動的橋梁。同時,課堂提問也是評判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指標。隨著新課標的不斷發(fā)展和推進小學,語文課程也更加重視學生和教師之間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組織得當?shù)恼n堂提問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給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一定的線索,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探索。對于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進行研究,可以給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上提供一個參考和方向。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就針對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進行一定的討論。
關(guān)鍵詞:課堂提問;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課堂教學方法,它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當中產(chǎn)生疑問,并進行更加積極的思考,從而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和思維、想象的能力,并且能夠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意識意識,從而教師可以從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所存在的問題,做到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課堂中的提問關(guān)乎著教學是否成功,這對于教學的成功與否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課堂中的存在的眾多無效提問的背后往往存在著更為深層次的教學因素。
一、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性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上,課堂提問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也是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教學工具。不管是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還是在現(xiàn)代的語文教學當中,教師不可避免的都會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傳統(tǒng)的啟發(fā)式教學是建立在課堂提問的基礎(chǔ)上,課堂提問主要是教師進行提問,學生進行回答的提問模式。這也是一種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組織形式。如果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合理、有效的利用課堂提問,就可以把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悅,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課堂提問也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定的自我展示的機會。課堂提問不僅能夠加深教師對課堂的掌控力度,還能夠最大化的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維果茨基曾提出著名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也就是說,依靠現(xiàn)有的水平,兒童獨立完成不了的智力任務(wù),但在教師和集體的幫助下經(jīng)過一番努力可以達到的水平。因此,把問題提得比現(xiàn)實發(fā)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們通過一定的努力得出問題的答案,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巧妙設(shè)計一些可發(fā)展性的問題,以達到啟發(fā)學生思維、促進學生身心發(fā)雜很難的目的。
(1)由淺入深
在課堂當中的問題設(shè)計過程中,應該考慮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做到有淺到深,從簡單到困難,做到有層次,有梯度的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逐漸深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搭石》時,切記不可提問:“為什么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此類問題。學生如果沒有對課文進行了解,是很難進行作答的。這類的問題應該進行一定的剖析,從易到難,對文章進行逐漸深入,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提問:“想一想什么是搭石?”、“課文圍繞搭石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課文讓你感受到了哪些美?”這樣逐漸遞進,將學生進行引導,來解決問題。
(2)問中求新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之一是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而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注意從新角度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教學人教版《我是什么》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設(shè)計了問題:“小朋友,請大家閉上眼睛,猜一猜我們和小雨點去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歡的是什么地方?”這篇課文中寫道:平常我在池塘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歌唱、開大會。教學時,讓學生邊看圖邊讀課文,讀后再與同桌交流“你最喜歡去哪個地方?”并讓學生說出其原因。由此讓學生體會到水池的平靜、江水的奔騰不息、大海的波濤洶涌,在此基礎(chǔ)上感悟“睡覺、散步、奔跑、跳躍”這四個飽含意蘊的詞,并適時引導學生把這種獨特的旅行感受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
(3)變順為逆
順向提問就是指順著課文原來的順序依次發(fā)問,學生回答時如順水推舟,不需花多大的力氣。而逆向提問則是從關(guān)鍵處、中心或結(jié)果問起,從后往前推,力求包容前面的內(nèi)容。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恰當?shù)脑O(shè)計逆向提問,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zhì)。例如在教《稱象》時可以采用中心突破法,變順為逆,設(shè)計幾個問題:
1.誰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他是怎么稱的?
2.曹沖稱象的辦法受了誰的啟發(fā)?官員們想出了幾種辦法?
3.造大稱為什么不行?課文哪段告訴我們大象很重?宰大象為什么也不行?從哪一段可以看出曹沖喜歡大象?
4.如果你當時在場,你還有比曹沖更好的辦法嗎?
學生思維的大門一下子就被打開了,他們都能積極主動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圍繞這幾個問題就將全文進行有針對性的層層分析,最終把問題進行一一解答。這種提問方式不僅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效的訓練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度。
總而言之,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需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變得非?;钴S,有利于學生在語文學科上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需要進行一定的學習和研究,盡可能地提出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啟發(fā)性的課堂問題,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整體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豆英. 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探討[J]. 學周刊, 2017, 14(14):151-152.
[2] 黃駿. 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對策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5(11):36-36.
[3] 朱麗萍. 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策略[J]. 文理導航(下旬), 2017(3):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