鐸木,本名張澤歐。湖南邵陽人,生于1967年1月。先后在《詩刊》《詩選刊》《星星》《詩林》等刊物發(fā)表作品。出版《痕之十四》等詩集六部?,F(xiàn)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煤礦作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新鄉(xiāng)土詩歌研究會常務理事。
在北緯31°
翻出的傷口,如悲歌
往南,風薄了
梅山的笛聲,厚實了許多
如石碑上的裂痕,流出河流
流出鳥語,流出
你我的生命……
在北緯31°的丘陵,落日的暮光
穿窗而過
廢墟秉承了一種眸色。秋風
將一只羊羔帶進
位置仍舊清晰,凸現(xiàn)神曲?;驈拇凹埾?/p>
走過那個單瘦的男孩
我們時常談及梁柱上的白雪
無限的蒼涼……
能剖析嗎?完整的碑文
仰望的角度
鄉(xiāng)音緊連著我的傷疤
那個叫刀疤的男人
傷疤是出色的防守。他
持有鄉(xiāng)村致命的缺陷。春節(jié)
即將來臨
叫刀疤的男人想起久違的年味
童年的柴刀被他鎖在木箱
因為雁語,他的傷口流了十七年的
鮮血。在一段苦旅后
入贅城市
原本希望隱瞞這道傷痕
卻被謊言戳穿,陷入流言
擔憂的成了現(xiàn)實,如同驚現(xiàn)的罪證
黑暗倒下
壓在刀疤的身上
疲憊,不堪梅山的灰影
其痛漫漫
而“背棄是思念最大的動力”。
這條石階
石階之上是天空,石階之下是草地
歲月拾級而上。一場雪
卻從山頂下來
創(chuàng)門在途中相遇,留下各自的致敬
而青苔一直凝視,如跌落的鄉(xiāng)音
這些青石條的次序包容了
呼吸和汗滴。陽光沉重
只有月夜,才會卸下這片山影
當年,一頂花轎翻過這座山
凄美的嗩吶聲
將一山的鳥語淹沒。娘成了落雁塘版畫的
又一個證人
他們也走了
逼我背誦了神靈的囈語
孑孓的老屋子仍在
梅山的南面,適合槑立
在羊羔的骨頭上悟出了導航者的手語
石徑行來一輛古樸的馬車
我奔跑著,呼喚一個個漸漸陌生的名字
而秋日,感到了累贅
女人們換了九種裝飾,耳環(huán)與月色
碰響了九次
“領略了掠奪后的風嗥”
不會迷路的隼鳥棲身于畫中
留下一張張干癟的獸皮
歲月默默地飄,默默地浸透石墩
畫上狩獵,畫上符咒
還需要一次顫音嗎
如最后關閉的羊圈、柵欄。他們也走了
我夢中的落雁塘
那扇木門,徐徐張開……
詩人詩觀
詩歌積淀了詩人心靈深處承受的苦難。一首好詩讓人解渴生津,讓人頓悟。我的詩大多與鄉(xiāng)村有關,因為在這方凈土,我可以與自己的靈魂真誠地傾訴。寫詩,我堅持“在陳述的形式中寫出非陳述性的內容”。拒絕單視角寫作。盡量讓文本輕盈、自由,以達到整體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