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舟舟
2017年末,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在遭遇撤檔后調(diào)檔上映,無論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收獲了不錯的成績。電影《芳華》改編于嚴歌苓的小說《你觸碰了我》,其遵循小說的基本敘事脈絡,通過作者主體融入敘事,以全知視角自由切換時空,緊密圍繞“劉峰”這個人物來講述整個故事,帶出文工團不同人物的命運走向。在空間敘事上,電影通過將不同空間并置,擴大視點,將個體和群體置于社會和歷史兩個空間層次上進行對比,全景式地展現(xiàn)一個時代個體和群體命運發(fā)展和變遷,增強了視聽上的藝術感染力。
一、電影空間敘事理論概述
空間一詞最早限定在幾何學的范疇之內(nèi),由長、寬、高構成的三維區(qū)域,加上時間維度則成為人類社會活動的領域。對于“空間”問題的研究,自1945年約瑟夫·弗蘭克的《現(xiàn)代文學中的空間形式》發(fā)表以來,受到了批評理論界的重視,不同領域的學者將對“時間”的關注轉向對“空間”問題的研究,這一變化被稱為“空間轉向”。電影和小說作為不同形式的敘事藝術,小說以文字作為載體,通過讀者對于文字描述對象的想象來理解空間,而電影相較于小說則通過圖像和聲音更加直觀展現(xiàn)畫面的空間性。
在“空間轉向”理論發(fā)展之前,敘事文學側重于表現(xiàn)在時間流中展現(xiàn)人生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批評理論界將其認定為時間性的敘事藝術。電影作為時間和空間的敘事藝術,學者從最初研究敘事時間處理背后必定蘊含著敘述者對于時間、生命的觀點,轉而將注意力轉向研究電影的空間敘事。對于電影空間類型的劃分,國內(nèi)外學者都從不同角度進行過分析,從畫面內(nèi)部的造型空間到所體現(xiàn)人物關系的社會空間,乃至人物內(nèi)在情感意志的精神空間等都是空間研究的范疇。
二、社會空間:集體的壓抑和個體的解放
電影《芳華》所塑造的社會空間無疑是鮮明且復雜的。一個是充滿青春荷爾蒙的文工團,另是一個充滿血腥的殘酷戰(zhàn)場。美好的歲月與殘酷的戰(zhàn)爭相互交織,形成鮮明的對比,渲染了片中人物命運發(fā)展的悲劇色彩。
文工團的空間上利用充滿符號化的布景和人物行動來塑造集體主義的社會空間,用高調(diào)曝光的攝影和高飽和度色彩來奠定影像基調(diào),尤其以大量高飽和的綠色來象征著屬于這個集體的芳華時代。舞蹈是文工團集體最好的符號象征,在這個集體性的活動中,要求摒棄個體的獨立性。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曾說:“集體的每個成員,在集體形成的那一瞬間,便把當時實際情況下所存在的自己———他本身和他的全部力量,而他所享有的財富也構成其中的一部分———獻給了集體?!闭缬捌_篇用長達六分鐘的舞蹈《草原女民兵》反復用“看齊”“注意間距”等強制性的詞語來強調(diào)集體的重要性,就連眼神稍有偏差也立刻遭到制止,個人的欲望和思想受到壓制,集體空間下人物的行為在規(guī)范束縛中形成行為準則。這一點在何小萍進入文工團時對于軍裝的崇拜上得到體現(xiàn),她迫不及待穿上軍裝,正是她消除個體融于集體的儀
式化表現(xiàn)。
離開文工團的劉峰和何小萍擺脫了集體的束縛得到了解放。與文工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戰(zhàn)場,戰(zhàn)場包含了前線和野戰(zhàn)醫(yī)院兩個空間。在這兩個空間,首先用長達六分鐘的長鏡頭完整地展現(xiàn)了戰(zhàn)場空間全貌,劉峰帶領的小隊行軍在一條修長的泥濘小路上,這條“路”象征著集體所必須遵循的安全路線,但突如其來的突襲打破了這條“路”,象征著“集體”的粉碎,個體得到解放。擺脫了集體的束縛,劉峰有了選擇自己命運的機會,于是他一心求死只為得到英雄的稱號。在野戰(zhàn)醫(yī)院,作為護士的何小萍個體形象同樣得到凸顯放大,作為集體中的一部分,她搶救傷員承受著戰(zhàn)場里殘酷現(xiàn)實的壓力。當野戰(zhàn)醫(yī)院被一顆炸彈炸毀時,“集體”的破碎讓何小萍成為戰(zhàn)地英雄,她也如愿地感受到被人重視的滋味,卻興奮過度得了精神病。
劉峰和何小萍用身體的缺憾換來了個體的覺醒和解放,然而這種身體的缺憾又讓兩人在改革開放后的社會空間中成了群體中的另類,曾經(jīng)的戰(zhàn)斗英雄淪落成社會底層,與整個世界格格不入。影片通過這一系列社會空間所展現(xiàn)出來的人物關系變化,反思非理性的集體主義對于個體的傷害,以此喚醒大眾對個體價值的思考。
三、歷史空間:集體的消解與個體的重構
電影敘事聚焦于某一個具體的時代背景,在這背后蘊藏著一代人的集體青春印記?!斗既A》通過展現(xiàn)人物的命運發(fā)展折射出背后獨特的歷史空間,學者龍迪勇在《空間敘事研究》中指出:“那些承載著各類歷史事件、集體記憶、民族認同的空間或地點便成了特殊的景觀,成了歷史的場所?!彪S著時代的發(fā)展變遷,中國社會經(jīng)歷種種思潮變革,集體主義逐漸消解,個體在變革中不斷被重構,走向各自的命運路途。
集體對個體欲望的壓制,尤以在男女之間的情愛問題上更甚。文工團的舞蹈排練離不開男女之間肢體和肌膚的接觸,少男少女間性和愛的氣息無處不在。集體主義要求在思想上的統(tǒng)一,于是所有人都用革命友誼為自己的曖昧打著掩護,公然談論著男女之情,討論著個人私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純潔無邪。直到當鄧麗君為代表的流行文化在文工團中興起時,集體主義的權威受到了挑戰(zhàn)。人們不再向往軍裝賦予在身上的政治使命,轉而開始向往對身體美的追求、對內(nèi)心情感的訴求。蕭穗子等人小心翼翼地聽著鄧麗君的歌,換上牛仔褲,是一種對權威的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帶來了逾越禁忌的快感,使得內(nèi)心的個體意識得到“覺醒”,模糊了政治立場,便不再遮掩自己內(nèi)心的情欲。在時代文化洪流中,象征著集體主義符號的劉峰被“腐蝕”“墮落”,他試圖擺脫集體主義,向林丁丁表白,換來的是集體彰顯其權威性的懲罰。劉峰被下放成了集體主義消散的重要標志,文工團失去了模范標兵,失去了培養(yǎng)群體意識的標桿。隨著文工團解散的風聲蔓延,以陳燦為代表的個體率先逃脫離集體,消極怠工,謀劃轉正之后的出路。當文工團確定解散時,政委的那句話“一個隊伍要爛,先從作風上爛”成為對時代洪流變遷的一句無力吶喊。
劉峰對林丁丁表白,是他走向個體獨立的重要一步,從這里開始劉峰走下神壇,具備了普通人的情欲。戰(zhàn)場上的那只觸摸過林丁丁的“斷臂”象征著他與過去的決裂,善良的品質在這里得到磨礪,至此劉峰的個體宣告獨立。對于何小萍而言,在離開文工團之前的人生是不受人尊重和重視的,她壓制自尊和清高在體制下生存,最后又帶著對文工團的心灰意冷離開。在歷史的造化下,她成了戰(zhàn)斗英雄,突如其來的關注和尊重讓她崩潰,乃至精神分裂,何小萍與過去決裂后,她得到了渴望的尊重,人格也至此宣告獨立。文工團其他人在歷史的洪流中分崩離析,脫離集體的眾人遵循著自己的欲望,過著形形色色的生活,卻又在對生活的不滿中宣告對過去的割裂,蛻變成了獨立個體。電影在歷史空間的表達中詮釋了集體和個體興衰沉浮的命運軌跡,驀然回首,一代人的芳華已經(jīng)面目全非,正如結尾的旁白:“原諒我不愿讓你們看到我們老去的樣子,就讓銀幕,留住我們芬芳的年華吧。”
四、結語
空間在電影敘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人們在觀影過程中往往注重對于電影敘事的時間性,而忽略了畫面內(nèi)在的空間性??臻g而通常又作為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是電影畫面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包含的層次性是極為復雜的,從宏觀上涉及多種空間的種類劃分,從微觀上包含了空間內(nèi)在各元素之間的組織結構,正是這種復雜性才讓電影的敘事變得更豐富和更有內(nèi)在意義。電影《芳華》的故事本身決定其電影空間塑造的重要性,馮小剛用文工團的社會空間和改革前后時代空間的獨特性,將人物置于文工團這個特定的社會空間中展現(xiàn)人物的關系變化,再通過歷史空間上的時代洪流來訴說個人和集體命運的轉折變遷,將屬于那一代人的青春和命運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媒體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