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風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的最南部,是離南極洲最近的國家之一。烏斯懷亞的雪山與莫雷諾大冰川,讓人感覺到了冰對心靈的震撼;而布直諾斯艾利斯的探戈,又讓人領略到火一樣的熱烈。我們的阿根廷之旅就是在這冰與火的激情之中展開的。
從布宜諾斯艾利斯飛往火地島的首府烏斯懷亞,大約要飛行三個半小時,我們幸運地幾乎都占據了靠窗的座位。飛機快要到火地島的時候,靠窗的乘客全部面朝窗外,并不時發(fā)出驚嘆:景色太美了!
我們趕緊把相機對準窗外,湛藍碧透的晴空下,是皚皚無邊的雪山,河流像一道亮帶婀娜地纏繞在山間。太陽漫不經心地把雪山的尖峰染成了橘黃,給這幅冰藍雪白的畫卷涂上了一抹暖色。撕棉扯絮般的云層妄圖遮住雪山,卻不料既蓋不住大山,也擋不住雪峰,自己反而成了人家頸間的飄帶……飛機緩緩向峰群移動,那一向仰視也窺不到全貌的群山,就全景般地“臣服”于我們腳下,受檢閱樣向高高在上的我們行著注目禮……這一切令我們驚訝不已,那高不可測的雪山,令人敬畏的大河,竟也有被我們一覽無余的時刻!飛行在空中,便使一切都顛倒了!
火地島是南美洲最南邊的島嶼,也是阿根廷最南邊的省份。很多年前,火地島還是人煙稀少,連名字也沒有的苦寒之地。1520年麥哲倫的船隊途經這里,遠遠看到當?shù)赝林趰u上燃起的篝火,于是他為這個島嶼起名——火地島。
當年,阿根廷為了開發(fā)火地島,設定了一個移民計劃,陸續(xù)從內地遷去了不少擁有各種手藝的輕罪犯人,這批身強力壯的“先遣隊員”,就成為開發(fā)火地島的首批移民。
飛機降落在烏斯懷亞機場。這個機場完全是木質結構,遠看就是一座有著藍色傾斜屋頂?shù)耐捴械哪痉孔?,它與雪山環(huán)繞的環(huán)境相得益彰。烏斯懷亞機場是一座充滿現(xiàn)代感的建筑極品,也是世界上最有特色的袖珍機場。
阿根廷于1960年在火地島建立了國家公園,這是世界最南端的自然保護區(qū)。
火地島地區(qū)的海拔不高,雪線也就在2000多米。正值初春,乍暖還寒,山上的積雪還沒有融化,遠山近峰仍是皚皚一片。雪雖未化,春水卻已經蕩漾。國家公園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我們來到一個處在風口的大湖邊。春風勁吹,水起波瀾,湖水你推我搡,爭先恐后地涌向岸邊,竟激起海一樣的浪花。太陽最是喜歡戲弄湖水,一會兒將陽光撒滿湖面,滿湖皆是撈也撈不起來的碎金。一會兒又躲在云層后面,湖水便像小孩子似的陰沉了臉。一會兒太陽又從薄云中撒下萬道耶穌光,湖面于是明滅有致,變得儀態(tài)萬千……
走不遠又是一汪大湖,與剛才的湖不同,這泊湖水安靜地躺在雪山腳下,波瀾不驚地映出雪山的倒影,走近它你會想起“心如止水”這個詞匯。湖邊山上有一所漂亮的木房子,門前阿根廷的藍星國旗就在風中獵獵,我們的接風大宴就設在這所臨湖的房子中。
坐在落地窗前,那迷人的景色已經讓大家秀色可餐,而我們的美食又一道一道地上來了。餐前沙拉擺成小巧的仙鶴,丹頂是如珍珠般的魚籽。主菜是一只巨大的兩面焦黃的餃子,切開來里面是鮮嫩的烤雞和可口的蔬菜。冰淇淋配著五彩水果放在高腳杯中,口感好到不像話!如此吃食讓我們全體樂不可支。曾有人問,你們?yōu)槭裁纯偰敲撮_心?敏銳的感官讓我們抵御不住各種“色”誘,在景色與食色面前尤其如此。說來慚隗,我們這些人都沒有什么“大志向”,只想在有生之年,搭幫結伙地走遍世界,縱覽各處風光,遍享人間美味……
午飯后,我們沿著棧道走進茂密的森林。森林中更多的是高大的喬木,樹干上嶙峋著許多銀色的苔蘚,像給喬木披上了外衣,那絨絨的苔蘚自下而上蔓延到枝杈處,又噦噦嗦嗦地垂落下來,隨風自由地晃蕩。但是,走不遠我們便能見到有一兩棵高大的喬木橫陳在地,這都是河貍干的!說起來,這可是阿根廷做的一件“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尷尬事。河貍的原產地在澳大利亞,它們生活在高寒地區(qū)的森林河流沿岸。為了御寒,河貍有著非常好的皮毛,而這昂貴的皮毛就吸引了一些商人。為了經濟利益,阿根廷引進了一些河貍,養(yǎng)在火地島。誰成想南方的橘到了北方就變成了枳?;鸬貚u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沒有那么寒冷,河貍的皮毛質量便逐年下降,環(huán)境舒適又使得河貍大規(guī)模繁殖,而這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又是啃噬與破壞樹干,在水道中攔河筑壩搭建它們自己的窩。于是火地島的原始森林便受到了嚴重的侵害。阿根廷政府一看事態(tài)嚴重,于是發(fā)出“懸賞”,號召大家捕獵河貍,每打到一只獎勵5塊錢阿幣!一時人們積極性甚高,更有坐著飛機來火地島獵河貍的。這時政府又有點應接不暇了,“賞金”數(shù)目加大,財政也逐漸入不敷出。隨著阿幣貶值,“獵人”們要求提高“懸賞”價格,以便與付出的辛苦相符合,政府卻默不作聲,仍維持“5塊錢一只”的政策。賞金摻水,人們的捕獵興致大減,河貍的數(shù)量趁機又有所回升……所以,這“河貍事件”的啞巴虧至今讓政府吃得頭疼。
我們沿著棧道走進濕地,天高地闊,灌木叢生,蠻荒無盡,芳草萋萋,淙淙溪水就在腳下流淌,盡顯極地風光的蒼涼。我們幾個人在這廣袤的大自然里,就猶如在一幅龐大的畫卷中那幾滴小到不能再小的色彩斑點。世界最長的3號公路,從美國的拉斯維加斯起始,縱貫北美洲與南美洲,一路向南幾千千米,在這世界的盡頭完成了它的綿延,將這里做了它的終點站。
坐上了小火車,在樹林、沼澤與山間穿行,我們10人單獨一個車廂,不用說,又是一路的歡聲笑語。車窗外有兩個十四五歲的男孩,在崎嶇的路上騎著山地車,其中一人的膝蓋纏著紗布并有血水滲出來,但兩個孩子還是笑容滿面地向我們招手。我們關注的目光一直追隨著他們,直到火車拐彎,孩子們的身影才消失……這有百年歷史的小火車,最開始運輸?shù)木故墙ㄔ熘匦谭副O(jiān)獄的石材與木材?;鸬貚u,這曾經的發(fā)配流放之地,如今以其綺麗的極地風光成為令人神往的旅游勝地。
烏斯懷亞是火地島的首府,也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烏斯懷亞在印第安語中是“美麗海灣”的意思。這是一個別致、優(yōu)雅的小城,依山而建,乖乖地蜷縮在雪山寬大的懷抱中。小城向北眺望著波光粼粼的比格爾海峽,終日做著它浪漫的夢……
城市不大,街道不寬,但十分干凈有序。街邊全是在童話里才會出現(xiàn)的那種可愛的小木屋,房前屋后鮮花盛開,是個讓我們一見便傾心的小鎮(zhèn)。
正值早春,烏斯懷亞清冷的空氣和白雪皚皚的山峰,已讓我們感受到了南極的氣息。這座小城距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遠達3200千米,距南極卻只有800千米。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乘船前往南極洲,至少需要一周的時間,而由烏斯懷亞起航,越過德雷克海峽,兩天便可到達。因此去南極探險和考察,烏斯懷亞是一個理想的起航站和補給基地。在港口,一艘開往南極的客輪正待起錨,南半球每年的春夏季節(jié),將有許多這樣的船只,滿載著懷揣探險激情的人們從這里出發(fā)前往南極,烏斯懷亞也是吹響南極探險集結號的地方。
我們今天的日程是乘船出海,前往比格爾海峽,去看看生活在不同小島上的海洋動物。比格爾是一條長240千米,寬5-13千米的長條形海峽,嚴格地說,它僅僅算是一條水道,這條水道的兩岸分別是阿根廷與智利,它也是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分界線。
今天氣溫很低,我們都穿上了薄羽絨服。比格爾海峽藏在內陸,不受大風大潮的影響,海面相當寧靜,我們的游艇似乎在水面滑行。海峽上分布著很多小島,說是島,其實就是一座座露出水面的礁石群。
我們的船靠近了一座小島,天氣睛好,海豹們都趴在礁石上曬太陽呢,密密麻麻的一片。看似和諧的海豹世界,其實也暗藏著很多紛爭。一群母海豹中只能有一頭強壯的公海豹,別的公海豹只要靠近,一律會被它轟走。別看海豹萌萌笨笨的,一旦發(fā)起飆來可特別厲害。公海豹怒吼著,以身體撞擊對方,動作非常迅猛,要不了一兩個回合,想入侵的情敵便落荒而逃了。畢竟,能打下江山,拿下那么多妻妾的海豹是有相當實力的英雄。在兩雄相爭的時候,母海豹們跟沒事兒人一樣,她們擁著自己的孩子,安詳?shù)叵硎苤柟馀c天倫。這些母海豹都是最強雄性海豹的“戰(zhàn)利品”,跟了“山大王”,做了“壓寨夫人”,還用操什么心嗎?
游船開了半個小時,又靠近了一座小島,這座島上站滿了企鵝鳥,令人驚訝的是,所有的鳥兒沒有自由散漫地溜達或蹲臥,而是像剛整完隊那樣,全體排列整齊,同一個站姿,看著同一個方向,就像被檢閱的軍隊那樣整齊劃一。大家不禁十分驚訝,這鳥兒怎會那樣訓練有素?還來不及究其原委,人們便不約而同地皺起眉毛,隨即捂起了鼻子,小小一片礁石島,那臭味可是熏天,島礁上的鳥糞不知有幾許厚!我馬上聯(lián)想到,如果去南極,就我這“暈人”,要經過西風帶的干顛萬簸,必定吐得七葷八素。在種種折磨之后,也不過是一個島一個島地靠岸,去看各種各樣比企鵝鳥要大一些的企鵝,再聞吸那比這不知要臭多少倍的濁氣!于是我便在心中果斷地將南極這個景點Pass了。誰知各位兄弟姐妹與我“英雄所見略同”,并且有人補充著說,這不跟南極差不多嘛,拍張照片自當去過了……哈哈,一個小小的鳥島就熏退了一干人的探險斗志,南極,就這樣從我們的旅游計劃中被刪除了……
游船繼續(xù)前行,我們便見到了世界最南端的燈塔,它醒目地佇立在一片不大的島礁上。每一艘前往南極的船都要與它揮別,而歸來時見到它才算回到了人類世界。對于夜航的船只來說,燈塔是如此重要,而每天點亮它的守塔人又是何等的寂寞。
我們的游船巡禮般地繞燈塔一周,然后便返航了。
午飯后,我們開車上了山。一路上風光不錯,雪山環(huán)繞,汽車就在山間行走,雪梁一會兒左一會兒右地陪伴著我們。我們在一個山頭見到很多樹木都朝一個方向傾斜。冬季烏斯懷亞的風很大,這里是風口,強風勁吹,時間長了,樹木就朝一個方向傾斜,當?shù)厝税堰@叫做“醉漢林”。仔細看看,這些七扭八歪的樹木還真像醉漢呢。
回去的路上我們途經一個滑雪場,這是南美的天然滑雪場,自然條件非常好。每年冬天,旅游的人少了,雪場就開始熱鬧了,全南美的滑雪愛好者都帶著雪具奔向烏斯懷亞。雖然現(xiàn)在天氣已暖,滑雪愛好者還是抓住晚冬的尾巴,玩他們最后的瀟灑。我們在山下看著滑雪者手撐滑雪杖,穿過樹林從高高的坡上飛滑下來,那彩色的滑雪服和炫酷的動作,簡直把我們看迷了。
來烏斯懷亞一定不能錯過鎮(zhèn)上那家小郵局,不要小看了這間小屋子,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獨一無二,每天會有無數(shù)的游人專門奔它而來。郵局里出售印有“世界盡頭郵政”字樣的明信片。我們每人都選了自己中意的明信片,寫上在極地為親人發(fā)出的祝福,眼看著工作人員蓋上有企鵝圖案的印章,然后把它們投進郵筒。
晚飯后我們在街上溜達,圣馬丁路的兩邊不乏名品店,由于商品免稅,所以名牌化妝品和煙酒比內地便宜一些。在烏斯懷亞購物,也是旅游者的一項內容。
路邊的店鋪已經亮了燈,夜晚的小城更顯旖旎。我們就在各個店鋪間游逛,直逛到燈火闌珊,月上中天……方才回到我們的賓館,枕著濤聲入眠。
不甘寂寞的我們漂洋過海來到南美洲的“指尖”上,不為探七大洲的前世今生,只為看一眼盛開在那指尖上的一朵奇葩——莫雷諾大冰川。
說它奇葩一點不為過。由于氣候變暖,世界上的冰川絕大多數(shù)都在萎縮,而莫雷諾卻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絲毫不退縮的冰川之一。其實,莫雷諾的海拔并不高,僅僅200米;氣溫也不是很冷,夏天15℃左右,冬天最冷不過零下13℃;而且它“冰崩”的節(jié)奏非???,平均每20分鐘就會有一次。但是莫雷諾不萎縮的原因是,它生長得也很迅速,平均每天要生成30厘米。這就使得我們幾乎可以“看見”它的此消彼長。這個生生不息成長型的冰川就成為“冰川時代”的活標本。
我們駐扎的小鎮(zhèn)卡拉法特靠山面水,這水就是阿根廷湖,阿根廷湖的水源來自麥哲倫海峽,神秘的奠雷諾大冰川就藏身在那里。莫雷諾“冰崩”頻繁,崩下的浮冰順著麥哲倫海峽往下漂流,一直漂到幾十千米以外的阿根廷湖上。昨天我們在湖邊遠觀到了幾座浮冰,竟都是小山似的龐大,而露出水面的僅僅是冰體的一個尖尖,于是心中猜想:那冰山的母體莫雷諾得有多么壯觀??!
去看冰川有幾個方案,可以乘船在海上向它靠近,也可以在山上沿棧道繞著冰川行走,還可以穿上冰爪在教練的帶領下去冰原上踏冰,我們把前兩種選擇都收入了囊中。
游船帶著我們在風平浪靜的峽灣里前進。不一會兒就聽倒一聲悶炮似的巨響,有人喊著“什么聲音,是不是冰崩了?”于是,我們全都跑到甲板上巴望著。游船拐一個大彎,通過一條狹長的水道,大冰川終于閃現(xiàn)出來。那是一座藍色的冰山,是一堵巨大的直上直下的冰墻,它綿延了大約30千米,面積有257平方干米。據說莫雷諾的總冰深度達到180米,而高出水面就有約70米。如果按每層樓3米計算,僅露出水面的部分就相當于20多層樓的高度。我們向遠處的莫雷諾走去,全景地觀賞它的容顏。今天云朵很低,漂浮在冰川之上,而白云上面又露出雪山的峰頂,這一切景物又都鋪陳在藍天的背景上,真是綺麗的畫卷。
我們離冰川越來越近了,不知為什么大家的輕松不翼而飛,莫名的畏懼襲上心頭。我們就像一群小矮人誤入了“大人國”,水面覆滿了晶瑩的薄冰,船只像甲殼蟲一樣緩緩地破冰而行。莫雷諾冰川像身著鎧甲的巨人們嚴陣以待,他們用盾牌組成鋪天蓋地的迷陣,這靜靜的龐然大物,對我們形成一種無聲的逼仄。更靠近一點,我們便聽到了冰川內部因擠壓斷裂而發(fā)出的響動,好像巨人握拳時骨節(jié)的咔咔聲。我們也看到了冰縫中犬牙交錯的冰筍與冰柱,那是巨人們閃著寒光的利劍與匕首;我們還看見了立在巖上的鷹隼與惡鷂,以及它們凌厲的目光……盾牌后面是喧囂的秣馬厲兵,寧靜之后必定是炸雷般的蓄勢爆發(fā)……突然,“砰砰”兩聲悶悶的巨響,剎那間冰斷山崩,一柱幾十層樓高的冰筍咔啦啦地攔腰折斷,轟然栽下。它帶著冰煙、帶著呼嘯撲入大海,隨后濺起數(shù)丈高的浪花,又急雨般地潑向海面,隨即涌起重復的漣漪,一圈一圈地擴大開來,我們的小船便隨著這漣漪上下起伏。船上的人們下意識地抓住能夠抓到的東西,所有人都睜大了眼睛,一臉驚恐。幾分鐘之后,海平山靜,一切又歸入了寧靜……親眼目睹“冰崩”,在我們是第一次,雖是大冰川的“小動作”,也已讓我們驚駭不已。
我們久久不舍離去,游船在大冰川的腳下,輾轉迂回,讓我們從不同角度,近距離地觀瞻了莫雷諾的風采。當我們返航時,大冰川用再一次的“冰崩”,表達了它送客的禮節(jié)。
下船之后,我們又興致勃勃地進了山。山上的木棧道修得很好,有結實的欄桿和“注意臺階”的安全提示。現(xiàn)在,凡是聯(lián)合國認定的世界遺產,必須要對文物與自然有相應的保護措施,也必須要有安全規(guī)范的行人棧道。如今我國五星級景區(qū)的設施也基本都達標了。
棧道兩邊是茂密的森林,林中密布著一種叫不上名字的南美喬木,這種樹姿態(tài)妖嬈,棵棵都像舞娘,但舞姿又絕不一樣。時逢早春,樹木還沒開枝散葉,但它的軀干與枝條都被一層綠絨絨的“絮”包裹著,于是,滿林子都是恣意狂舞的綠妖女……我們特地拍下幾張照片發(fā)給有“動植物百科全書”之稱的朋友,讓他幫著查一下這究竟是什么樹。棧道曲折地往山上盤桓,在半山腰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透過樹叢看到冰川了。它先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然后逐漸露出更多的部分,等我們走到更高處的一個觀景臺,森林已匍匐在我們腳下時,莫雷諾就完全揭開了它的面紗。
當我們乘船靠近大冰川時,它是一堵巨大的冰墻,現(xiàn)在我們從山上俯視,它又變成了浩瀚的一片冰海。雪山腳下,冰川一望無際地鋪向遠方。冷眼看,它與皚皚的雪山一脈相承,但仔細觀察,冰原在皚皚之下卻泛著晶瑩的藍光。從上往下俯視,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冰川是由那密密匝匝的冰筍組成的,這些冰筍竟然高矮都差不多,所以遠遠望去大冰原呈一馬平川狀。實際上這些冰筍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它們卻肩并肩、手挽手地把自己和所有的伙伴連綴成了一個整體。就像古戰(zhàn)場的兵俑們,排成了摧不垮打不散的隊陣,然后再步調一致地一往無前。
前方總會有犧牲,莫雷諾大冰川之所以沒有消亡,茫茫的雪山就是它的后盾。毫不退縮與壯觀大氣,是莫雷諾的兩大特點,也使它成為冰川中的另類。但是,莫雷諾的前景也并不樂觀,1988年以前,這個大冰川每4年才“崩潰”一次,現(xiàn)在大約每20分鐘就有一次“冰崩”!科學家警示,大氣污染,全球變暖,將給冰川造成致命的危害。盡管莫雷諾用頑強的再生能力對抗于此,但它能否逃過與其他冰川同樣的快速走向衰亡的命運呢?
阿根廷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把所有居民遷到距冰川100千米以外,并限制游客的數(shù)量,還盡量減少汽車進入保護區(qū),這些措施還是有效的。
回程的路上,我們沿著阿根廷湖往下游走。我注意到湖上隔不遠就漂著一座巨大的浮冰,我們走了90千米,浮冰間斷地跟了我們一路。那些浮冰都是莫雷諾大冰川的體骸,盡管它們只能算是冰川巨人身上的一片鱗甲或一撮毛發(fā),但長期的入不敷出,就算巨人也總有血流干、體耗盡的時候。
浮冰靜靜地往下游漂流,吟唱著無聲的“冰川之殤”,透著無奈,也透著悲涼……
來阿根廷不能不去領略一下探戈,盡管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停留的時間有限,我們還是讓導游提前幫忙訂票,約在當晚去看一場探戈表演。
探戈劇場在市中心,沒有花哨的Logo,只用霓虹燈打出明亮的“TANGO”字樣。劇場很漂亮,古典優(yōu)雅,低調奢華。每場只容觀眾兩三百人,座位卻全部安置在大長條的餐桌旁。
雪白的桌布,精致的餐具,還有爍爍的燭光,氣氛很是浪漫。有著舞蹈身材的服務生彬彬有禮地為我們拉開座椅,帶著邀請舞伴的范兒。臺上絲絨大幕還沒拉開,身著西裝的侍者開始給大家上菜。
幾對兒上了妝的舞蹈演員巡回在劇場,招攬一些觀眾與他們合影,當然要收少許小費。演員教大家擺出探戈的經典動作,女子一腿高抬,身軀盡量后仰,一只手打開。男士攬住女士的腰,同時抬頭挺胸,一手昂揚地高舉,雙人Pose就算擺好了。這動作看似容易,其實很難。女生要有腰功、有腿功,否則不但踢不高,彎不下,那分量都壓在男士手上,有再大的力氣也吃不消。而男生除了自己造型美還必須有勁兒,總不能因為你沒力氣,就把女士摔個仰巴叉吧。跟舞蹈演員合影的觀眾都沒什么功底,女士們往后一躺,基本毫無顧忌地把自己的分量交給男演員,男演員就有點抱麻袋的意思,面部表情都扭曲了,他與幾個體重超過80公斤的女子照完相,累得直咂吧牙花子。女演員往往是被男觀眾摟得過緊而影響了動作優(yōu)美,衣服還被揪得皺皺巴巴……
絲絨大幕徐徐拉開,探戈表演開始了。場上音樂響起,優(yōu)美而熱烈,從后臺旋出3對身材高挑的舞者,男士身著燕尾服,女士則是長裙,這裝扮很像華爾茲,而他們的舞步也有著高雅的氣度。他們時而疾走驟停,時而左顧右盼,時而像燕子穿簾,時而如驚兔回首,女士借助男士的幫助頻頻做出高難的動作與銷魂的造型。難得的是,場上的3組6人是高度的整齊劃一,給人極大的審美享受。探戈是國標舞中最難的一種,那種快速旋轉與踢腿等動作,不經過專業(yè)訓練很難一氣呵成。探戈又是國標舞中最性感的舞種,它不像恰恰、牛仔或華爾茲有那么大的個人發(fā)揮空間,探戈的特點之一就是貼胯,男女雙方始終都要貼身而行,二人合一,幾乎所有動作都要兩人在密不可分中完成,這就要求舞者雙方必須有高度的默契。開場這段華麗飄逸,有著宮廷風范的探戈,讓觀眾看得如醉如癡。
接下來的一對演員,身材超好,男女都是標準的九頭身,他倆的探戈融進了現(xiàn)代舞的因素,一些高難的技巧簡直媲美雜技。在飛快的節(jié)奏中,兩人剛剛還在屈腿跳步,立刻就是一連串的造型組合,只見男士宛如黑色的閃電,而女士的紅裙則似一團燃燒的火,上下翻飛。兩人霸住了全場,也讓觀眾的心跟著他們的動作激跳不已。隨著音樂戛然收尾,最后一個音符穩(wěn)穩(wěn)地落在倆人炫酷的造型上,雕塑一般地完美。這是學院派的經典。
浪漫派的探戈,音樂并不那么急迫,動作講究優(yōu)雅與舒展,舞者更注重情感的表達,兩人關系也更像戀愛中的情人,舞蹈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幕再度拉開,場景是個咖啡館,昏黃的燈光營造出魅惑的氣氛,在南美音樂鏗鏘的節(jié)奏中,瀟灑的水手和妖嬈的煙花女開始舞蹈。這一套動作非常靈動詼諧,水手顯然已經半醉,他骨子里的激情落實到舞步上,大膽而且矯捷,腳下快速又花樣迭出。煙花女雙眼迷離不醉卻似愿醉,欲卻還迎地與水手周旋。高開叉 的短裙和性感的動作展現(xiàn)出探戈獨特的魅力。在一系列高難度的踢腿、下腰、托舉、旋轉中,兩人的舞蹈始終貫穿著一些貼胯、踢腿、拍臀等,將水手的狂放不羈與煙花女的風情萬種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尤其是腿踢的動作,在女子快速動作的瞬間,男子突如其來地踢過去,踢中帶著輕微的挑逗卻又不過分,既要使女子的短裙撩動,而又不碰到人,然后迅速歸位。這是很難的動作,一般的探戈選手都做不好,舞者雙方要彼此信任,反復練習,才能將所有動作連貫起來,使整段舞蹈如行云流水。今天的水手扮演者是阿根廷赫赫有名的探戈舞者,今年已經50多歲了,個子不高,頭有點大,但他卻是把探戈的“味道”詮釋得極好。作為阿根廷探戈界的“國寶”,已經輕易不上臺了,我們能夠看到他的表演,實在是可遇不可求。
他們這段精彩的表演,其實恰恰演繹了探戈的本源。
探戈最初發(fā)源于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博卡港,當年大批來自非洲、北美甚至歐洲的移民滯留在港口,成為碼頭工人、水手、船夫等苦力,形成一個特殊的外來群體。他們社會地位低下,生活不穩(wěn)定,很多人成不了家。單身漢們晚上經常到貧民區(qū)的小酒館與年輕的姑娘一邊飲酒一邊跳舞,一些黑人舞蹈元素,如下腰、扭臀等動作也由此融入了探戈。阿根廷探戈,實際上是在這種特殊環(huán)境下產生的一種“下里巴人”的自娛形式,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當時中產階級并不接受探戈,他們認為探戈是酒館、妓院的東西,有傷風化,因此父母們不允許子女去跳探戈,更不允許探戈進入家門。
1906年,探戈藝術的代表人物比拉爾多等人把這一藝術形式帶到了法國,在巴黎受到了人們熱烈地歡迎。此后,意大利薩米恩托總統(tǒng)號的教練艦出航世界各地,艦上的海軍官兵們每到一處都要演奏探戈樂曲,這樣就把探戈音樂介紹給了世界各地,使它開始小有名氣,隨后慢慢地探戈才進入了上流社會。進入上流社會以后,探戈的動作有了很大變化,比如今天國標舞的探戈舞者身體挺直,除了貼胯,男女并沒有那么“近身”,增加了紳士風范。探戈流行以后慢慢分成了流派,如浪漫探戈、幽默探戈、節(jié)日探戈、現(xiàn)代探戈等等。我們當晚看的表演,在不同流派的基礎上,都經過了藝術深加工,使探戈從原始的民間形式中完全脫胎了出來。
為了能夠更多地了解探戈文化,第二天,我們來到了探戈的故鄉(xiāng)——博卡港。那是個陳舊的碼頭區(qū),沒有一點兒現(xiàn)代化的氣息,街道兩旁的小木屋被漆成了花花綠綠的顏色。據說當年這里的人們比較貧窮,買不起整桶的油漆刷房子。于是就讓孩子們去碼頭,撿拾那些維修船只剩下的船漆回來刷房。撿到什么漆就刷什么色兒,一種顏色不夠就用別的顏色湊,有時一間房子會有四五種顏色。于是整個棚戶區(qū),就呈現(xiàn)出花花綠綠、五彩繽紛的特點。今天,博卡港已成為游人常去的景點,但它還保留著原始的風貌。
在碼頭附近,到處都有出售旅游紀念品的商店和小攤販,還有以探戈為主題的繪畫、雕塑以及服飾,琳瑯滿目,應有盡有。滿大街都響著靡靡的探戈舞曲,讓人產生穿越感,我們恍惚身處好萊塢某部電影中、上個世紀初期的南美口岸……我們找了個街邊的酒館坐下,一對男女正在跳探戈,他們是酒館老板請來招攬生意的,當然也經常有探戈愛好者來這里即興跳舞。這對男女的探戈很接地氣,因為有人圍觀,演員與觀眾就有了互動,舞者時不時回報鼓掌者一兩個即興的動作,便引起一片叫好聲。相鄰的一家餐廳門口也有兩位舞者,看這邊熱鬧,那邊也拿出看家本事賣力地表演,花樣百出。兩邊“斗舞”,雙雙進入高潮,引得觀眾們左顧右盼,兩邊甩頭,自己也成了探戈表演者……
阿根廷人酷愛探戈,許多人都會跳,在阿根廷街頭隨時都能聽到探戈舞曲,他們把探戈看作是自己的國寶,是民族的驕傲。阿根廷政府宣布,探戈是他們民族文化遺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于外國人來說,探戈只是一種獨具魅力的舞步,而對阿根廷人來說,它是與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融化在血液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