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聯(lián)航天員加加林首飛57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俄羅斯歷史上第17批航天員選拔暨第二次公開選拔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與57年前相比,俄羅斯航天員選拔標準、要求和選拔機制發(fā)生了很多的變化,如今,只要是俄羅斯公民,年齡不超過35歲且能夠保守國家秘密,就有機會成為航天員。為了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航天員大家庭,結合航天日的慶祝,俄羅斯航天員訓練中心加大了公開選拔航天員的宣傳,將公選的程序、選拔要求、基礎訓練和未來前景發(fā)布在媒體上,希望更多青年關注航天員選拔,關注載人航天,關注航天事業(yè)。
1)關注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Roskosmos)和航天員訓練中心官方公布的新一批航天員選拔日期;
2)在指定日期之前,將所有的相關材料發(fā)給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負責人,注明“航天員選拔委員會”收;
3)通過醫(yī)學檢查、面試審查和相關測試;
4)進行不低于6年的基礎訓練和專業(yè)培訓;
5)通過考核并任命加入飛行乘組,進行太空飛行。
今天,想成為俄羅斯航天員已不需要像加加林當年那樣苛刻,第17批航天員選拔的條件也寬松了很多。57年前,航天員必須是蘇共黨員,必須是有經(jīng)驗的軍事飛行員,身高不超過170cm,年齡不超過30歲,身體要絕對健康,身體素質(zhì)要達到運動健將水平。
現(xiàn)在,國籍的限制條件還是有的,通往“太空”的路對具有雙重國籍的人和居住國外的人永遠是關閉的。
對航天員申請人的要求
首批航天員大隊的航天員都比較“嬌小”,這與東方-1(Vostok-1)飛船尺寸較小有關。盡管現(xiàn)在仍然有身高的限制,但總體上現(xiàn)代的航天員已經(jīng)變得非常高大,候選人站立時身高為150~190cm,坐姿身高為80~99cm,體重為50~90kg。另外,對申請者腳的長度、肩寬和臀寬等都有具體要求。專家們認為,在未來研制新型的航天硬件時,有可能要放寬人體測量的限制,五座的宇宙飛船聯(lián)邦號(Federation)投入使用后,這方面的要求會更加寬松。俄羅斯航天員、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第一副主任尤里·馬連琴科表示:現(xiàn)在適合“聯(lián)盟”(Soyuz)的航天員,以后也一定會適合聯(lián)邦號飛船!
對申請人的最低年齡沒有明確要求,但是候選人必須受過高等教育并至少有3年的工作經(jīng)歷,并且要具備相當?shù)膶I(yè)素養(yǎng),擁有專家證書和碩士學位。因為大多數(shù)航天計劃都是國際合作項目,候選人還要具有一定的英語能力,應達到非語言院校的大綱要求。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公平,國外航天員訓練計劃中也有俄語學習的要求。
在俄羅斯,暫時還沒有航天員專業(yè)的高等院校,但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正在積極的與莫斯科航空學院、鮑曼大學及莫斯科大學航天研究學院加強合作,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航天員候選人。
正如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的那樣,飛入太空的不僅僅是“技術人員”。從2012年起,在俄羅斯聯(lián)邦開始公開選拔航天員,也就是說,不只是軍事飛行員和航天領域的工作人員才有機會成為航天員,當然具有工程和飛行專業(yè)背景的人還是會優(yōu)先考慮的。具有人文專業(yè)的人員是否有機會成為航天員呢?答案是肯定的,但近期還不會考慮。專家解釋說,目前,“教會工程師和飛行員寫報道或攝影,要遠比教會職業(yè)記者或攝影師掌握復雜的航天技術更容易?!?/p>
至于體能訓練的水平,部分“航天”標準與18~29歲年齡段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相符。候選人需要展示耐力、力量、速度、敏捷性和協(xié)調(diào)性。在3min35s內(nèi)跑完1km,60m跑用時不能超過8.5s,立定跳遠距離在2.3m以上,800m自由泳不超過19min,5km滑雪不超過21min,蹦床彈跳高度不低于60cm,在單杠上做引體向上不少于14次或在蹦床上跳躍時翻轉360°—這些是體能要求的一些例子。
對候選航天員健康狀況的要求是最嚴格的。一些問題在地面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在航天因素的作用下很可能是致命的。如果你在旅途中暈車,這就是問題。在太空中沒有我們習慣的上和下的概念,因此要成為航天員必須有強大的前庭器官。在心理方面,對性格沒有固定的要求。馬連琴科透露,為了能與任何集體相容相處,我們選擇那些心理承受力和穩(wěn)定性非常好的人。航天員應相當穩(wěn)重,要把完成飛行任務放在第一位。但是醫(yī)生強調(diào),太空任務不適合那些極端性格的人,比如有憂郁傾向和明顯膽小的人是不適合執(zhí)行長期任務的。
當然,申請者還要具備良好的記憶能力、保持專注的能力、應對極端條件的能力、在時間緊迫情況下的工作能力。還應當是守時的人(在太空中工作計劃是按小時編制的),所以面試時千萬不能遲到!
俄羅斯有一句流行語是“只要你愿望強烈,甚至可以飛向太空”。這句話對于航天員選拔有著更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要知道對未來航天員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有強烈的飛天愿望!
俄羅斯第17批航天員選拔于2017年3月14日啟動,原計劃當年7月30日為接收申請的截止日期,后延長至12月30日。俄羅斯航天員訓練中心一共收到420份申請書,其中87名女性、333名男性,從事航天領域工作的人員80名,軍人51名。在所有提交文件資料中,飛行員和技術人員具備一定的航天員優(yōu)勢。
經(jīng)過醫(yī)學檢查和面試審查,選拔委員會已從420名申請者選出13名申請人,2018年8月,選拔委員會從中選出俄羅斯航天員大隊新的候選航天員,13名申請人已通過總醫(yī)學委員會的選拔,選拔的最后階段要經(jīng)過跨部門委員會審查。
本次航天員選拔共收到87份女性遞交的申請。但經(jīng)過面試階段后,大約96%的人員被淘汰。截至2018年4月10日,只有一名女性克服了所有困難,并通過了選拔,等待委員會作最后決定。據(jù)俄羅斯航天員訓練中心最新報道稱,在選出的13名申請人當中沒有女性。
若按以往的選拔標準中,女性標準要比男性低一些,然而這次選拔標準卻與以往不同,男女一視同仁!并且此次選拔實行的是積分制,對來自不同領域的申請者(飛行員、工程師等等)來說,分數(shù)下限標準是不一樣的,而對于女性來說,其分數(shù)下限又是另外一個標準,要比飛行員低20%~30%,比如,軍事飛行員的體育文化的標準是5.3分,則對于性來說,只是4.3分。
在歷史上共有4名蘇聯(lián)/俄羅斯女航天員進行過太空飛行,而美國則有47名女性完成了航天飛行,是俄羅斯的12倍。目前,在俄羅斯航天員大隊中僅有1名女性航天員(安娜·基金娜),是2012年第一次公開選拔中選出的航天員。
現(xiàn)在,俄羅斯航天員大隊共有27名現(xiàn)役航天員,通過這次選拔,將再增加6~8名。
2018年8月10日,俄羅斯航天員選拔委員會對外公布了俄羅斯第17批航天員選拔結果。這次選拔的主要任務是選出俄羅斯最好的職業(yè)航天員,以執(zhí)行“國際空間站”任務和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聯(lián)邦號的飛行任務,很可能會成為第一批飛月者。在經(jīng)過長達1年半的選拔,8名男候選人從420位申請人中脫穎而出,他們于2018年9月在航天員訓練中心進行集中訓練,進行第二次“選拔”。
8位候選航天員是:康斯坦丁·鮑里索夫,34歲,俄羅斯鐵磁機械股份公司(Ferronordic)“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領域領頭人;亞歷山大·戈爾布諾夫,28歲,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團(RKK Energia)一級工程師;亞歷山大·格列比翁金,36歲,俄羅斯62632部隊維修中心主任,大尉軍銜;阿列克謝·祖波里茨基,26歲,俄羅斯75387部隊飛行員,上尉軍銜;謝爾蓋·米卡耶夫,32歲,俄羅斯78018部隊指揮官,少校軍銜;基里爾·佩斯科夫,28歲,俄羅斯伊卡爾航空公司波音757、767飛機副駕駛員;葉甫根尼·普羅科皮耶夫,32歲,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團二級試驗工程師;奧列格·普拉托諾夫,32歲,俄羅斯第77994部隊空軍飛行中隊指揮員。
通過選拔后,并不是立刻就成為了航天員,只是從“申請人”成為了“候選人”,接下來還有2年的基礎訓練,然后要通過國家委員會考試并取得“航天員-試驗員”稱號。
在中性浮力水槽進行艙外活動訓練
在基礎訓練中,候選人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理論知識,從星空的構造到飛行動力學,從艙載系統(tǒng)到復雜航天設備的使用原理。完成基礎訓練后,還要進行為期2年的小組訓練,還要進行150次考核測試。如果你最終被任命為乘組成員,那么還要按照具體的計劃進行18~24個月的首飛訓練。
在長時間的訓練中,候選航天員將培養(yǎng)起一種特定的素質(zhì)。比如,在跳傘訓練過程中將培養(yǎng)沉著冷靜、抗噪能力和多任務處理能力;在跳躍時,不僅要關注飛行,還要關注其他任務,例如報告、解答提問或識別地標。當然,不要忘記在海拔1200m左右打開降落傘,如果仍然忘記,系統(tǒng)會自動打開它,但任務很可能就算宣告失敗。
另一個與飛行有關的航天訓練任務是失重訓練。在地面上最“純正”的失重感是由失重飛機通過拋物線飛行創(chuàng)造的。在俄羅斯航天員訓練中心,使用伊爾-76MDK作為失重實驗飛機,沿拋物線飛行一次可產(chǎn)生22~25s的失重,以此來進行具體的任務訓練。通常,最簡單的訓練任務是克服定向障礙和檢查協(xié)調(diào)性,例如,在失重時航天員可能會被要求寫出姓名、日期或簽字。還有一個“制造”失重的方法,在中性浮力水槽中進行具體任務訓練。
另外,未來的航天員還必須深入研究“國際空間站”的結構。為此,候選航天員將要在“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全尺寸模型中進行訓練,了解每一個模塊的結構,進行在軌科學實驗的演練,處理各種情況,包括正常情況和應急情況。必要時,訓練要在各種“速度”模式下進行,既有慢節(jié)奏也有快節(jié)奏。
在訓練計劃中還有定期的“出差”任務,你將有機會在國外的艙段訓練,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歐洲航天局(E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fā)機構(JAXA)的艙段模塊。
接下來要進行出艙活動訓練,借助海鷹-M(Orlan-M)航天服和“出艙”模擬器,你要完成模擬出艙活動。出艙活動在業(yè)內(nèi)被認為是最復雜和最危險的程序。
這里說的“海鷹”航天服不是“穿”的,而是通過背部特殊艙口“進入”的。艙口蓋同時也是個背包,航天員的主要生命保障系統(tǒng)都在其中,能自主工作10h。同時,“海鷹”航天服并不是一個整體的結構,其中袖子和褲子是可拆卸的,可根據(jù)身高進行“調(diào)節(jié)”,袖子上的藍色和紅色條紋有助于區(qū)分在艙外活動的航天員(通常艙外活動都由2人進行)。
位于胸部的控制面板可調(diào)節(jié)航天服的通風和冷卻系統(tǒng),并監(jiān)控重要生命指標。身上的所有文字都是反著寫的,因為航天服還不太靈活,“直接”閱讀這些文字是不可能的,要利用固定在衣袖上的小鏡子來看。
穿著“海鷹”航天服工作哪怕只有幾個小時,也要付出很大的體力。航天服質(zhì)量達120kg,穿著這樣的服裝在空間移動時要依靠手的幫助(在出艙活動中,腿幾乎完全失去了平時的功能),盡量用手(帶著手套)抓緊物體,就像拉力器訓練一樣。在進行艙外活動時,這種“抓”的動作至少需要做1200次。
在地面上,是在消音室中進行長時間密閉隔絕試驗,這是一個帶有人造照明和隔音墻的小房間。在進行基礎訓練時,候選航天員要在這里度過3天時間,其中有48h要連續(xù)工作,期間絕無睡眠。在這種環(huán)境下,即使你是一個隨和的、有耐心的且適應力強的人,兩晝夜被迫不睡也會使你“面目全非”。
航天員飛行前訓練的最后階段是離心機訓練。航天員訓練中心有兩部離心機:ЦФ-7和ЦФ-18。18m的離心機ЦФ-18所產(chǎn)生的最大過載為30倍航天員的體重,這個指標是生命不能承受的。在蘇聯(lián)時代,對航天員的要求相當嚴格,過載量不超過12倍航天員的體重。如今訓練在更溫和的模式下進行,過載量為8倍航天員身體的質(zhì)量。
離心機大小產(chǎn)生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專家的解釋是,離心機的臂越長,人的前庭器官所感受到的不舒適感就越小,訓練就會更加“平穩(wěn)”的進行。因此,從訓練感覺的角度來看,在相對較小的ЦФ-7離心機上訓練比在巨大的ЦФ-18離心機上訓練更難。
用于訓練的離心機
野外生存訓練
另外,在飛向太空之前,你還必須詳細研究所有與飛行有關的知識:飛行理論、動力學、飛船入軌和返回的過程,當然還有熟悉聯(lián)盟-MS飛船本身的裝置。這通常需要大約1年的時間。
野外生存訓練同樣是航天員的重要訓練項目。該訓練為小組訓練,訓練地點的環(huán)境往往都相當惡劣,包括沙漠、山區(qū)、深林或開放的水域。在職業(yè)環(huán)境中,這個訓練階段被認為是極端的團組訓練期。
也許在飛行前的訓練中最愜意的就是品嘗航天食品和制定太空菜單。在飛行期間,為了使大家都不會“吃膩”,配餐一般以16天為周期制定。升華的干食品不是裝在軟管中,而是包裝在小塑料袋中(除了醬汁和蜂蜜)。
候選航天員所經(jīng)歷的一切,并不能保證他們最終能直接飛向太空。醫(yī)學專家委員會有可能在任何一個階段將你淘汰(當然這也是為你好)。訓練過程中會考驗你自身的潛能,檢驗你是不是足夠強大。俄羅斯航天員訓練中心副主任馬連琴科表示:“經(jīng)常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一個人已經(jīng)準備好加入乘組,但由于特定的計劃,飛行任務不適合于他(如乘組中沒有他的位子)。因此,我們并不是定期選拔航天員,而是根據(jù)需要選拔,為了不產(chǎn)生‘多余’的航天員,也是為了各盡所用。”
通過基礎訓練后,將有7~8人加入航天員大隊。加入航天員大隊后等待你的又是什么呢?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你將有機會加入到太空飛行的隊伍中。根據(jù)國際航空聯(lián)合會(FAI)的統(tǒng)計,目前世界上共有552人飛上太空,其中285名飛行員、138名工程師、78名科學家、34名醫(yī)生、5名商人、5名教師、3名程序員和4名其他人員。在近10年,載人航天的主要平臺是“國際空間站”。專家們認為,“新手”至少要在空間站上度過1個月才能找到自信,掌握航天任務所需的技能。
航天員在軌飛行的首要任務是開展科學研究,以幫助人類進一步開發(fā)宇宙空間。這些科學研究包括:生物學和醫(yī)學實驗,為未來的航天飛行積累知識儲備;在太空條件下開展植物栽培;測試新的生命保障系統(tǒng);應用新的技術。
俄羅斯的月球計劃預計在2031年啟動,航天員的訓練項目將會隨之進行調(diào)整,但目前還是用現(xiàn)在的標準。
當然,長期在太空駐留有其負面的作用,至少在返回地面后要重新適應晝夜交替、適應正常的地球引力,還要適應自身的體重。通常情況下,飛行后“急性”康復期要持續(xù)2~3周。不過,在順利通過總醫(yī)學委員會鑒定6個月后,航天員可以再次開始準備飛行,這意味著要面臨新的訓練、新的考核,等待加入新的乘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