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進步中,幾乎全部行業(yè)都迎來新機會。在交通領域也是這樣,發(fā)展之中有著明顯的效果,進而使群眾對其更為重視,對其進行的分析更加仔細。交通領域內部,道路橋梁方面的施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軟弱地基的處理是其中的關鍵部分。
關鍵詞:道路橋梁施工;軟弱地基處理
中圖分類號:U445.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24-0169-02
1 引 言
對道路橋梁方面的建設來說,經(jīng)常會碰見軟弱的地基區(qū)域,該區(qū)域的地基土質較為松軟,有著非常差透水性,并且強度較低,還有著非常強壓縮性。假如于道路橋梁項目的建設之中碰到了軟土地基區(qū)域,那么就比較難以對施工安全方面進行保證,而且對上層建筑方面的穩(wěn)定性也無法確定,更加不能保證后期施工建設方面能不能順利實施,道路投放運用之后,還會導致非常大安全方面的狀況。
2 道路橋梁的施工之中對軟弱地基的問題進行改善重要性
為使得交通變得更加通暢,保證運輸和通行所需要的,應當對道路橋梁的施工工作中全部環(huán)節(jié)質量的掌控要加以重視。道路橋梁的施工工作中全部環(huán)節(jié)皆會對于橋梁工程的質量產生一定的作用,尤其在地基建設方面,變成全部橋梁工程方面的根基所在,因此對于質量方面的標準更不能有所懈怠。軟弱地基是對橋梁基礎的建設方面產生影響的關鍵緣故,因此應該在地質方面進行相關的剖析研究,經(jīng)過更加先進的科技技術,來使得地基的不良情況得到提升,從而來對將來道路橋梁的質量方面做好鋪墊準備。而且,對于軟弱地基方面的處理工作還要在本質方面進行解決,對橋梁建設的主體對于地基壓力進行考量得到,還會對于橋梁穩(wěn)定性方面帶來一定作用。因此需要加強地基的承載力以及穩(wěn)定性,從而來確保橋梁施工工作質量,使交通運輸方面流通性以及安全性得到提升。
3 軟弱地基的處理方面存在的狀況
3.1 對工程自身穩(wěn)定性有一定影響
地基對于道路橋梁方面有著極為關鍵的影響,因此,道路橋梁其建設重要的內容需要應該對地基牢固進行保證。可以在不一樣的層面對道路橋梁的施工之中將會發(fā)生的不良狀況進行一定的了解。經(jīng)過相關的剖析容易得到,軟弱地基方面會對于工程施工之中填土的質量以及邊坡的穩(wěn)定性等方面帶來直接作用,而且會對于道路橋梁項目承載力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
3.2 有沉降的現(xiàn)象發(fā)生
一般道路橋梁項目建設過程中,有沉降現(xiàn)象發(fā)生重要的原因是軟土地基方面直接造成的。有沉降現(xiàn)象出現(xiàn)最終的原因是軟弱地基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并且有可能有著嚴重水蒸發(fā)以及水消散等情況。假如有沉降的現(xiàn)象發(fā)生,不僅很難保證道路橋梁的工程質量,而且會使施工的效益得到降低,對車輛的安全通行是極其不利的。
3.3 有液化現(xiàn)象出現(xiàn)
在物理學的方向來說,有液化問題發(fā)生是指的將物體從氣體給變?yōu)橐后w這個過程。因此于道路橋梁的施工之中會受到某些作用力方面的作用。因此于道路橋梁的施工之中會由于這些作用力而產生一定的影響,使水壓力變大,進而使液化情況發(fā)生。液化現(xiàn)象于飽和的松砂縫隙內部產生是非常突出的,為了使液化情況導致的惡劣影響減少,可以在對于液化問題進行處理的時候將效應力給減少成零。進而才能夠使沙土量得到降低,免于沉降現(xiàn)象所帶來的消極作用。
4 軟弱地基處理方式
4.1 道路橋梁中軟地基的填土方法
道路橋梁中軟地基的填土方法也稱作換土法,為對道路橋梁的軟弱地基方面進行處理時最為簡單、根本的措施,適用于淺層的地基處理之中,涵蓋了松散的素填土、淤泥等多種土層,不是非常厚重的地基,以及能夠用于某些地域性方面的特殊土類,進而使得地基土膨脹收縮的效果得到消除,這些均與地基的設計標準是不相符的。應該經(jīng)過其穩(wěn)定性較好土石來提供分層建筑與壓實以及檢測,不過應該注意到,于道路橋梁中軟地基的填土方面應該做到因地制宜,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來挑選出相關材質材料,來最大程度上使軟弱地基承載能力得到改善,進而使土層穩(wěn)定性得到提升。
4.2 密實加固方法
4.2.1 排水加固方法
排水加固方面法是符合于含水量非常高的土體,其中最為典范的就像是江河地基與沼澤地基。由于周圍的土體中含水量是非常高的,最為普通的措施為應用該排水加固方法來對地基土進行相應的處理,使土體承載能力得到提升。排水加固方法為目前在道路橋梁的施工之中最為普通的處理措施,這類措施施工流程是非常簡單的,能夠使地基土體承載能力得到提升,因此當代工程之中該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遍。
4.2.2 深層加固方法
深層加固方法也是最為常見的一類軟土地基的加固措施,這種措施是通過擠壓以及爆破土體來進行的,進而使土地的構造得到改善,使土體緊密度得到提高,深層加固方法所應用到的機械裝置非常特別,和地基淺層的加固方法有著明顯的不同。
4.2.3 動力加固方法
動力加固方法其原理就是,應用著具有較大質量的重錘在一定高度做自由落體運動,而產出一定的動能,該動能來對于地基的土體進行壓實的處理工作。與其他的加固措施相比較,動力加固方法與黏土地基更為匹配。還能夠于加固過程之中,將一些具有較高強度的材料打進地基之中,使材料和原始地基土體能夠融合成承載力和密實度非常高混合的地基。
4.2.4 水泥土的混合閥
這類措施是經(jīng)過水泥在地基中混合,然后再經(jīng)過大型機械裝置對地基土體進行攪拌工作,使土體和水泥能夠均勻的混合起來。由于水泥其自身具有著相關吸水性能,因此可以使軟土地基含水量得到減少,而且水泥于凝固之中也將會轉變?yōu)橥馏w緊密度,進而使地基承載能力得到提升。
4.3 管樁加固方法
4.3.1 水泥土樁方法
這類措施應該先對材料性能較為良好土質進行挑選,將水泥與土相互攪拌混合,來將水泥土做成之后根據(jù)施工的流程再回填到軟弱的地基內,來制成水泥的土樁。對水泥土樁進行處理之后,該軟弱地基承載能力會得到明顯提高,這種措施操作簡易且造價非常低,應用非常普遍,如圖1。
4.3.2 混凝土管樁方法
混凝土管樁方法是新型軟弱地基的處理措施,這類措施與水泥土樁方法是類似的,材料從水泥土變成了混凝土,這類措施的施工速度非???,且土體的強度得到明顯改善,其經(jīng)濟效益方面也非常高,因此近幾年來于道路橋梁的施工方面運用非常普遍。
4.3.3 碎石樁方法
碎石樁方法通過對于土體提供沖擊振搗方式來使土體固結以及擠壓完成,進而使軟弱地基承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與軟弱地基相比較,碎石樁的強度以及密實度都得到明顯提高,能夠使地基土體變形得到有效降低。碎石樁方法在土質為沙土與粉土的地基內運用較為普遍,這類方式的成本比較高,不過于相關技術發(fā)展進步之中,該碎石樁方式應用的范圍也在不斷得到擴增。
除了上述普遍軟土地基的處理措施之外,還有著一些不是非常普遍的措施,就像是加筋處理的方式等,不一樣的地基處理措施會于施工區(qū)域土體條件甚至周圍的環(huán)境改變之中發(fā)生變化,但是其實質目標方面基本是一致的,都是經(jīng)過對于軟土地基土體進行改變,使承載力以及密實的程度得到提升,嚴謹在應用之中有較大沉降產生。而且,與道路工程方面軟土地基的處理來比較,橋梁施工還包含了地基防水多種方面,實施施工工作的時候要給以注意。
4.4 對軟弱土質進行更換的處理方法
由于道路橋梁的設計路線不能隨意進行改動,并且是軟弱地基情況也是不能進行更改的,因此應當積極的對軟弱土質進行解決。對土質軟弱情況,能夠應用著對土質進行更換的措施,使軟弱地基物理的性質得到轉變,從而來使得軟弱地基情況得到明顯的提升。由于軟弱地基其土質的軟、硬度是不足的,難以擔負起橋梁施工時出現(xiàn)的壓力,這對于將來的通行方面負載能夠力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對土質進行更換處理方法變成使軟弱地基得到提升的最為根本措施。這個措施為驗證到軟弱土質其面積比較小且厚度比較薄情況下來執(zhí)行的。具體的措施是先將軟弱土質經(jīng)過挖土機來清除掉,然后對所挖出地基面積進行量測,并且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來挑選出合理材料進行填充處理。對材料進行挑選的時候應該對材料強度以及穩(wěn)定性方面進行考量,而且還能夠運用壓力泵來使密度得到提升,從而來轉變成地基的承載力。對土質更換之后,再對改良之后地基進行測量,僅有在與地基標準相適合的時候,才能夠進行建設,確保施工的質量以及安全性。
5 結束語
綜上說述,在道路橋梁的施工中最關鍵的是地基工程方面,該地基工程能不能保證安全穩(wěn)定的性能,變成了道路橋梁構造的安全性還有穩(wěn)定性方面根本的保障。真實道路橋梁之中,還需要與項目地質檢查方的相關報告相融合,來挑選出科學有效地基施工措施,才能夠對道路橋梁的施工工作給以保證。因為各區(qū)域地基土有著明顯的不同,那么于施工之中則應當參考實際施工條件,來挑選出合適地基處理措施,不僅使地基施工的質量規(guī)范原則得到滿足,而且還要對施工的造價成本進行恰當?shù)目刂?。因此,要加強對于軟弱地基中施工建設狀況的處理方式,免于有強度不足以及地基變形等情況產生,進而保證橋梁施工總體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董樹英.道路橋梁軟弱地基的施工處理[J].交通世界,2017(07):58~59.
[2]任 英.軟弱地基的處理方面道路橋梁的施工工藝的實踐和探索[J].山西建筑,2017(04):197~198.
[3]郭玉峰,齊紅鶴.簡議道路橋梁的施工之中對軟弱地基處理方式[J].科技創(chuàng)新和應用,2016(34):245~246.
收稿日期:201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