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
“白發(fā)童心系風揚,柔情燦漫樂翱翔;九霄云端知路遠,初衷難忘杏花香?!边@首詩說的是風箏藝術(shù)表演者——美籍華人余永興和妻子的故事。半個世紀前,風箏為媒,余永興與美國姑娘克里斯蒂娜相識相知,從此,這對夫妻在風箏的牽引下譜寫了不同尋常的愛的樂章。
風箏牽來的紅繩
余永興出生于香港,自小喜歡放風箏和制作風箏。1965年,余永興隨兄長移民到美國波士頓從事家具行業(yè)。工作之余,他的愛好是將腦海中構(gòu)想的風箏模型落于畫紙上,再通過手工打造,讓各式各樣的風箏橫空出世。他制作的風箏造型獨特、形態(tài)各異,常令箏友們驚嘆不已。
1973年,余永興的家具事業(yè)蓬勃興旺,諸多親朋好友為他牽線搭橋促其婚事,但余永興卻以工作太忙為由一一謝絕了。事實上,此時的他,正沉浸在風箏愛好中悠悠樂哉。
這年春季的一天,余永興乘車在波士頓的大街上,忽然眼前一亮,一位年輕的美國姑娘從車窗外一閃而過,姑娘優(yōu)雅的風度令余永興怦然心動。過去很久,余永興的心仍然被那個一閃而過的倩影占據(jù)著。
波士頓郊外的風景絢麗得難以言說,陽光中沒有一絲塵埃,開闊的地面上,小草厚實柔軟,彩蝶和小鳥飛來飛去,各色花朵燦爛成一個美妙境界。余永興正和箏友們在這里放風箏。突然,他再次眼前一亮,那天見到的姑娘此刻就在不遠處。她和女友們正轉(zhuǎn)身要向別處走去,余永興心里一急,放聲唱歌:
風箏飛得高又高,逍遙自在樂云霄。
風箏飛得遠又遠,藍天白云盡留戀。
草坪的姑娘俏又俏,人們見不得她的笑。
草坪的姑娘甜又甜,一笑心里甜三年……
余永興的歌還沒唱完,那位姑娘已回身走向余永興:“先生,你唱的什么歌,能告訴我嗎?”余永興欣喜萬分,將歌詞譯成英文告訴她。姑娘聽了笑道:“你們中國人真有才情,邊放風箏還邊唱歌,只是……歌詞有點前言不搭后語,前兩句說的是放風箏,后兩句怎么就說到姑娘了呢?”
余永興大膽回答:“是啊,我這歌兒本來是唱風箏的,可是一見到你,就不由地贊美你了。我們中國人說,歌由心生呵!”
姑娘聽了“咯咯”地笑開了。余永興又把那天在波士頓見到她,之后一直念念不忘的情懷,以一首曲子的形式傾訴出來,姑娘被深深打動了。這位美國姑娘就是克里斯蒂娜,也是風箏藝術(shù)愛好者。此后,兩人經(jīng)常相約一起放風箏。
我要牢牢把你拴住
在后來的交往中,克里斯蒂娜了解到余永興不但為人敦厚,而且一貫保持著樂觀自在的生活態(tài)度。和他在一起,克里斯蒂娜覺得有無盡的田園風光和詩情畫意,一種春華秋實的幸福感洋溢心頭。
一天,克里斯蒂娜問余永興:“如果有一天,我變成風箏,你會變成什么?”余永興毫不猶豫地回答說:“當然是風箏線,我要牢牢把你拴住,不讓天空把你奪走?!笨死锼沟倌刃χ謫枺骸半S著歲月的流逝,風箏線會磨損,終究會斷掉,到時你會怎么辦?”余永興回答:“那就把斷了的風箏線重新連接好。”看著余永興癡迷的眼神,克里斯蒂娜忍不住又笑開了。
就這樣,克里斯蒂娜拒絕了眾多追求者,嫁給了余永興。兩人婚后育有三個孩子,閑暇時,一家人到郊外放風箏,夫妻二人協(xié)力相助,風雨同行。與此同時,余永興的風箏制作技術(shù)也更上一層樓,在圈里的名氣越來越大,不久他便接到各國邀請,前往中國、加拿大、哥倫比亞等國參加風箏大賽,屢獲大獎。
悠然生活鳶作友
余永興常帶著克里斯蒂娜來中國旅游,在旅游中他們發(fā)現(xiàn),中國人與美國人對風箏娛樂的玩點不同,中國人不是為了謀求金錢與利益,而是單純追求怡情健身的快樂體驗。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的本性與理想的自由飛翔。這種放飛風箏的人文情懷,深深感染了原本就有中國血統(tǒng)的余永興。
他和妻子在制作風箏時,不再注重外觀和裝飾,而是將在中國的旅途見聞和中國元素融入到風箏造型中。譬如他在創(chuàng)作風箏作品“金鉤號”時,用抽象筆法,涂繪中國泰山拱石盛景。余永興還經(jīng)常以歷史人物的名字為作品命名,例如,根據(jù)反抗美國白人文化擴張的北美肖尼族酋長特庫姆塞的英勇事跡,將大型風箏命名為“特庫姆塞”;將大型風箏命名為“坐牛”,則取名于印第安部落傳奇戰(zhàn)士的名字……余永興覺得,世界上所有被壓迫民族對統(tǒng)治者的反抗,跟中華民族對侵略者的歷代反抗斗爭,是有相通之處的。因此有不少華人稱贊說:“空中放飛著余永興的風箏,心里裝著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情懷。”
近些年,余永興和妻子還把放風箏作為養(yǎng)生大法。他們將放風箏與練氣功結(jié)合起來,獨創(chuàng)了一套“風箏氣功健身法”。夫妻倆認為,放風箏和練氣功有異曲同工之妙。氣功講究“剛、柔、吞、吐、納”,放風箏亦如是。放風箏最重要的技巧就是知道何時該收,何時該放,因時制宜,收放自如;有風則剛,無風則柔,內(nèi)力貫注,心手合一,方能將風箏靈活掌控。放風箏時,還可以吐故納新,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清心肝之火,散內(nèi)結(jié)郁熱,這所有的一切皆融會貫通在氣功的“剛、柔、吞、吐、納”當中。
攜著妻子之手,伴著風箏走過半個多世紀,余永興的感慨很多,為此他曾提筆寫下了這么一段話:“我知前途多坎坷,猶自執(zhí)著行不輟。青云有路,一線通天,我永遠能感受風箏飛翔而上的獨特壯美。磅礴天地間,唯一人、一鳶,遙遙相系。我即風箏,風箏即我,長空萬里,吾自逍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