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郴
自古道“私憑文書官憑印”,說的是中國古代民間契約靠的是文書和手模(畫),官家文書靠的是印鑒,來確認其真實性和權(quán)威性。
官方印鑒的權(quán)威性毋庸贅言,但保證其真實性則是歷代王朝煞費苦心的事情。本文談?wù)劰糯姆纻蔚摹凹t吃黑”和“黑吃紅”。
印鑒在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得很早。西周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時期開始用于公文。印鑒作為官員權(quán)利和身份的象征,當時叫“璽”。秦朝后,“璽”只稱呼皇帝的印章(武則天以“璽”和“死”音近,改“璽,,為“寶”),百官之印章叫“印”,規(guī)定官府發(fā)出的公文均必須加蓋印章,以證明公文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重要的文書,還要加“封泥”,就是在簡冊封頁的結(jié)繩處糊上一塊黏泥,在黏泥上加蓋印章。因為印章的字體秦代開始用小篆,以后歷代官印都用小篆。
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張被廣泛使用,官府文書改用紙帛,印璽用朱紅色直接鈴印于紙上。紙質(zhì)制發(fā)的文書具有印跡清晰、不容易消褪、經(jīng)久耐用等特點。
官方文書從出現(xiàn)那天開始,制偽和防偽也就開始了。古人為了文書的安全,文書的制作和拆閱都得在簽押房進行,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相關(guān)辦理人員都得簽字負責;建立嚴格的用印登記制度;不準官印加蓋私文書;要求公文加蓋彌縫章等。
唐代規(guī)定鈴印的時候,必須“朱”在“墨”上,不能“墨”在“朱”上。也就是說,印要蓋在官署落款的文字上面,嚴禁先鈴印后書寫文字。宋代,則以文書中文字和印章的墨朱先后確定公文的真?zhèn)巍?/p>
這就是所謂的“紅吃黑”和“黑吃紅”。
“紅吃黑”就是紅色的印鑒壓在黑色的文字上,黑色的文字在先,紅色的印鑒后加蓋,這種文書是真實的文書?!昂诔约t”則相反,就是紅色印鑒事先蓋好,文字和日期是后期填寫上去的,這種文書往往是偽造或不真實的文書。
歷代朝廷對偽造公文都有嚴苛的懲治措施。明朝對于后者有嚴格的懲治律條:《大明律·刑律·作偽》條:“凡作為制書及增減者,皆斬;未施行者絞;傳寫失錯者杖一百。作為將軍、總兵官、五軍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都指揮使司、內(nèi)外各衛(wèi)指揮使司、守御緊要隘口千戶所文書,套畫押字,盜用印信及空紙用印者,皆絞。……其當該官司知而聽行各與同罪?!眰卧煳臅⒈I取印信及在空白紙上蓋上官方印鑒的判處斬刑;偽造文書沒有使用的,判處絞刑;書寫文書錯誤的,打一百板子;明知罪犯的所為而放任的,和罪犯懲處一樣。
公文的防偽制度客觀上適應(yīng)了當時公文使用的需要,有利于國家行政文書工作的有效開展和政令的行使,其合理部分,直到今天仍然在沿用。
“紅吃黑”和“黑吃紅”實為現(xiàn)代法學痕跡鑒定“朱墨時序”鑒定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