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萍
[摘要] 目的 探討個體化飲食控制對妊娠期糖尿?。℅DM)患者治療結局的影響,為GDM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方法 選取該院2015年8月—2017年5月期間收治的70例GDM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飲食護理,觀察組采取個體化飲食控制模式,對比兩組治療結局。 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血糖及相關生化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得到明顯改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為11.4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57%,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1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57%,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個體化飲食控制應用于GDM患者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結局,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粋€體化飲食控制;治療結局;影響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7(a)-0017-03
妊娠期糖尿?。╣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一種常見的妊娠期并發(fā)癥,一般發(fā)生在孕24~28周,該病不僅會增加孕婦罹患妊娠高血壓、產(chǎn)后糖尿病、產(chǎn)后出血等并發(fā)癥的風險等級,而且還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引起宮內窘迫、巨大兒等,嚴重威脅母嬰健康甚至生命安全[1]。對GDM患者臨床不僅需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而且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飲食控制措施以穩(wěn)定患者血糖水平,從而達到治療效果[2]。該研究2015年8月—2017年5月期間以70例GDM患者為研究對象,對部分患者應用個體化飲食控制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70例GDM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綜合臨床特征表現(xiàn)、糖篩查試驗、病史等指標確診,符合《婦產(chǎn)科學》中GDM臨床診斷標準,空腹血糖>5.8 mmol/L;②無精神疾病史或認知功能障礙,理解能力正常,可有效溝通;③自愿簽署知情協(xié)議書,通過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①孕前患有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②孕前已存在糖尿病或孕12周前發(fā)現(xiàn)血糖異常;③多胎妊娠;④不同意簽署知情協(xié)議書。根據(jù)隨機平行試驗分組原則,將70例患者進行排序,序號為奇數(shù)者分配至觀察組,序號為偶數(shù)者分配至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患者最小年齡24歲,最大年齡35歲,平均年齡(28.90±2.41)歲,孕周19~35周,平均孕周(30.77±1.04)周,初產(chǎn)婦17例,經(jīng)產(chǎn)婦18例,體重指數(shù)(23.65±2.70)kg/m2,對照組患者最小年齡23歲,最大年齡37歲,平均年齡(27.43±2.50)歲,孕周21~33周,平均孕周(31.08±1.09)周,初產(chǎn)婦15例,經(jīng)產(chǎn)婦20例,體重指數(shù)(23.71±2.65)kg/m2。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產(chǎn)次、體重指數(shù)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根據(jù)血糖水平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治療期間注意監(jiān)測血壓、水腫、尿蛋白及胎兒發(fā)育指標,對照組僅給予常規(guī)飲食護理,觀察組采取個體化飲食控制模式,具體措施如下:①制定個體化飲食計劃:詳細了解患者病史、血糖值、孕周、體重指數(shù)、活動程度等基本資料,由營養(yǎng)師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飲食控制計劃,建立個人飲食檔案,記錄每日飲食變化,指出每日存在的不合理飲食并督促改正,指導患者家屬嚴格執(zhí)行個體化飲食計劃,在治療初期學會在烹飪前稱重食材,做到按量供給;②計算個體化所需能量與營養(yǎng)元素。根據(jù)患者孕前體重指數(shù)合理供給能量及營養(yǎng)元素,合理攝入能量、蛋白質、糖類、脂肪等營養(yǎng)元素。蛋白質主要來自奶、蛋、畜、魚類等,優(yōu)質蛋白總量需占蛋白總攝入量的1/2以上,總量控制在1.5~2 g/(kg·IBW·d)(其中IBW指理想體重)。糖類主要來自主食類,例如米、面等,需占攝入熱能的50%~60%。脂肪主要來自肉類及烹調油,需占30%。為保證營養(yǎng)均衡,需要保證每日新鮮果蔬供應量≥500 g/d,忌食胡蘿卜、粥等血糖生成指數(shù)相對較高的食物;③改善進餐制度:根據(jù)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實行三餐一點制,即早餐、午餐、晚餐、點心,各進餐時段能量攝入量分別占全天攝入總能量的1/5、2/5、1/5、1/5,其他患者可采取三餐制,即早餐、午餐、晚餐,各進餐時段能量攝入量分別占全天攝入總能量的1/5、2/5、2/5,實行個體化飲食控制2周后若血糖水平仍不達標需加強胰島素治療。
1.3 觀察指標
1.3.1 血糖及生化指標 治療前后檢測血糖及相關生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紅蛋白(HbAlc)。
1.3.2 妊娠結局 對比兩組患者經(jīng)過不同飲食干預的妊娠結局。
1.3.3 護理滿意度 在患者出院前采用該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該次臨床護理的認可程度,問卷評價內容包括飲食指導、飲食宣教、膳食平衡等,滿分100分,滿意度等級分為非常滿意(總分>90分)、較滿意(總分為80~90分)、不滿意(總分≤80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較滿意)/總例數(shù)]×100.00%。在問卷調查當天發(fā)放調查表并由患者獨立完成,對患者不理解的內容可由調查者進行適當解釋,但不允許調查者作任何暗示性地提醒,并檢查填寫是否有遺漏,該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7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回收率和問卷有效率均為100.00%。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及相關生化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糖及相關生化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對比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報道顯示全球各地GDM發(fā)生率為1%~14%,我國發(fā)生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近年來受膳食結構不合理、孕婦高齡化等因素的影響,GDM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4-5]。若妊娠期間血糖持續(xù)維持高值而未有效控制,將嚴重影響母嬰健康,必須及早采取干預措施以控制血糖水平[6]?,F(xiàn)階段臨床治療GDM以胰島素、降糖藥物等治療方式為主,此外運動療法、飲食治療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飲食治療是最基本同時也是最經(jīng)濟有效的治療方法,合理有效的飲食控制對于延緩GDM病情進展具有重要意義[7-8]。該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在實施個體化飲食控制后,F(xiàn)PG、2 hPBG、HbAlc各項指標均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妊高癥、羊水過多等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P<0.05),與文獻報道[9-10]一致。總之,對GDM患者采取個體化飲食控制能夠有效改善血糖水平,降低并發(fā)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母嬰健康,值得臨床重視。
[參考文獻]
[1] 李學文,楊芬紅,李雪蓮.個體化飲食控制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療結局的影響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12(10):189-190.
[2] 張少容,盧丹紅,劉麗萍.個體化飲食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控制效果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12):62-65.
[3] 柳亞芬,呂艷麗,王秀云,等.孕期規(guī)范化綜合營養(yǎng)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的改善作用觀察[J].中國醫(yī)刊,2018,53(1):57-60.
[4] 馬艷,李欣.個性化飲食及運動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減少母嬰并發(fā)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8,34(5):155-156.
[5] 陳媛.個體化飲食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依從性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21):116-118.
[6] 張雅欣.個體化飲食控制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化指標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8,18(1):33-35.
[7] 傅志華,葉忠亮.早期個體化營養(yǎng)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發(fā)癥的控制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7):1457-1459.
[8] 陸鳳瑩,賀青蓉,黃彩云,等.圍產(chǎn)期個體化飲食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8,8(6):118-121.
[9] 吳小燕,蔣潔,張薇,等.個體化飲食及運動干預對孕前肥胖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率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5, 14(9):24-27.
[10] 竺月芬,汪期明.早期個體化營養(yǎng)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及并發(fā)癥控制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8):1611-1613.
(收稿日期:201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