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選
長期以來,我國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方法單一,有些老師采用“滿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學方式。因此,在學生方面形成了死記硬背、為考試而考試的現(xiàn)象。嚴重抑制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了教育教學效果和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提高。筆者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剖析,得出如下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課堂參與
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典型的文科科目,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記憶理論知識是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必經之路。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教師只是單一的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向學生灌輸知識,迫使學生在枯燥的環(huán)境下死記硬背,這樣的工作不僅效果不明顯,而且在運用時很容易出現(xiàn)死板的問題,即便學生已經背熟了相關的知識點,但是還是不知道如何應用。這樣的過程持續(xù)時間長了就會使得學生腦海中的知識點零散,記憶不完整。為此,教師應當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將教學過程與時事熱點問題相結合,對流行的話題和問題進行探討,在充分分析中強化學生的記憶,通過師生的深度交流來了解學生的記憶程度,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學習。同時,應當多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信心,從而提升對科目的熱愛,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地投入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中來。這樣會使得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意識提升,從而大大改善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二、建立和諧關系,尊重個體差異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往往單一地忽略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采用單一的教師傳授式教學,缺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新課程改革的提出以及近些年的研究普遍證明,想要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必須要從學生的主體地位方面下功夫,將學生放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上,教師在課堂上只起到啟發(fā)和引導的作用,通過特殊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思想的設定,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的發(fā)揮出來,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關心學生的具體學習生活,從而建立其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把老師當做良師益友,這樣才能在遇到問題時毫無顧慮地向老師請教,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此外,受到個體差異的影響,不同的學生往往在課堂上和學習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效率和效果,教師應當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注意到這些學生,通過分層次的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對不同學生的平等對待,幫助每一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
三、回歸現(xiàn)實生活,理論與實踐結合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對每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并且會對其價值觀造成一定的影響。初中生所處的青少年時期正是一個人認識社會和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對其整個一生的發(fā)展都至關重要。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設身處地地進行教學情境的設計,通過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從生活的角度對學生日常遇到的事情進行分散式的講解,通過與眾不同的解讀來糾正和改善學生的思維意識。
四、充分利用網絡,改善進行方式
道德與法治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與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現(xiàn)實屬性。要想保證其教學效果就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在社會發(fā)展的同時相應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關注社會上發(fā)生的重大時事,尤其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事件。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引進和輔助功能,在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促進下,拓展教學資源獲取的渠道,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