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鳳 李迎春 閆曉輝
摘要 主要闡述了黑農70大豆在青岡縣種植的產量表現(xiàn)及特征特性,并從選茬整地、播種、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介紹了其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 大豆;黑農70;特征特性;高產;栽培技術;黑龍江青岡
中圖分類號 S565.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036-01
黑農70大豆品種由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大豆研究所提出品種申請,于2015年經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編號為國審豆2014002。青岡縣從2015年開始引進種植,通過3年的試驗、示范推廣,其表現(xiàn)出優(yōu)質、穩(wěn)產、抗病等特點?,F(xiàn)將黑農70大豆的產量表現(xiàn)、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產量表現(xiàn)
1.1 小區(qū)試驗
2015年在青岡縣迎春鎮(zhèn)、永豐鎮(zhèn)、興華鎮(zhèn)、德勝鎮(zhèn)等4個鄉(xiāng)鎮(zhèn)大豆試驗園區(qū)種植,黑農70平均產量為2 964 kg/hm2,較對照合交02-69平均增產145.5 kg/hm2,增幅為5.16%。
1.2 大面積示范推廣
2016年、2017年在青岡縣適宜鄉(xiāng)鎮(zhèn)大面積示范推廣,黑農70平均產量分別為2 619.0、2 839.5 kg/hm2,較對照品種合交02-69分別增產133.5、141.0 kg/hm2,增幅分別為5.37%、5.23%。2017年產量最高地塊達到了3 387 kg/hm2。
2 品種特征特性
黑農70品種是由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大豆研究所以墾農18為母本、黑農45為父本經有性雜交選育而成的大豆品種。該品種出苗至成熟123 d,需≥10 ℃活動積溫2 500 ℃左右,屬中早熟高油大豆品種。亞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株高88.0 cm,主莖節(jié)數(shù)16.2節(jié),有效分枝0.2個。圓葉,白花,灰毛。底莢高度15.5 cm,單株有效莢數(shù)40.5個,單株粒數(shù)84.5粒,單株粒重14.9 g。籽粒圓形,種皮黃色、微光,種臍黃色,百粒重18.2 g。人工接種(菌)鑒定,中感大豆花葉病毒1號株系和灰斑病,感大豆花葉病毒3號株系。籽粒粗蛋白含量36.68%,粗脂肪含量22.93%。
3 高產栽培技術
3.1 選茬整地
實行科學輪作,不重茬、不迎茬,前茬最好選用玉米茬、小麥茬、馬鈴薯茬。無深翻、深松的地塊,秋季深翻、深松起壟或耙茬深松起壟;有深松基礎的地塊進行秋季耙茬,然后起壟、鎮(zhèn)壓,達到待播狀態(tài)[1]。
3.2 播種
當?shù)販胤€(wěn)定通過7 ℃時即可播種,青岡縣一般年份在4月28日至5月5日播種,主要采用機械壟上雙行精量點播。雙行間小行距在10~12 cm之間。
3.3 田間管理
一是合理施肥。一般施用磷酸二銨150 kg/hm2、尿素60 kg/hm2、硫酸鉀75 kg/hm2,或等含量的大豆專用肥[2]。二是中耕管理。一般進行3次中耕,分別在大豆苗拱土后、分枝前及封壟前進行[3]。
3.4 病蟲草害防治
對于大豆霜霉病,在發(fā)病初期用40%百菌清懸浮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兌水噴霧防治。對于大豆灰霉病,在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2~1.5 kg/hm2兌水噴霧防治[4]。對于大豆菌核病,在菌核病病菌子囊盤發(fā)生期與大豆開花期的重疊盛期時用50%速克1 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2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兌水噴霧防治[5]。
防治大豆食心蟲有很多措施,主要措施如下:一是遠距離輪作。在栽培作物中,大豆食心蟲只為害大豆,同時其越冬場所是豆地,成蟲飛翔能力又很弱,不能遠距離飛翔,故實行較遠距離的輪作可減輕其為害。二是深翻土壤。在大豆收獲后,應及時秋翻,增加越冬幼蟲的死亡率。三是藥劑防治。在7月中下旬田間噴施氣味較大的辛硫磷等藥劑熏蒸,防止幼蟲羽化遷飛到大豆田;于8月中旬用2.5%功夫乳油300 mL/hm2,或2.5%敵殺死乳油300 mL/hm2兌水噴霧防治幼蟲。在蚜蟲高峰前用20%速滅殺丁乳油2 000倍液,或15%唑蚜威乳油2 000倍液噴霧,或1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兌水噴霧防治[6-7]。
殺滅紅蜘蛛成蟲或若蟲,主要采用20%三氯殺螨醇1 000倍液,或樂果1 500倍液噴霧防治。殺死成蟲、若蟲1~2 d后,可用20%雙甲脒1 500倍液殺卵;還可用480 g/L樂斯本乳油1 500 mL/hm2,或1.8%阿維菌素乳油600 mL/hm2兌水噴霧防治幼蟲。
防治地下害蟲,主要用3%辛硫磷顆粒劑90 kg/hm2隨種肥施入土壤進行預防。
封閉除草用90%乙草胺1 800~2 250 mL/hm2兌水噴霧處理。苗后莖葉處理可在雜草三至五葉期用5%精禾草克乳油900~1 200 mL/hm2,或用15%精穩(wěn)殺得乳油750~1 050 mL/hm2+25%氟磺胺草醚水劑1 995 mL/hm2兌水葉面噴灑[8-9]。
3.5 適時收獲
當莖葉及豆莢變黃時,豆粒歸圓、落葉幾乎達到90%以上時進行收獲。過早收獲成熟度不佳,過晚收獲容易炸莢。機械收獲以不留底莢為原則,做到不丟枝、不炸莢,同時損失率不能超過2%。
4 參考文獻
[1] 王敏.大豆種植現(xiàn)狀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6(9):36.
[2] 陳輝云,范大泳,何雪丹,等.夏大豆新品種華夏6號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5,43(21):73-74.
[3] 魏云山,王會才,生國利,等.大豆綜合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7(5):23-24.
[4] 岳本奇,李琳英,王偉,等.優(yōu)質高產大豆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yè)科學,2005(5):20-23.
[5] 羅賡彤,劉勝利,孔新,等.實現(xiàn)大豆超高產的品種與栽培技術[J].新疆農業(yè)科學,2003(1):28-30.
[6] 邢寶龍,王桂梅,劉飛.高寒冷涼區(qū)早熟大豆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4(11):165-167.
[7] 趙志剛,羅瑞萍,姬月梅,等.寧夏大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和生產實踐[J].大豆科技,2012(5):51-57.
[8] 任秀榮,許海濤,王友華,等.黃淮區(qū)夏大豆配套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J].作物雜志,2004(5):33-34.
[9] 李琦.安康市淺山丘陵區(qū)大豆高產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yè)科學,2017,63(8):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