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坤
汪國真 當代詩人、書畫家。1984年發(fā)表第一首比較有影響的詩《我微笑著走向生活》。1985年起將業(yè)余時間集中于詩歌創(chuàng)作,期間一首打油詩《學校一天》刊登在《中國青年報》上。1990年開始,汪國真擔任《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女友》等雜志的專欄撰稿人。1990年7月4日,其詩集被《新聞出版報》列為十大暢銷書之一。此后,他的書法和音樂作品深受大眾的喜愛和追捧。
演則優(yōu)而唱,唱則優(yōu)而演,演員、歌手跨界是常態(tài)。寫詩寫得好,去當書法家是常有的事,但選擇譜曲,當作曲家的并不多見。汪國真就是如此,他的詩曾經(jīng)在上個世紀90年代掀起了一陣熱潮,之后他潛心鉆研書法。2003年后,他又開始音樂的研究與創(chuàng)作,不僅創(chuàng)作了多部作品,而且出版音樂專輯、開音樂會……
以曲為詩
上個世紀90年代后,汪國真的詩就越來越少公之于眾了,他也似乎慢慢淡出了公眾的視野。其實他是一個十分純粹與真實的人,在詩歌備受人矚目時,認為自己的字寫得著實丑陋,就下定決心研究書畫,不出3年就出版了自己的書法集。但他仍舊坦言,書畫被人認可,是因為詩歌的出名。對于音樂,他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更有感覺,認為甚至會超過詩的成就。
在汪國真年少時,就學過音樂,算得上有一些基礎(chǔ)。后來,他喜歡上了作曲,就系統(tǒng)地了解它,閱讀相關(guān)的書籍,甚至只用一周就能開始投入創(chuàng)作。追其原因,他如是說:“畢竟我長期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我的詩歌本就有韻律節(jié)奏,因此產(chǎn)生旋律對我來說不是很難的事情,我學習作曲為的就是把腦海中的旋律記錄下來而已,這種技術(shù)性的手段,如果不是很復雜的旋律,并不是很難掌握的。我的音樂感覺應該還算比較好,從詩歌創(chuàng)作轉(zhuǎn)向作曲并不很難。當然,如果沒有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礎(chǔ),不會這么容易掌握作曲的。這也是得益于文學、藝術(shù)有很多相通之處?!彼踔琳J為作詞作曲是自己最輕松、做得最好的事。因為詩詞本身就是有節(jié)奏的、押韻的,很有音樂感,所以很多時候,他在寫歌詞時,旋律就自然而然出來了。往往一首詞寫完,譜子也隨手譜好了。
以古詩為曲
介于汪國真對音樂的喜愛與鉆研,他甚至曾希望將來自己音樂的影響力會超過詩歌。于是,2003年,他出版了自己作詞作曲的首張音樂舞曲專輯《聽悟汪國真—幸福的名字叫永遠》。隨后,他還出版了由他作曲的《小學生必修80首古詩詞曲譜》一書以及《唱著兒歌學古詩—汪國真古詩詞歌曲》(40首)唱片專輯。截止至2008年,他完成了為400首古詩詞譜曲的工作。短短的5年間,這樣的作品數(shù)可謂是驚人的。除了這些,他應邀擔任上海大學生音樂節(jié)評委會主席,還曾在北京音樂廳舉辦“唱響古詩詞·汪國真作品音樂會”。此外,他始終堅持為古詩譜曲。
不難看出,汪國真鐘情于古詩的音樂創(chuàng)作,更鐘情于為青少年兒童而譜曲。談及此,汪國真有自己對于古詩與兒童音樂的理解。他說:“我看到現(xiàn)在的孩子們整天跟著大人唱流行歌曲,學起古詩古文來卻挺費勁。對于古詩詞的學習,我比較認同‘讀不如寫,寫不如背,背不如唱,唱著歌兒學古詩, 這樣可以讓老師和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中完成古詩詞的教與學。所以我想如果把它們譜成歌, 會讓孩子們產(chǎn)生更大的興趣。”以至于之后,他甚至將好聽、好唱、好記作為了自己譜曲時的要求。不僅如此,他每一次與兒童音樂相關(guān)的作品打交道時,都下足了心思。誠如,他出版《小學生必修80首古詩詞曲譜》時,他不單在我國浩瀚如煙的古詩作品中,再三選擇,而且邀請了我國實力派歌手白雪、于文華、胡月、王燕、呂薇等傾情加盟,配上琵琶、二胡、笙、笛子、古箏等民族樂器,為的就是向孩子們展示我國民族音樂與古典文學的完美結(jié)合,培養(yǎng)他們對古詩以及音樂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不僅僅如此,他還希望將這種方式使用在課堂與教學中,寓教于樂何嘗不是學習與熏陶的一種理想狀態(tài)呢?一位專家曾這樣評價汪國真:以音樂的形式詮釋古典詩詞的意境,用感官上的美迷住聽眾的耳朵。他不是簡單地為詩歌配樂,而是使綜合的藝術(shù)性得以完美體現(xiàn)。
隨著時代的變遷,跨界也許不再是那么美好的字眼,但在汪國真身上,我們能深刻感受到一位詩人在不同領(lǐng)域同樣的堅持與純粹。也許他不是最杰出的書畫家,不是最知名的作曲家,卻是深刻明白藝術(shù)通性之美的詩人。他自認為是一位幸運兒,寫詩有人看;寫書法、作畫有人幫忙開個展;作曲,有唱片公司制作,然這一切來源于他的詩為他鋪墊的成名之路。如此的通透,如此純真,也許才能寫出最美的詩,譜出最好的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