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葉傾城
才上初二的女孩子問我:“等,還是不等?”
我大吃一驚,以為她芳心可可,說的是路過窗前的小男生,或者是一個遙遠(yuǎn)而模糊的承諾。
結(jié)果她問的是:“到底要不要等室友一起吃早飯、上自習(xí)、去衛(wèi)生間……”
她們寢室四個人,從初一起就同進(jìn)同出。但到了初二,每個人的時間表開始有微妙的不同—永遠(yuǎn)有人晚起,有人臨出門才想起忘了某件事。她說要早起才能吃到喜歡的飯菜,她催促說再不去圖書館就沒有空位子了,她跺著腳不耐煩地等,對姍姍來遲的室友們沒有好臉色。另一方面,她又自責(zé):真是急性子,還有什么比室友間的情誼更重要?
等待的時間越來越久,她忍不住和室友們提起,她們嘴上雖答應(yīng)了,但絲毫沒有改變拖延的行為。每天如此。她想先走,又怕室友不開心,最后她來問我:“等,還是不等?”
她的問題讓我輕輕笑了起來,仿佛又回到了中學(xué)時代。
忘了是初三還是高三,班主任跟我們吐槽:“有些女同學(xué),上廁所都要一起,十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你等我、我等你地花掉七八分鐘,浪不浪費?現(xiàn)在一起上廁所有什么用,好好學(xué)習(xí),將來一起上清華、北大才是正理。”
我從小獨來獨往,對呼朋結(jié)伴這件事很不耐煩—平生最討厭無意義的等,當(dāng)然也不愿意讓人等我。但看到室友、同學(xué)在校園里三三兩兩,像一群群小鳥棲在枝頭,又不免自覺是孤雁。所以,我也曾有過這樣的困惑:是和她們在一起,去哪里都嘰嘰喳喳;還是繼續(xù)保持自己的節(jié)奏,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人穿過成長的漠漠樹林?
答案很快揭曉:隨著我們上了不同的高中、大學(xué),進(jìn)入不同的工作崗位,每個人都成了洪流里的圓木或者飛鳧,各有浮沉,一別兩寬。關(guān)系好一點兒的,三年五載會在同學(xué)會上見見;大部分人,連名字與長相都想不起來。
抱團(tuán)是天性,因為人類最怕的就是寂寞。但適度的寂寞也是有好處的:寂而后定,定而后慧。獨處令人反觀內(nèi)心,不至于使思緒淹沒于滔滔不絕的聽與說之中;另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表,一生的、一年的、一天的,清靜、專注才能更有效地完成規(guī)劃。
在大小事務(wù)上都強(qiáng)求與同伴步調(diào)一致,把完整的時間打成碎片,這如同把珍貴的錦緞撕成布頭,你不覺得可惜嗎?十年八年后你會悲嘆:不被打擾的大塊時間好難找。
有一天,我女兒小年看到我在讀2017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很感興趣,問我這本書講了什么。
我跟她說:“這本書是講一對相愛的老夫妻,跋山涉水去找兒子。經(jīng)過一個渡口,擺渡人告訴他們,對岸是一座島,島上有無數(shù)人,但對于每個人來說,他都是孤身一人在島上。”
小年說:“那就是‘死’呀。”
我說:“總之,擺渡人不讓他們一起上島,非要先送走一個再送走一個?!?/p>
小年理直氣壯地說:“對呀,再相愛,也得一個人去死呀。就算兩個人手拉手吃東西,其實還是各吃各的。”
或許小年的話可以完美地回答這個初二女生的困惑:人在世一場,生,自己生;死,自己死。而來去之間的漫漫人生路,也是自己一個人在走。
【獨門秘籍】期待你的來信:你正在為愛情煩惱?人際關(guān)系讓你頭痛不已?經(jīng)常覺得沒有朋友、無人理解?歡迎來信,我們將和你一起尋求答案。
來信請發(fā)郵件至:nvyouli1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