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忠
早就想寫一寫我和學生呂元兵之間的故事,但又感躊躇,一直沒有動筆,因為在外人看來,這似乎是再普通不過的師生情誼的體現(xiàn)。今年5月1日,正是元兵他們這屆學生初中畢業(yè)20周年聚會的日子,在嘉興創(chuàng)業(yè)且事業(yè)蒸蒸日上的元兵開車來桐鄉(xiāng)接我這個老班主任同回家鄉(xiāng)歡聚?;厝サ穆飞?,我終于決定把自己和這位不同尋常的學生之間的往事付諸筆端。
1995年8月,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家鄉(xiāng)安徽省當涂縣關(guān)馬中學任教。這是一所規(guī)模很小的初級中學,也是我當年的母校;此時故地重返,我的身份由學生變成了老師,曾經(jīng)的老師也成了我的同事,不由人感慨萬千。
學校領(lǐng)導安排我教授初一年級1班的語文,同時擔任這個班的班主任。當時的初一年級有三個班,2班英語老師此時正患病住院,教英語的人手捉襟見肘,于是老校長又安排我臨時教授2班英語。因為老校長曾經(jīng)是我的老師,知道當年的我英語成績不差,而且經(jīng)過大學的學習與熏陶,他相信我應當能夠在教好1班語文的同時,教好2班的英語。
手里拿著2班的花名冊,我隨意看了看,“呂元兵”這個名字首先映入了眼簾。人生有時就是這么奇怪,上課的時候,我根據(jù)直覺,把班里一個戴鴨舌帽的較活潑的學生想當然地當作了呂元兵。下課回辦公室,在樓道里我看到了“鴨舌帽”,就隨口喊了一聲:“呂元兵?!薄傍喩嗝薄被仡^看看我,見四周沒人,就笑嘻嘻地說了一句:“老師,我不叫呂元兵,我叫關(guān)培亮?!边@一下我就尷尬了,心里悶悶地想:“這個叫呂元兵的學生會是誰呢?”
下一次上課的時候,我有意喊呂元兵翻譯一個英語句子,他站了起來,回答得完全正確。此時我才真正對號入座:這是一位個子較高、說話慢條斯理、聲音較有磁性但臉上表情并不豐富的學生,與我想象中的那個“呂元兵”形象毫不沾邊。因為之前的直覺,我對這個學生一直很留意。之后的英語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元兵非常有特點:對英語有較強的領(lǐng)悟力,可謂一點就通;從語文老師那里拿來他的作文,敘事清晰、文筆流暢、描寫細致且抒情性較濃,襯著端正娟秀的筆跡,給人一種賞心悅目之感。顯然,這是一位較有才氣的學生。相比英語和語文,他的數(shù)學成績并不突出,特別難的題目他不容易做出來,但非常適合做中考難度的題目,就數(shù)學分數(shù)來看,他考試從不拖班級的后腿,在班里處于中上等水平。
于是,我告訴2班的班主任,說呂元兵是個值得培養(yǎng)的好苗子,可班主任對我的建議竟然感到震驚。在班主任看來,元兵的成績雖然不錯,但絕對達不到“好苗子”的程度,他為此還和我進行過辯論;去問元兵的小學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他們都無一例外地認為,這個學生的資質(zhì)很普通,絕對不能進入“尖子生”的行列。一句話,除了我,當時沒有人認為元兵能夠考入理想的當涂一中。
住院的英語老師病愈歸來,我在2班的使命也結(jié)束了,但我心里始終看好元兵這位有潛力的學生,雖然其他人并不看好他。之后的日子里,我在校園里經(jīng)常能夠見到元兵,也對他說過一些鼓勵的話,他對人非常有禮貌,但對自己卻不太自信。這也難怪,因為之前幾乎沒有老師認可他的潛力。轉(zhuǎn)眼一學年過去了,在進入初二的時候,學校由最初的三個班歸并為兩個班,我仍舊擔任1班的班主任,原先的2班學生將會按照成績被分流到其他兩個班級。在這個時候,我動了個心眼,告訴老校長:元兵的父親給我打了電話,希望孩子能夠進入我的班級。老校長沒有絲毫猶豫就答應了我的要求。其實,我和元兵的父親從未有過聯(lián)系,但不管怎么樣,元兵這下真正成了我的學生了,我教他語文。
新學期一開學,我就對元兵下達了一個任務:“元兵,回去告訴你爸媽,明天晚上我和任課老師到你家吃飯,讓你爸媽做好準備?!痹?0多年前那個淳樸的年代里,老師到學生家里吃飯,對學生和家長而言,是一件無比榮耀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學生成績優(yōu)秀大有前途。對學習成績糟糕或成績優(yōu)秀但家境貧寒的學生,老師們是不會上門吃飯的;之前我打聽過了,元兵的父母都是樸實的農(nóng)民,家境也還不錯。
第二天下午一放學,我就帶著任課老師去元兵家里“赴宴”。那是一個叫做分水埂的地方,很偏僻,是一片世外桃源。村里人家有的臨河而居,有的就直接將房屋建在大河埂上。元兵的家就在河埂下的小河岸邊,主屋是三間大平房,三面環(huán)水,柳樹依依,荷蓋亭亭。河里的水草、地里的莊稼散發(fā)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村莊里不時傳來雞鳴狗吠聲,反倒使人感到更加祥和、寧靜。這樣的地方固然使人想到山水田園之樂,但更容易產(chǎn)生魯迅筆下的雙喜與阿發(fā),農(nóng)家孩子往往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熏陶下成為地地道道的中國農(nóng)民。我們到了元兵家里,他的父母正手忙腳亂在廚房里忙乎,看到老師們來了,趕緊出來迎接。說句實在話,他們根本沒有想到老師會上門吃飯,因為這是對孩子成績的最好肯定與證明;而在父母眼里,元兵的成績根本夠不著老師登門吃飯的“榮耀”。
飯菜很豐盛,在熱情融洽的氣氛中,我們和元兵父母邊吃邊談。他的父親向老師們敬過酒,大家就開始說到元兵的成績。在父母看來,元兵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孩子,從小學開始,雖然成績一直不錯,但始終無法與班里的尖子生相提并論。放學回來,除了干農(nóng)活、寫作業(yè)、與村里其他孩子嬉戲,元兵的一大愛好就是讀課外書,比如《少年文藝》等等,這從他的作文中也可以得到印證。元兵父母對孩子考上重點中學也不抱希望。于是,我鄭重地告訴元兵父母:“元兵絕對是個好苗子,好好努力,一定會考上當涂一中的。你們要相信孩子的實力,也請相信我的眼力。元兵在我的班里,我會始終監(jiān)督他學習的,請你們放心,兩年后,我會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結(jié)果的?!?/p>
這頓飯,是對元兵的肯定,更是促使他成才的催化劑。除了我,沒有人看好元兵的前途,包括他父母,這樣一來,我身上無疑承載了巨大的壓力。對元兵來說,學習過程當然是艱辛的,初二和初三相繼增加了物理、化學兩門學科,就平時課堂表現(xiàn)來看,元兵這兩科并不突出,與班級那幾位智商超群的學生無疑有一定的差距,但只要測試或考試的題目控制在中考難度左右,他的分數(shù)往往都很高,這與他的數(shù)學是一致的。至于語文和英語,他在班級一直處于領(lǐng)先水平,我對此非常放心。
他在我的班級踏踏實實學習了兩年,其間,我曾多次在晚上7、8點鐘騎著摩托車去分水埂家訪。村里的其他幾位學生后來學乖了,只要一聽到熟悉的摩托車聲,就知道我來了,于是趕緊關(guān)掉電視,沖進房間里拿出紙筆和課本,正襟危坐地做起作業(yè)來。后來有人把這件令人忍俊不禁的事告訴我后,我就變換了策略,下次前去,我就在離村很遠的打麥場停下摩托車,步行前往分水埂,結(jié)果幾位正在看電視的學生被當場捉了個正著。我悄悄走到元兵家的窗前,看到他正安靜地坐在那里做作業(yè),敲開門,發(fā)現(xiàn)他做的正是自己的薄弱科目物理。從這件小事上我看到了元兵的上進心。除了給予他熱心的鼓勵,我沒有什么可說的了。我也相信,厚積薄發(fā)的結(jié)果,必將是量變到質(zhì)變的突破,元兵離中考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了。
1998年中考成績終于揭曉,我所帶的班級共有6人考上了當涂一中,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在關(guān)馬中學教育史上可謂空前絕后(之所以說“絕后”,是因為關(guān)馬中學已不復存在,被歸并到城郊中學去了,原先的校址上已建立起了中心小學)。這其中就包括元兵,他的成績在6人中排名第三,超過了三位在別人看來元兵無法逾越的尖子生。
元兵的分數(shù)令所有人震驚,包括他的父母。新學期開學前,他的父母來學校邀請班主任和其他老師去他家喝喜酒,我婉言謝絕了。如果說之前那頓飯是為了提升元兵的自信心、打消他父母的疑慮、籌劃元兵的未來而不得不喝的話,這次元兵考上重點高中的喜酒,我就不能去了,因為元兵上高中需要錢。我也相信,即便他上了高中,他也不會忘記我的,我和他之間的聯(lián)系還將長期存在下去。
高中三年,他來找過我一次,那是在高二分科的時候。他的班主任希望他學理科,因為班主任就是教理科的,他不想失去一位好苗子,元兵來找我,就是想聽聽我的意見。我毫不猶豫地告訴他:“你適合學文科,當然,理科你也能行。根據(jù)我對你的了解,相比文科,學理科對你來說相對無趣,人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為好。”他聽從了我的建議,成了文科生。2001年高考,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專業(yè),全家人都充滿了喜悅。高考的喜酒,我沒有再拒絕,因為他光明的前途是可以預見的了。
2003年,受累于地方政府長期拖欠教師工資,我萌生了報考安徽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的想法。于是,我給正在讀大三的元兵寫了一封信,讓他幫忙購買安大歷史系相關(guān)科目的書籍。書很快寄來了,還有一封元兵鼓勵我好好備考的信。在信中,元兵相信我考研一定能夠成功,他說要在安大校園迎接老師的入學。這使我很受感動,信心也增強了不少。2004年,我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安大歷史系研究生筆試,前去安大復試,元兵就在安大校園等我,并且請我在校外的飯店吃了一頓飯。就這樣,我和元兵竟然成了安大的校友了。你說人生奇妙不奇妙?
更加奇妙的事情還在后頭。2005年,元兵大學畢業(yè),來研究生宿舍找我,說已經(jīng)在合肥找到了工作,要請老師搓一頓表示慶祝,我當然接受邀請。之后的日子里,他就像從生活中蒸發(fā)了一樣,我再也沒有看到過他。2010年博士畢業(yè)后,我去了浙江嘉興下轄的桐鄉(xiāng)市,將自己的工作單位最終落實在了桐鄉(xiāng)市高級中學。這時我從別的學生口中隱約得知元兵現(xiàn)在也在嘉興,他早已離開了合肥,來嘉興創(chuàng)業(yè),而且將自己的家定居在了嘉興。不久,元兵不知從哪里弄來了我的號碼,我們又聯(lián)系上了。這下好了,生活兜了一個大圈子,師生之間竟然真的生活在同一片城市了。這是師生緣分的延續(xù)吧。
2012年春節(jié),當時我還沒買車,元兵和他的愛人開車來桐鄉(xiāng)接我一家人共同回去。這時候的元兵,熱情而沉穩(wěn),原先的稚氣與青澀蕩然無存。我為他的成熟感到高興。
之后的聯(lián)系密切起來,但由于各自的工作都很忙,我和元兵雖然同在嘉興,見面機會卻很少。今年5月,元兵這屆學生約定20年大聚會,元兵和我電話約好來桐鄉(xiāng)接我。見面后,我才發(fā)現(xiàn)他開著一輛保時捷過來了,我的臉色有些不好看,覺得他有點張揚,而這,正是同學聚會時頗為忌諱的事。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不好意思地向我笑了笑:“老師,之前的別克車早就賣掉了,這是我愛人的車,我的車比這還要高檔。沒辦法,我總不能借別人的車去參加同學聚會吧。老師您放心,到了聚會現(xiàn)場,我會把車停在別的地方?!蔽疫@才放了心,同時又為他的謹慎周到感到高興??磥硭诩闻d創(chuàng)業(yè)已經(jīng)小有成就了。
在聚會現(xiàn)場,分別二十年的同學都非常激動,有的甚至留下了熱淚。這種場景深深感染了我這位當年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自我介紹、重溫課堂、登山遠眺、宴會歡聚、篝火晚會……種種現(xiàn)場,元兵都極為低調(diào)。在向老師敬酒的時候,他對我說了這樣一番話:“老師,感謝您當年的信任與栽培。沒有您的鼓勵,我這個鄉(xiāng)下孩子就不會有學習上的自信;沒有您的指導與點撥,我不會發(fā)現(xiàn)自身的潛力。沒有老師您,我現(xiàn)在很可能還是眼界狹隘的井底之蛙,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清楚的認識。感謝老師,是您改變了我的命運,使我充滿自信地面對未來。再次感謝老師!”我無限感慨,或許我也應該感謝元兵,不僅因為他在我考研時適時的鼓勵,更因為師生之間的相互成全——如果說我是元兵的伯樂,元兵的成才,卻又給予我教書生涯的成功案例,令我看到教育的多種可能性、教師之擔當?shù)囊饬x所在,以及努力的方向。
而今,元兵組織班里的同學成立了慈善資金會,資助母校的貧困生,為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設立獎學金,向?qū)W校圖書館捐贈圖書與雜志……他是從母校走出去的,現(xiàn)在又以捐贈的方式回饋母校,的確是一位很有愛心的學生。
這就是我和學生呂元兵之間的故事。作為教師,我們不妨捫心自問:在教學生涯中,有沒有學生因為我們的疏忽而湮沒了固有的稟賦,走上了本不應該走上的路?面對學生,我們是不是真正根據(jù)他們的特質(zhì)制定出適切的引導,使他們最大程度發(fā)揮出自己的優(yōu)勢與專長?我們本該做得更多,卻總是由于各種原因選擇了忽略……
(作者單位:浙江桐鄉(xiāng)市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