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婷
【摘 要】鋼琴表演是藝術和技術巧妙結合的產物,鋼琴表演藝術離不開技術的支撐,鋼琴演奏技巧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的提高鋼琴音樂的表演力,科學的演奏技巧可以提高鋼琴作品的藝術力,從而有效完美的展示出鋼琴這個高雅的音樂藝術。
【關鍵詞】肖邦;大海練習曲;演奏技巧;鋼琴表演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9-0051-02
費里德里克·肖邦1810年出生于波蘭華沙,是波蘭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一生從事鋼琴教學、演出和創(chuàng)作,是一名具有卓越成就和影響力的鋼琴家,是歐洲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鋼琴作品,《大海練習曲》是他《24首鋼琴練習曲》中的一首,技巧性難度較大,音樂情感豐富,是一首技術與藝術巧妙結合的作品。
一、雙手的快速跑動
對于很多技巧性的作品來說速度是技巧的一個重要部分,飛快的手指跑動需要手指非常高的靈活性,肖邦的大海練習曲并不是普普通通的音節(jié)跑動,而是分解和弦琶音的跑動,對于水平不是特別高的人來說,彈琶音就已經很困難了,更別說是快速的跑動起來。因此,這首作品是具有一定難度性的。
我們在練習跑動的時候首先要保證自己手指的靈活性,其次就是注意方法,在快速的音節(jié)和琶音跑動的時候要采用低觸鍵的方法,因為手指在快速跑動的時候如果抬的太高,就會加大一個音到另一個音之間的距離,從而很難快速跑動起來,所以,練習的時候一定要采用低觸鍵的方式縮短音與音之間的時間距離。其次就是手指的快速轉動,減少多余動作,每一個動作都是在為了彈琴而做,這樣才能加快手指跑動的速度,減少時間。這里最重要的是手腕的轉動,手腕的轉動直接影響作品的速度,用第一小節(jié)為例如譜例1。
這是一首三個音手腕轉動一次的作品,在右手彈完“mi sal mi”的時候,右手五指的“mi”立刻換成右手一指彈“mi”,因此,這是一個大的手腕轉動,全曲左右手都在反復循環(huán)著。這個地方的快速轉動是曲子加速的一個重要的支點。如果把雙手抬起來再按下去就顯得十分木訥和呆板,中間的動作脫離了琴鍵,連接的不緊湊,不僅耽誤時間,還顯得斷斷續(xù)續(xù),不連貫。因此,左手的手腕和右手的手腕要統(tǒng)一像右傾斜成一個小弧形,然后隨著手腕的帶動把手指巧妙的帶過,這樣就能保證作品的連貫和快速跑動,不僅這一處,作品從頭到尾都要采用這種以手腕帶動手指轉動的形式彈奏。
這首作品很容易三個音的彈奏,這是錯誤的,彈奏的時候一定要四個音的彈,在四個音彈好的情況下,由于這是一首二分之一拍的作品,因此,要彈出二分之一拍的效果,一小節(jié)分為兩拍,重音放在最低音和最高音上如第一小節(jié)的左手最低音“dol”和右手最高音“mi”上。這樣手指手腕會順著重力的轉移把力量放出去,從而加快樂曲的跑動。
二、清晰的觸鍵
肖邦的這首《大海練習曲》本身就是一首比較活潑、熱情的作品,如果觸鍵不清晰就會顯得跑不起來,一片渾濁,因此,觸鍵一定要清晰。在每個小節(jié)的最低音和最高音處手指的力量一定要全部放出,像是力量的休息處,在這兩個音的中間音要干凈利落,清晰快速的帶過。為了保證每個手指的觸鍵都干凈利落,在練習的初期要采用慢練高抬指的觸鍵方式保證每個音都是清晰的,然后慢慢地加速低觸鍵的跑動,這樣的練習會讓快速跑動的時候每個音更加清晰。在第7和8小節(jié),要突出高音“dol”、“si”、“l(fā)a”、“sal”、“sal”、“fa”、“fa”這幾個音如譜例2。
46小節(jié)和47小節(jié)是一段的結尾和開始,譜例上標記47小節(jié)是“ff”開始,我們要把“ff”改為“p”,也就是弱著開始,這樣就會悄無聲息的和47小節(jié)緊密的連接,不會顯得突兀。這是一種獨特的處理方式。第71小節(jié)的“ff”也可以弱彈,讓作品自然連接不會因為突強而顯得突兀。如譜例3。
81和82小節(jié)上面標注的“ff”和“fff”更加不能太強,而要是“pp”的力度。如譜例4。
這是作品的結尾處,作品的結尾處就像海浪翻滾后要歸于平靜一樣,要漸漸變弱,在最后一個延長中結束,飄向無盡的遠方,給人一種曲意盡而意未絕的感覺。
三、踏板的運用
沒有踏板的音樂仿佛是一個沒有穿衣服的人,毫無美感可言,又像是沒有裝修的房子一樣干澀,有踏板的音樂就像人穿上了美麗的外衣,房子得到了精致的裝修,思想有了靈魂一樣生動。肖邦的這首《大海練習曲》如果沒有踏板的裝飾,就顯示不出它的雄偉壯觀,也體現(xiàn)不了大海的那種波瀾壯闊。因此,踏板直接影響這首作品最后的塑造,然而怎樣處理好這首作品的踏板,是顯示這首作品波瀾壯闊而又不渾濁的關鍵。這首作品是一首快速跑動中間沒有停頓的作品,彈奏的時候要一氣呵成,如果踏板利用不好就會出現(xiàn)連接不緊密或者渾濁的現(xiàn)象,因此,對踏板的把握是至關重要的。這首作品的踏板要一小節(jié)一換,就仿佛是一波大的浪花翻滾著,在每段結尾處或者連接處要采用一個和弦一換的踏板模式,仿佛是驚濤駭浪后的小浪花,如7、8、18、20、28等類似的小節(jié),這需要我們在彈奏的時候全心貫注的仔細聆聽,認真的去處理。這首作品在換踏板的時候不能像傳統(tǒng)的換踏板一樣,在一小節(jié)結束的時候停,然后在另一小節(jié)開始的時候踩,這樣會讓作品聽起來在換踏板處有空隙不連貫,所以要在第二小節(jié)第一個音落下的時候換踏板,這樣會顯得連貫。
肖邦的這首《大海練習曲》是一首專門訓練雙手分解琶音跑動的練習曲,有著較高的訓練價值和針對性。
參考文獻:
[1]馬銀瑜.肖邦練習曲的藝術特色和演奏技巧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