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娟
(山東省乳山市人民醫(yī)院 山東 乳山 264500)
慢性阻塞性肺?。–OPD)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可進一步發(fā)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見慢性疾病。致殘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歲以上發(fā)病率已高達9%~10%。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指患者短期內(nèi)咳嗽、咳痰、氣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痰呈膿性或黏膿性,患者往往咳痰困難,痰液引流不暢進一步加重病情,甚至出現(xiàn)呼吸衰竭情況,因此積極處理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排痰情況對于控制病情、延緩肺功能降低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機械振動排痰機的臨床應(yīng)用,提高了重癥患者的排痰效果。今日就兩種輔助排痰的方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排痰效果進行觀察比較,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間我院呼吸內(nèi)科病房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50例,年齡48~82歲,平均(63.5±2.6)歲,均為痰多、咳痰困難、雙肺呼吸音低、SPO2<90%。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常規(guī)給予吸氧及抗感染、解痙平喘、止咳化痰等治療。觀察組采用珠海黑馬醫(yī)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提供的振動排痰機進行排痰。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叩擊頭,接通電源(220V),頻率為20HZ?;颊呷?cè)臥位,操作者將振動的叩擊頭輕放在患者的背部,感受叩擊力度,力度適宜后移動振動的叩擊頭,振動順序為從下到上,由外向內(nèi),通過振動促使附著在氣管、支氣管、肺部的痰液震落,向中心呼吸道流出,促進其排出。15min/次,2次/天。對照組通過傳統(tǒng)叩擊背部的方法促進排痰,叩擊步驟為:患者取坐位或側(cè)臥位,操作者右手五指并攏并向內(nèi)屈曲呈杯狀,以患者能承受的力度,使用腕部力量,由患者背部從下向上叩擊,從外向內(nèi)叩擊,使附著在氣管、支氣管、肺部的痰液由周邊向中心呼吸道流動,通過振動幫助痰液排出,15min/次,2次/天。
(1)排痰量,對能自主咳嗽患者收集記錄咳出痰量,負壓吸痰者采用一次性集痰器測量和記錄每次治療后排痰量,<3ml/次為少量,3~8ml/次為中量,8~15ml為大量。(2)SpO2、呼吸頻率評分。
觀察組排痰效果好于對照組。兩組觀察指標(biāo)比較見表。
表 兩組觀察指標(biāo)比較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漿液滲出,滲出物與其他物質(zhì)混合形成粘稠的痰,痰黏不易咳出,另外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支氣管粘膜上皮細胞的柱狀纖毛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倒伏、脫落和死亡情況,無法擺動或擺動力度不夠,不能將支氣管內(nèi)的痰液送到咽喉部,越來越多的痰液積聚,就造成了痰堵、咳嗽癥狀。所以排痰是控制疾病的關(guān)鍵。傳統(tǒng)叩擊排痰屬于人工操作,原理是通過氣流振動將肺泡、細支氣管、支氣管、氣管表面的痰液向中心呼吸道聚集,由咳嗽反射排出體外。叩擊頻率和力度由操作者控制,在叩擊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叩擊頻率不一致,力度大小不一致的情況,叩擊不均勻,出現(xiàn)部分肺部痰液振動效果差,導(dǎo)致痰液排出量減少。輔助機械排痰是由排痰機完成,具有振動和叩擊雙重作用與效果,振動頻率與力度可由人工調(diào)控,因人而異,最大的優(yōu)點是振動頻率高,力度均勻。其作用原理是通過振動將肺泡、細支氣管、支氣管、氣管表面的痰液震落,使栓子溶解,刺激咳嗽產(chǎn)生,促進痰液排出。振動可以提高痰液震落率,促使分泌物吸收,促進支氣管擴張,痰液通過性提高,提高痰液的排出率。進而促進炎癥愈合,縮短住院時間,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心,減少再入院次數(shù),同時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