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蜀杭 圖/June
斐濟有很多讓人心動的標簽,180°經(jīng)線穿過的地方,橫跨東西兩個半球,伸手就能觸碰世界上第一縷陽光。你可以說斐濟像很多地方,但是像斐濟這樣的地方,卻很難再找到第二個。
到達斐濟的時間是當?shù)卦缟?點半。剛下飛機,撲面而來的熱浪便讓人感受到了這個熱帶島國特有的氣息。斐濟屬于熱帶海洋性氣候,這里的氣溫全年基本上都保持在20°C-30°C 左右。
3個穿著花襯衫的斐濟大叔站在機場關口,彈著吉他,哼著當?shù)靥赜械男≌{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彈琴唱歌的“歡迎儀式”是這里特有的文化之一。斐濟是個熱情奔放的國度,我們到訪的所有地方幾乎都伴隨著歌聲和舞蹈,還有一句親切的“Bula”(意為你好)?!癇ula”是我學會的第一句斐濟語,也是最常用的一句話。在這里,即使是兩個陌生人在路上偶遇,也會互道“Bula”以示禮貌和問候。
我們的第一個落腳地是楠迪,坐落于維提主島,是斐濟排名前三的城市,也是海陸空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可以通往東部的各個外島。斐濟的島嶼分為主島和外島兩部分,外島供游客休閑度假。多數(shù)斐濟人住在主島的城區(qū)。斐濟的城市都不大,城市之間由幾條道路聯(lián)通,住宅稀疏地分布在街道兩旁,房屋的庭院以一層鐵絲網(wǎng)圈圍。城中店鋪林立,卻鮮有超過兩層的建筑。這些店鋪里也有不少主打海鮮的中餐廳,走累了可以坐下來,在異國他鄉(xiāng)感受一下中國的味道。
隨手叫個出租車,穿行街巷,也別有一番趣味,街道上隨處可見三五成群,嬉笑打鬧的小青年,挎著一籃子蔬菜悠閑走路的大媽,以及圍坐在一起吸煙放空的大叔們。臨近正午,街邊大大小小的店鋪仍然齊刷刷地閉門歇業(yè)??吹竭@番光景,我心想,難不成這就是傳說中的“Fiji time”。開車的印度師傅告訴我們,今天是印度的新年,所以店鋪都放假歇業(yè)。印度過新年家家戶戶不僅會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晚上還會放煙花慶祝。印度人大概占斐濟總人口的30%。一百多年前,他們跟著英國殖民者來到這里,讓自己的文化在這里扎根。
下車后,我們找一個穿著碎花襯衫的斐濟小哥問路。小哥說他叫Frank,得知我們在尋找紀念品店,F(xiàn)rank帶我們來到一家琳瑯滿目,擺放著各種木雕的店。進店后,他向店主打了聲招呼。待我們席地而坐后,他讓我們體驗了斐濟歡迎貴客的“kava”儀式?!発ava”是一種粉末調成的酒,由胡椒樹的根制成,是斐濟人的傳統(tǒng)飲料。做酒前要先在地上擺一口大銅鍋,倒入斐濟水,把“kava”粉裝入一個長條狀的花布袋,放在銅鍋里不斷揉搓,等水變成泥漿一樣的顏色,“kava酒”便制作完成了??腿嗽陲嬀浦耙扰囊幌率郑侔岩託仁⒑玫木埔伙嫸M,再拍手三下大喊一聲“bula”即為完成。據(jù)說,“kava”酒對男性有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斐濟人很喜歡,不過對中國人來說這味道一言難盡,類似泥土兌水,喝完舌頭酥酥麻麻的,著實有種“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之感。
喝 過“kava酒”, 我 問Frank,為什么店里有那么多烏龜?shù)哪镜?。Frank說,斐濟人傍海而生,敬畏海中生靈,烏龜象征著長壽繁衍,也代表孕育生命的女人,烏龜是斐濟最重要的吉祥物,代表他們對客人最美好的祝愿。
在斐濟,時間是用來浪費的。雖然斐濟人很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但浪費并不是重點,懂得放慢腳步,體驗人生才是真諦。事實上,來到人煙稀少的外島,身處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你才能領會這種被世界放逐的樂趣。
晨光熹微,我們從主島登上了去往外島的輪船,前往外島的第一站 馬塔馬諾阿島。海風拂面吹過,海水由淺入深被分成了三種不同的顏色,遠方錯落有致的島嶼很像一雙雙期盼又好奇的眼睛。斐濟的外島都不大,逛完一個島只需要半個小時。高聳入云的椰林、潔白細軟的沙灘,空氣中充滿扶?;ǖ南阄叮谶@樣純凈如畫的海景里,所有的負面情緒會自動一掃而光,不知不覺時間就慢了下來。如果在沙灘椅上躺累了,可以在近海浮潛,看看五彩斑斕的熱帶魚和形態(tài)各異的珊瑚,也可以報名參加其他島的一日游活動。由于臨近的海域不同,每個外島的娛樂活動也不相同,夸塔島主打鯊魚潛水,魯濱遜島有當?shù)靥厣拇迩f,如果你不恐高,還可以體驗下8000-14000英尺的高空跳傘。
我們報名加入了夸塔島的鯊魚深潛。鯊魚深潛最棒的一點是可以在海里近距離無隔閡地觀賞鯊魚。當然,如果是“無證下水”,教練要全程待在身邊,下水前要穿上一套很重的深潛裝備。潛入水下,只需要克服一些耳壓的不適,待身體適應深水的環(huán)境后,便可以在海底自由行走了,鯊魚和各種熱帶魚就在你身邊自由穿行。
我們到訪的是一群小礁鯊的窩。礁鯊的背部呈淺灰色,表面看起來與一般鯊魚無異。它們對不速之客的態(tài)度也是視而不見,非常高冷。教練告訴我們,礁鯊雖是兇猛的食肉動物,但它們對人類沒什么興趣。礁鯊是很“戀家”的群居生物,從出生到死亡都不會離家太遠。所以我們看到的礁鯊基本都是成群結隊,一起行動,很少有形單影只的孤獨者。斐濟人很注意保護海洋中的生態(tài)平衡,雖然鯊魚很喜歡不勞而獲的食物,但是他們不會投喂食物,而是鍛煉它們自己覓食,吃掉海洋里更弱小的魚類和珊瑚礁上的水草,以維持食物鏈的循環(huán)進化。
回到馬塔馬諾阿島,迎接豐富的夜生活。晚上,島上所有的客人都會集中在餐廳用餐。這也是一天當中最熱鬧的時候,餐廳會安排歌手即興表演。歌手們都是酒店的員工,雖說他們白天的工作效率并不算高,但是晚上的歌舞活動幾乎都不會缺席。也許是把生物鐘自動調成了“斐濟時間”,我們后來也慢慢習慣這種節(jié)奏了。開嗓前,歌手們先對新來的客人表示歡迎,對于第二天即將離開的客人,他們會一一來到桌前請客人即興點歌。這些員工都是本地人,他們大多住在旁邊的島上,24歲的David也是其中之一。他告訴我們,自己高中畢業(yè)之后,就在島上工作,這里的多數(shù)年輕人都是如此,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海域。
斐濟人是大海養(yǎng)育的孩子,他們樂觀隨性,臉上總是洋溢著一種與世隔絕的恬淡和質樸。多數(shù)斐濟人從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國家,由于殖民等多重屬性,他們不斷接受著現(xiàn)代文明的滲透。然而,他們懂得在不同文化的沖撞中找到自己的堅持,不緊不慢地經(jīng)營著一片舒適的“世外桃源”。到訪的游客也在現(xiàn)代生活之外,體驗到屬于“荒島”的獨特風情。
離開斐濟之前,我們特意起了個大早,清晨6點登上島的最高處,等待世界上的第一縷晨光。俯瞰整個島,少了些白天海灘上的喧囂,心里更多了份寧靜。遠處的海平面,火紅色的朝霞由點及面暈染開來,很快由天空灑向海洋,工作人員的小船陸續(xù)靠岸,等待接送即將離開的游客。雖已告別“斐濟生活”,斐濟人傳遞的幸福感卻一直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