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黎萍 劉 益 (江蘇省常熟市古里鎮(zhèn)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服務(wù)中心 215500)
小麥赤霉病是影響小麥產(chǎn)量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全國各麥區(qū)均有發(fā)生。另外,小麥赤霉病病菌會產(chǎn)生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等多種毒素,嚴重危害人畜安全[1]。目前,小麥赤霉病主要依靠化學藥劑進行防治[2],為了比較目前市場上常見的5種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筆者進行了不同藥劑和不同用藥次數(shù)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比較試驗,以期為小麥赤霉病的防治和用藥提供指導。
試驗設(shè)在江蘇省常熟市古里鎮(zhèn)塢坵村進行,試驗田土質(zhì)為烏柵土,前茬作物為水稻,秸稈全量還田。供試小麥品種為“揚麥16號”,于2017年11月16日播種,試驗田塊較平整,小麥長勢均衡。
供試的5種藥劑分別為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江蘇藍豐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2%咪鮮·甲硫靈可濕性粉劑(江蘇省綠盾植保農(nóng)藥實驗有限公司)、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南京南農(nóng)農(nóng)藥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27%戊唑·噻霉酮水乳劑(陜西西大華特科技實業(yè)有限公司)、50%吡·多·三唑酮可濕性粉劑(高郵市豐田農(nóng)藥有限公司)。
試驗設(shè)每次每667 m2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 g、42%咪鮮·甲硫靈可濕性粉劑 100 g、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20 g、27%戊唑·噻霉酮水乳劑50 mL、50%吡·多·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 g。試驗分2組進行:第1組為1次用藥防治,處理(1)—(5)小區(qū)隨機排列;第2組為2次用藥防治,處理(7)—(11)小區(qū)隨機排列;空白對照處理(6)為2組共用。每處理重復(fù)2次,小區(qū)面積為40 m2,共22個小區(qū)。
第1組試驗于2018年4月18日上午小麥齊穗始花期進行1次藥劑噴施;第2組試驗于2018年4月18日上午小麥齊穗始花期進行第1次藥劑噴施,于4月25日上午進行第2次藥劑噴施。各處理藥劑每次每667 m2兌水量均為40 L,噴藥機械均為背負式電動噴霧器。
4月18日晴到多云,東南風3~4級,最高氣溫25 ℃;4月19日—20日晴到多云,最高氣溫28 ℃;4月21日多云轉(zhuǎn)陰有陣雨,最高氣溫25 ℃;4月22日多云到陰有陣雨,最高氣溫27 ℃;4月23日陣雨,雨量中等,最高氣溫25 ℃;4月24日多云,偏北風5級陣風6~7級,最高氣溫17 ℃;4月25日多云,最高氣溫22 ℃;4月26日多云到陰,最高氣溫23 ℃;4月27日多云,最高氣溫27 ℃。
于2018年5月17日小麥赤霉病病情穩(wěn)定后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法調(diào)查1次,每點調(diào)查100穗,每小區(qū)共調(diào)查500穗。記錄每小區(qū)小麥感染赤霉病的病穗數(shù)和嚴重度,計算病穗率、病情指數(shù)和防效。
小麥赤霉病嚴重度分級標準:1級,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2級,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3級,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4級,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
病穗率(%)=(病穗數(shù)÷調(diào)查總穗數(shù))×100;病情指數(shù)= [∑(病穗數(shù)×病級)÷(調(diào)查總穗數(shù)×4)]×100;病穗防效(%)=[(對照區(qū)病穗率-處理區(qū)病穗率)÷對照區(qū)病穗率]×100;病指防效(%)=[(對照區(qū)病情指數(shù)-處理區(qū)病情指數(shù))÷對照區(qū)病情指數(shù)]×100。
由表1可知,5種藥劑1次用藥防治后,對小麥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從高到低依次為27%戊唑·噻霉酮水乳劑(77.27%)、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8.18%)、42%咪鮮·甲硫靈可濕性粉劑(63.64%)、50%吡·多·三唑酮可濕性粉劑(42.42%)、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6.36%),病指防效從高到低依次為27%戊唑·噻霉酮水乳劑(86.89%)、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79%)、42%咪鮮·甲硫靈可濕性粉劑(80.18%)、50%吡·多·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8.84%)、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8.17%)。
表1 不同藥劑1次用藥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
由表2可知,5種藥劑2次用藥防治后,對小麥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從高到低依次為27%戊唑·噻霉酮水乳劑(86.36%)、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78.79%)、42%咪鮮·甲硫靈可濕性粉劑(77.27%)、50%吡·多·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6.67%)、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7.58%),病指防效從高到低依次為27%戊唑·噻霉酮水乳劑(92.99%)、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8.41%)、42%咪鮮·甲硫靈可濕性粉劑(85.37%)、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1.04%)、50%吡·多·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6.46%)。
表2 不同藥劑2次用藥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
通過田間觀察,用藥后7 d各小區(qū)的小麥均生長正常,無藥害現(xiàn)象產(chǎn)生。
試驗結(jié)果表明,5種試驗藥劑2次用藥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好于1次用藥,故建議生產(chǎn)上在小麥齊穗始花期用1次藥,隔5~7 d再用1次藥。其中,以27%戊唑·噻霉酮水乳劑2次用藥對小麥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最好,分別為86.36%和92.99%;其次為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和42%咪鮮·甲硫靈可濕性粉劑。建議這3種藥劑在小麥生產(chǎn)上輪換使用。50%吡·多·三唑酮可濕性粉劑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無論是1次用藥還是2次用藥,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較差,故不建議在小麥生產(chǎn)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