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
(吉林省東豐廣播電視臺,吉林遼源,136300)
新媒體顛覆了原本的新聞傳播形式,促使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的工作方式發(fā)生了改變[1]。當前,很多電視臺都接受了網絡發(fā)展的特點,對自己的新聞采編策劃工作進行著改革,在這個過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
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是單向的,人們的喜好很難決定新聞的傳播量,一定程度上而言,觀眾的喜好對新聞內容的影響相對較少,電視臺的新聞工作者可以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新聞報道的質量上[3]。隨著當前人們獲取新聞方式的改變和新聞瀏覽即時性、選擇性的提升,新聞內容是否符合人們的喜好,已經成為了新聞是否可以廣泛傳播的重要因素。由于人們通常都會轉發(fā)自己喜歡或者極度厭惡的新聞,新聞內容是否能引起更多人的情感沖動會決定新聞的傳播量。再加上社交網絡上群體極化程度很高,更加使得得到群體認同的新聞能夠得到快速的傳播。
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是中心化的,人們獲得新聞的方式完全集中在電視、報紙和廣播上,但是新媒體的出現導致新聞朝著去中心化發(fā)展。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電視新聞長在失去以往的權威性,人們會更愿意根據網絡上不同角度的信息去判斷一個新聞的正確性[4]。社交網絡的存在,讓每一條新聞的后面都會擁有大量的評論,人們會根據這些評論來判斷社會對新聞的認同程度,并提取評論中存在的信息,判斷新聞的真實程度。這就使得評論也成為了人們獲得信息的一部分,而評論往往比新聞本身包含的信息更多,更加復雜,在過去人們是無法看到評論的,新媒體使得信息變得比以前更加豐富這一特點,也展現了出來。
在過去,由于電視新聞并沒有受到新媒體的沖擊,使得電視新聞在選材要求上比現在低很多,環(huán)境改變過程中,許多采編和策劃人員并沒有一同發(fā)生變化,仍然使用過去尋找新聞素材的方法,沒有保證新聞內容能夠受到多數人喜歡,使得自身新聞節(jié)目受到的關注度降低[5]。其次,采編人員的水平會影響到新聞的深度,由于一些采編人員的水平不足,導致在發(fā)現較好的新聞之后,沒有能力針對新聞進行更加深刻的挖掘,這就造成了新聞沒有足夠的價值。
很多公眾號、微博上的大 V,都把自己的新聞作為帶來收入的途徑,一些新聞可以視為新聞形式的廣告。電視臺的新聞工作者也學習了這種方式,通過新聞來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這樣的方式是有失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職責的。電視臺的新聞節(jié)目需要傳播主流的社會價值觀,引導輿論導向,過于在意經濟效益,只會讓大量的虛假新聞、不公正的報道在新聞當中出現,降低了新聞的質量,也降低了電視臺的社會公信力,也稀釋了電視臺新聞節(jié)目的價值[6]。
網絡讓人們能夠隨時地觀看新聞,移動網絡讓人們可以在任何地點都能實現新聞的接收,新聞的傳播不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變得更加自由。在過去,這種情況更依賴于電視和廣播所進行的直播,否則觀眾和聽眾都只能在固定的時間收看新聞,接收之前發(fā)生的事件。當前這種新聞高速傳播的環(huán)境下,新聞的時效性變得更強。比如,近日在泰國發(fā)生的游船傾覆事件,人們可以通過網絡隨時地管護營救的進展情況,手機上的新聞APP也會根據人們關注新聞的喜好進行推送。
新聞采編和策劃的工作,不再像過去只是面向電視一個平臺,為了保證自身新聞報道的影響力,也需要讓新聞在視頻網站、社交網絡等平臺上傳播,所以他們需要根據平臺的受眾出相應的改變。尤其是人們當前的生活節(jié)奏較快,面對的信息較多,使得人們并不會愿意在同一個新聞上花費太多的時間。
很多網絡上的公眾號,之所以能夠得到普遍的認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愿意關注普通民眾關注的事情。電視新聞在過去一直作為政府的傳聲筒,一定程度上脫離了人民群眾,依靠新媒體環(huán)境,電視新聞的采編和策劃要重新回到群眾當中去,反應老百姓平時真正的生活,制作更多與民生相關的新聞。另一方面,新聞的采編可以提高對網絡的關注,對于網絡上的新聞素材使用專業(yè)的方式進行包裝。
多數新聞工作者都有著豐富的知識和深厚的經驗,這使得他們的詞語表達也會變得十分專業(yè)。當前,新聞的采編人員需要重新考慮到受眾的問題,由于新聞會在互聯(lián)網上廣泛的傳播,使得一些沒有任何專業(yè)知識的人也會關注新聞,他們需要改變原來的表達方式,用平實的語言進行表達,保證更多人能夠理解??梢詫σ呀浀玫降男侣勊夭倪M行重新整合,使用當前的熱點詞和流行語,一方面保證新聞的真實程度,并保證新聞的易讀性。
雖然新媒體環(huán)境正在導致新聞傳播變得去中心化,但是電視臺依然具有著較強的權威性,在新聞的挖掘能力上依然很強,仍然被多數人人所相信。對于新聞的采編和策劃而言,要充分發(fā)揮這項優(yōu)勢,因此,需要多角度地挖掘新聞的內容,促進新聞的創(chuàng)新。對于策劃而言,為了保證新聞報道能夠個觀眾留下印象,需要他們擁有獨到的見解,因此他們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識面,從而能夠對新聞進行更有個性的挖掘。電視臺應該開放自身的管理方式,給新聞策劃留下更多的發(fā)揮空間,充分發(fā)揮策劃的個人能力。
電視新聞的改變需要吸收網絡的一些特點,采編工作也需要符合當前快節(jié)奏的生活、極快的新聞傳播速度、廣泛的受眾等時代特點,對自己的工作方式進行改變,同時也需要避免吸收了網絡上逐漸形成的惡習,保證新聞的權威性和專業(yè)性。
[1] 邢紅文.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特點及創(chuàng)新措施[J]. 西部廣播電視,2014(17):139+149.
[2] 朱思佳. 探討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特點及創(chuàng)新措施[J]. 新聞研究導刊,2016,7(16):234.
[3] 張皓然.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的特點及創(chuàng)新措施[J]. 西部廣播電視,2017(23):181-182.
[4] 王靜.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特點及創(chuàng)新措施[J]. 科技傳播,2018,10(03):3-4.
[5] 普拉.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特點及創(chuàng)新措施[J]. 西部廣播電視,2018(08):155+157.
[6] 王聶.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的特點及創(chuàng)新措施[J]. 西部廣播電視,2017(1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