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林永健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政話劇團演員,國家一級演員。1997年,參演首部電視作品《和平年代》。2004年,憑借《敵后特工隊》奪得第17屆全軍電視劇金星獎優(yōu)秀演員獎。2006年,憑借《喜耕田的故事》奪得第24屆金鷹獎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2012年主演電視劇《我叫王土地》,獲得26屆金鷹獎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 。1999~2017年,先后8次登上中央電視臺春晚舞臺。
認識林永健,大概都源于他在那些小品中扮演搞笑、扮丑的角色。他是一個演員,也是一個老來得子的父親。他的兒子林大竣第一次走進公眾視野,是在2015年,同林永健參加電視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在那場真人秀節(jié)目中,我們似乎看到他們偶爾的疏遠、沖突以及割舍不斷的血緣親昵。林永健如同所有“中國式家長”一樣,望子成龍,卻為了自己的事業(yè)缺少對孩子應有的陪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的反思下,他在不斷地進步。
真人秀放大的父子關系
雖然《爸爸去哪兒》是綜藝節(jié)目,但多多少少能反映父子之間的狀態(tài)。由于工作的關系,林永健陪伴兒子的時間很少,剛開始并不親密的關系顯而易見。于是在一次“守護冰激凌”的任務中,林永健就因大竣沒有堅守原則完成“村長”交代的任務而動怒、質問,大竣飽含尷尬、羞愧、自責等情緒,一時不知所措,揮舞小拳頭拍打自己時,這一幕讓很多觀眾深有感觸,這不就鏡頭前自己的父親嗎?同樣的不善言辭,溝通不多,做錯了事就沖你發(fā)火,然后又默默地自責。此后,林永健父子之間也沖突不斷,大竣不愿下泥地、不愿排練,都遭到林永健當眾呵責。
其實林永健也十分后悔自己對待兒子的態(tài)度。于是,在自己的微博上發(fā)表了一篇《兒子,對不起》的文章。原來他就是所有嚴格父親的一個縮影,老來得子,寄以厚望,卻擔心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難免在教育中陷入急躁的境地。愛的表達方式有不同,育兒難免有些方法不對。認識到自己問題后,他不僅認真地向兒子道歉,而且深情地寫到:“爸爸希望自己可以慢慢地走進你的內心深處,希望你給我更多的時間,讓我知道你害怕什么,喜好什么,也讓我知道該怎么好好地引導你的成長。”當兒子5歲時,林永健才借助節(jié)目的機會,與他第一次長時間相處,甚至算得上第一次單獨照顧他。不知所措,愛之深、責之切都是不得避免的,卻明白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他也的確是一位好父親。
陪伴成長
成長是不斷進步、不斷觸摸世界的代名詞,父母在這一階段需要做出的陪伴與引導幾乎是最重要的存在。曾經那個與夏克立因中西教育方式不同而爭執(zhí)的父親林永健,也在如何為成為更好的父親而努力。顯然,進步是肯定的。他這兩年開始減少工作量,投入更多時間進行對大竣的教育。從鋼琴到戶外旅行,再到籃球、跆拳道,只要是兒子喜歡的,林永健都愿意讓他去嘗試,去選擇。不過從目前看來,大竣最喜歡和擅長的是鋼琴。其實,他在2016年年底才開始學鋼琴。沒過兩個月,他就能上臺演奏;剛學琴半年,還參加了第一次比賽。在現(xiàn)場的林永健甚至自嘲比自己上春晚更緊張,幸好大竣表現(xiàn)很好,鎮(zhèn)定自若,出色完成了自己的演奏。隨后,林永健還請來李云迪親自指導大竣,使他的琴技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前不久剛剛結束的奧地利薩爾茨堡音樂大獎賽中,大竣獲得一等獎和極具天賦青少年特別獎。對此,林永健十分自豪,曬出了大竣現(xiàn)場演奏的照片。只見,大竣身穿燕尾服,坐在一架三角鋼琴前投入地演奏著,儼然一個小鋼琴家,的確有模有樣的。努力就有回報,大竣能獲得今天的成績,與自己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早在去年,學琴僅一年多的他,就參加了十多次的比賽,并獲得13次鋼琴比賽獎項和榮譽,在舞臺上也展示出了絕佳的表現(xiàn)力。與琴技共同進步的是大竣的綜合素質,他不再是那個與父親一言不合就急躁地吼出“你是魔鬼嗎”的孩子,而是一個十分有禮貌、成績出色的“別人家的孩子”。
在親子關系中,父親的職能一般會因為工作、傳統(tǒng)思維的禁錮,而顯得沒那么重要。恰恰相反,父親與子女之間的紐帶與影響力并不比母親差,甚至有許多調查材料表明,缺乏父愛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發(fā)育要差。在明星育兒中,黃磊算得上是一個好父親,他就曾說過:“長大后才意識到,最好的英雄其實就是做一個父親?!笔前?,曾經嚴格的父親林永健,也隨著孩子的成長,明白了陪伴與引導的作用。是啊,誰是一出生就會當父母,誰又是一出生就知道如何當一個合格且優(yōu)秀的父母呢?誰不是在跌倒中爬起,反思中成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