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在藝考前線多年,彭福林接觸過的家長和孩子不計其數(shù)。從青澀少年到已為人父,他對當下父母們的教育焦慮,有了更深的體會。
彭福林 重慶天籟教育教學副校長
在幫家長們做咨詢時,他經(jīng)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有沒有快速的捷徑可走?”從他們焦灼的神情背后,彭福林看到難以降溫的焦慮情緒。望子成龍成鳳、希望孩子有一個美好前程、并愿意為此付出所有,但他們卻要求一條捷徑,能一步跨過那些過程中必經(jīng)的汗水、陪伴、溝通。面對這樣的家長,彭福林的回答是:沒有。
如果說渴求捷徑,是家長們的第一個焦慮,那么對孩子的不理解,則是第二種?!白畛跞胄械臅r候,經(jīng)常有家長對我不太放心,說我這么年輕,怎么可能帶好學生。但后來發(fā)現(xiàn),學生們能和我成為朋友?!?/p>
在和許多家長的多次深入溝通后,彭福林往往會發(fā)現(xiàn),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是缺席的,或者說可能做得不夠好。為了支撐家庭,他們努力掙錢、換取財富,但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時,猛然發(fā)現(xiàn),或許該多關心孩子的成長了。而他們所采用的彌補方式,往往是用金錢和物質,去堆砌和滿足孩子的欲望,而這種方式恰恰催化了孩子心中最脆弱和敏感的部分。他們得到的并不是情感上的滿足。
“曾經(jīng)有一位父親,多年來因為工作忙,和孩子的關系很疏遠。孩子在學校里其實是很活潑的,但在父親而前卻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后來慢慢有了起色,“這位父親甚至會因為孩子主動對他笑了一下,多說了句話,就高興了很久。”彭福林感慨地說。
忙著為家庭生計奔波,將孩子的情感需求放至二線;忙著為孩子謀劃出路,尋找捷徑,卻總是忽略孩子的想法;用“別人家孩子”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卻忘記并非人人都有相應的天賦……家長們太焦慮了,這種焦慮心理,就在于對“不能輸”的強烈執(zhí)念。
“有些時候,家長并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他們自己。無論是用物質的滿足來彌補心理對孩子的虧欠,或者要求孩子成為自己想象中的模樣?!?/p>
如今,彭福林自己的孩子也即將進入幼兒園,他和太太并沒有選擇那些學費昂貴、課程五花八門的地方,而是希望孩子能在一個安全健康的地方,學會快樂和勇敢。雖然對孩子的將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規(guī)劃,但他并不焦慮,畢竟,花開總有時,陪伴孩子、創(chuàng)造回憶、教他為人之道,是比將他早早丟入焦慮的世界,更重要的事情。
彭福林用《西游記》中的師徒四人,將孩子分為四類,并提出了“對癥下藥”的辦法:
唐僧型:這類孩子善于表達,樂于述說,家長除了要學會傾聽之外,還要注意他說的是什么,聽懂他背后的情感和需求。
孫悟空型:活潑、外向是這類孩子的特點,像朋友一樣陪他玩就好,但對于出現(xiàn)的不好言行,要進行及時有效的阻止。
豬八戒型:這一類型的孩子,最大的缺點是沒有目標,正如唐僧的目標是前往西天取經(jīng),孫悟空是保護唐僧安全,豬八戒的位置是比較尷尬的。這類孩子不是沒有潛力,需要家長幫助他制定目標,并有的放矢地實現(xiàn)。
沙和尚型:忠厚老實,但自信欠缺。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要多鼓勵,幫助他建立自信心,學會思考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明明有匹馬,卻總要把所有擔子挑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