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奧鑫
一個星期天,太陽暖融融的,照得人舒服極了,我約了幾個同學來我家一起做作業(yè)。突然,從我家屋檐下傳出悅耳的鳥叫聲。我們立即搬來梯子,在屋檐下找出一窩可愛的小鳥,于是我們決定各自喂養(yǎng)它們。
我分到的這只小鳥有小拳頭那么大,背上的羽毛呈黑色,翅膀是淡黃色的,腹部是乳白色的,頭兩側有兩撮淡紅的羽毛,仿佛女孩子頭上的兩朵發(fā)結。它在我手里撲扇著翅膀,兩只小眼睛驚恐地瞪著我。
我小心翼翼地將它關進籠子里,一日三餐都精心準備。在我的細心照料下,小鳥逐漸精神起來,還學會了在籠子里撲扇著翅膀飛,一見到我,就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發(fā)現小鳥的食量減少了。給它的蟲子、草籽,都剩下一些。它是不是病了?可看上去還是很精神呀。我決定觀察一下,探個究竟。這天喂完小鳥后,我躲在暗處,盯著鳥籠。不一會兒,從外面飛來一只一模一樣的鳥兒,只是略大一些,嘴中叼著一條蟲子。它在籠外左顧右盼了一陣子,見沒有什么異常,就把蟲子送到早已張大嘴巴、撲扇著翅膀的小鳥嘴里。等小鳥吃完,它們就嘰嘰喳喳地親熱起來。看到這情景,我明白了,原來是鳥媽媽找到孩子,親自喂養(yǎng)它了。
眼前的這一幕觸動了我。我想起有時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時我的那種孤獨和恐懼。小鳥不就像當時離開爸爸媽媽的我嗎?想到這兒,我向鳥籠走去。鳥媽媽警覺地飛到樹上,焦急地叫著。我看了一眼鳥媽媽,又看了一眼籠中驚慌失措的小鳥,果斷地打開了鳥籠門。小鳥看了看我,撲扇了幾下翅膀,飛到鳥媽媽身邊。它們在樹上嘰嘰喳喳地叫了一陣兒,然后一同飛向了藍天。
此時,我才真正明白,怎樣做才是愛護小鳥。
(指導教師:朱幫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