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盟超
【適用話題】繪畫 藝術(shù)生存 自我喚醒
作文君:如果產(chǎn)量能衡量藝術(shù),深圳的大芬油畫村大概是世界上藝術(shù)氣息最濃厚的地方。
30年前,大芬村還是“大糞村”,因為村前水溝臭氣熏天;30年后,全球接近60%的油畫都從這個僅0.4平方公里的城中村里源源流出,被國內(nèi)外的藝術(shù)同行譽為“中國油畫第一村”。2017年,紀錄片《中國梵高》展映后,被稱為“中國梵高”的趙小勇走進人們的視線。20年里,他臨摹梵高作品10萬張,這些仿畫遍布世界各地。對當(dāng)?shù)禺嫻碚f,大芬村既是個好地方,也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殘酷之地。拿起畫筆之初,他們所求不過口腹之欲,然而在通過繪畫獲得尊嚴和價值之后,他們也在心底有了更高的追求。這些畫工雖與梵高等大師相隔百年,卻都“在困頓中試圖喚醒自身”。
金錢、速度與熱鬧
趙小勇被稱為“中國梵高”,20年里,他臨摹梵高作品10萬張。這些仿畫遍布世界各地。大芬村10多年前的鼎盛時期,上千家店鋪的年產(chǎn)值一度達到了十多億元。
大芬村在20世紀80年代迅速崛起,是因為香港和韓國的人力成本高,導(dǎo)致裝飾畫需求旺盛的歐美客商將大量訂單投向這里?!按蠹S村”變成大芬村,名氣越來越大,生意如同滾雪球般擴大。
做工本身沒樂趣可言,廠里的工人被安排成高速的流水線,一人只畫固定的幾筆,每天吃完午飯就不眠不休地畫同一張畫,一直忙到凌晨。趙小勇那時畫完一輪訂單,一定要休息幾天,躲在屋里和學(xué)徒們打牌,沒力氣干別的。
幸運
去年紀錄片《中國梵高》展映后,主角趙小勇紅了。一次接受采訪,他說:“我一生賣出了十幾萬幅畫,梵高卻只賣出了一幅,我比他幸運?!?/p>
趙小勇父親早逝,初中輟學(xué)來深圳打工,走投無路時,是繪畫的天賦讓他留在深圳,也是畫畫讓他第一次得到尊重。“感謝梵高,不只養(yǎng)活了我,也養(yǎng)活了(大芬村)那么多人?!?/p>
2014年歐洲之行,趙小勇終于看到了梵高的真跡,歐洲的博物館館長問他“有沒有自己的作品”時,他心里一顫,開始思考“自己究竟能不能成為真的藝術(shù)家,真的被人欣賞”。他清楚放棄臨摹就沒了穩(wěn)定的經(jīng)濟來源。他不知道梵高那時是否堅信自己作品的價值。他沒有答案。
時代
在大芬村,很多人是被時代推著改變的。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大芬村訂單量暴跌60%,人力與原料價格上浮,還陷入與福建友商們的競爭。
今天的深圳,大芬村不再是主角,在高樓林立間,它顯得格格不入。境外的客人們不再出手闊綽,大芬村臨摹復(fù)制的歷史也在境外客商心中留下了難以抹除的低端印象。前兩年,日本電視臺還以“低劣”之類的主題報道大芬村,引發(fā)了畫師們的抗議。
趙小勇也試著改變。他迫切地想了解梵高,崇拜他,進而想到自己。趙小勇的家里原本掛著一張仿制梵高的《鳶尾花》,2016年,趙小勇把它賣了6000元錢。買家看中了它的意義和歷史感,趙小勇卻想和它告別。
過去一直畫梵高,他立志要畫自己的畫了。
梵高帶來與帶走的
告別梵高是漫長的。至少在2018年,紀錄片和“中國梵高”的身份讓趙小勇很難擺脫梵高。《中國梵高》展映,令他聲名鵲起,趙小勇暫時還離不開梵高。他迄今最滿意的一幅作品是梵高的頭像懸在高處,達·芬奇等一眾畫家在下面伸長脖子、張著嘴,表示驚訝。用他的話說,這象征了“梵高的地位”。
人人都想改變?!吨袊蟾摺酚涗浟粟w小勇從歐洲回來后的一場聚會,人們喝了酒,一位年輕女畫師結(jié)巴地表示想畫自己的畫,走自己的路,卻又怕“像梵高那樣的悲慘結(jié)局”。
女孩哭了。“時代不可預(yù)測,”趙小勇用力握著她的手安慰說,“想畫就畫?!?/p>
“我們不是梵高”
趙小勇清醒時也知道,“想畫就畫”說來容易,但“我們不是梵高”,沒他的天賦,也沒勇氣過他的生活。村里的房租每年都在上漲,曾有畫師在雨天被房東趕出來,畫全都丟在水里。趙小勇問一些老畫師為何不原創(chuàng),答復(fù)幾乎都是“要養(yǎng)家”。
他自己也糾結(jié),有時覺得自己“思想和能力都沒到”,有時又會講梵高的逸事自我安慰,因為梵高也從沒受過任何美院的系統(tǒng)培訓(xùn)。如今更多時候,他喜歡就畫,不介意別人評論。
趙小勇十分喜歡去年上映的《至愛梵高·星空之謎》。這部影片展示了開放式結(jié)局,暗示梵高不是自殺,而是被村落里取笑他的孩子們誤傷喪命。趙小勇深以為然,因為他相信,梵高足夠熱愛繪畫、熱愛生活。
趙小勇還記得自己剛來深圳時,沒有工作,只能睡馬路、橋洞,甚至睡在山里的墳地上。那時深圳的蚊子像馬蜂一樣大,他睡覺時用膠帶把頭纏上;因為沒有暫住證被警察抓了,老鄉(xiāng)們湊了400元才救了他。那時的他從未想過,自己有朝一日可以作畫,以自己的意志去畫。
(摘自《冰點周刊》,文章有刪減)
鏈接·《中國梵高》
《中國梵高》是由余海波、余天琦父女聯(lián)合執(zhí)導(dǎo)的紀錄片,講述了世界最大的油畫復(fù)制工廠——深圳大芬油畫村的農(nóng)民畫工,在多年復(fù)制西方經(jīng)典油畫之后,如何面對現(xiàn)實、面對自我、道德、藝術(shù)追求等多重選擇的故事。影片以大芬村農(nóng)民畫工趙小勇的生存故事為框架,試圖詮釋當(dāng)下中國社會底層的問題。該片從籌拍到最終完成,歷時六年之久,2016年11月在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首映,2017年獲得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中外合拍長片獎。
小編感悟:生前潦倒困頓,去世后聲名大噪的梵高肯定不會想到,百年之后,自己竟會與遙遠中國的農(nóng)民工產(chǎn)生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大芬油畫村的發(fā)展史,折射的其實是自改革開放后整個文化產(chǎn)業(yè)生態(tài)和形態(tài)的演變歷程。以趙小勇為代表的大芬村畫師們,盡管身處產(chǎn)業(yè)鏈底層,但他們也有仰望星空,追求偉大的權(quán)利,他們的奮斗和夢想,有資格得到關(guān)注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