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霞 馮雙燕 朱鵬
摘要 為了探求沼液在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的應用效果,于2015年進行了沼液浸微型薯繁育原種的試驗。結果表明,微型薯沼液浸種繁育原種能顯著提高原種產量、原種單株塊莖重量、單位面積30 g以上原種塊莖的重量和比例以及原種塊莖平均重量,進一步提高了原種的繁殖效率,是一項值得大面積推廣應用的技術。
關鍵詞 馬鈴薯;沼液;浸種;原種繁育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070-02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biogas slurry in potato virus-free seed potato breeding,the experiment of biogas slurry immersion miniatures potato breeding was carried out in 2015.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 yield,the weight of the individual tuber,the weight and proportion of the original tuber per unit area of more than 30 g and the average weight of the original tuber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The re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the original species could be further improved.It was a technology worthy of widely applied.
Key words potato;biogas slurry;soaking seed;original seed breeding
沼氣發(fā)酵液具有促進作物養(yǎng)分吸收、提高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等作用。沼液浸種技術是一項簡單、方便、高效、不增加成本的增產技術,在玉米、小麥、棉花、油菜、蔬菜等作物上廣泛應用[1]。馬鈴薯大田生產中也有諸多沼液浸種技術的報道[2-4],但在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未見沼液浸種的報道。
為了提高原種繁殖系數,降低原種繁育成本,探求沼液浸種在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中的應用效果,特進行了微型薯沼液浸種繁育原種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安排在貴州省盤州市勝境街道巖上村一農戶家責任地進行,試驗地海拔2 190 m,前作為玉米,土質疏松,通透良好,為黃色砂壤土,肥力中等。
1.2 試驗材料
供試的馬鈴薯品種為洋人洋,微型薯重3~5 g,由盤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提供。沼液由試驗地旁一村民家提供,沼液發(fā)酵原料以豬糞、牛糞和羊糞為主,沼液取自沼氣池水壓間的中層,無明顯糞臭味,顏色為黑褐色。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2個處理,分別為沼液浸微型薯(沼液浸種)和清水浸微型薯(清水浸種,CK)。3次重復,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為13.2 m2(4.4 m×3.0 m)。各小區(qū)間不留走道,重復間及四周留走道,走道寬度為50 cm,四周設置保護行。
1.4 試驗實施
播種前沼液浸種處理用沼液浸微型薯5 h[5],然后按試驗方案進行播種。播種行距均為50 cm,每小區(qū)播種6行,株距為22 cm,每行種20株,每小區(qū)播種120粒。播種時將復合肥900 kg/hm2、腐熟農家肥30 t/hm2、尿素225 kg/hm2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田間管理與原種繁育田間管理相同。試驗于2015年3月20日播種,7月31日收獲。
1.5 調查內容與方法
觀測各處理物候期,收獲時每小區(qū)隨機取生長相對一致的植株10株,測定單個塊莖重量、單株結薯個數、單株塊莖重量、塊莖平均重量、小區(qū)產量、單位面積的原種塊莖重量、單位面積30 g以上塊莖重量、單位面積塊莖個數、單位面積30 g以上塊莖的個數等指標。
1.6 數據分析
采用Excel和DP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6]。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物候期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沼液浸種處理馬鈴薯現蕾期、開花期、成熟期較清水浸種(CK)均延后了3 d,生育期較對照長4 d。生育期延長,塊莖干物質積累的時間相對增加,有利于塊莖干物質的積累。
2.2 對單株結薯個數、單株塊莖重量、塊莖平均重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沼液浸種處理原種的單株塊莖重量、單株結薯個數、塊莖平均重量均高于清水浸種(CK)。其中,沼液浸種處理的單株塊莖重量與清水浸種(CK)間存在顯著差異,說明應用沼液浸微型薯能顯著提高原種單株塊莖的重量。
2.3 對單位面積塊莖數量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沼液浸種處理的塊莖數為38.5個/m2,清水浸種(CK)為40.7個/m2,差異不顯著;在30 g以上塊莖個數方面,沼液浸種處理為29.7個/m2,清水浸種(CK)為27.0個/m2,差異也不顯著;沼液浸種處理的單位面積30 g以上塊莖個數所占百分比為77.1%,清水浸種(CK)為66.3%,沼液浸種處理高于清水浸種(CK),差異不顯著;單位面積0~30 g塊莖個數方面,沼液浸種處理為8.8個/hm2,清水浸種(CK)為13.7個/hm2,說明沼液浸微型薯處理有減少30 g以下小塊莖產生的趨勢。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沼液浸微型薯繁育原種對單位面積塊莖個數、單位面積30 g以上塊莖個數影響不大,但有增加的趨勢;對單位面積30 g以下原種塊莖個數有減少的趨勢。
2.4 對原種產量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對于沼液浸種處理,其單位面積的塊莖重量、0~30 g塊莖重量、30 g以上塊莖重量、30 g以上塊莖重量所占百分比、小區(qū)原種產量、折合產量均明顯高于清水浸種(CK),并且差異顯著;而0~30 g塊莖重量沼液浸種處理明顯少于清水浸種(CK),差異顯著,說明沼液浸微型薯處理能減少30 g以下小塊莖的產生。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沼液浸微型薯處理能顯著提高原種產量,增加30 g以上原種重量所占的百分比。
3 結論與討論
單位面積30 g以上塊莖的個數和重量,是衡量馬鈴薯原種繁殖效率的重要指標。在原種繁育中,單位面積30 g以下原種塊莖的個數越少、重量越輕,30 g以上的原種塊莖個數越多、重量越重,說明原種繁殖效率就高。
本研究結果表明,脫毒微型薯經過沼液浸種處理后,苗齊、苗壯,植株長勢旺盛,延長了原種繁育生育期,單株塊莖重量、折合產量、單位面積 30 g以上塊莖重量及其所占百分比均顯著高于清水浸種處理,原種增產效果明顯,原種繁殖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微型薯沼液浸種技術簡單、易掌握,不增加原種繁育成本,可在原種繁育中大面積推廣應用。
4 參考文獻
[1] 方海寶.沼液在作物上的綜合應用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3):51-52.
[2] 孔祥斌,王榮芳,孔凡瑩.沼液不同浸種時間對馬鈴薯的增產效果試驗[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9(6):20.
[3] 孫文友,艾興隆,杜義發(fā),等.沼液浸種在馬鈴薯生產上的應用效果[J].農技服務,2008,25(1):71.
[4] 胡西萍,宋晨,何兵強.沼液對馬鈴薯的應用效果研究[J].甘肅農業(yè),2005(6):227.
[5] 李裕榮,肖昌智,曹文才,等.沼液不同浸種時間對馬鈴薯產量及經濟性狀的影響[J].貴州農業(yè)科學,2006,34(2):51-52.
[6] 周慶玲.浸種對馬鈴薯出苗及生長的影響試驗初報[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08(2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