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下,學生對語言知識掌握的多少、深淺程度等在對其英文水平的考量中幾乎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但以素質教育理念為綱出臺的英語課改戰(zhàn)略則注重學生英語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能力及其與價值觀等的融合,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此背景下,將要面臨結業(yè)考試的九年級學段的英語教學則亟需做出適應課改趨勢和其下中考理念的在教學思想觀念及教學方式等方面的調(diào)整。
【關鍵詞】新課改;九年級英語;各環(huán)節(jié)轉變
【作者簡介】胡雋,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孟海鎮(zhèn)中學。
新課改下以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綜合能力提升為宗旨的九年級階段英語課堂教學應重在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重視與落實,即擺脫單純以固定的語言知識傳授為主要方式的“死性”課堂模式,通過現(xiàn)有條件下能夠創(chuàng)造出來的靈活、多樣化形式在導入、講解與練習這課堂教學的三大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以學生個人發(fā)展為目標的教學改革。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學生參與的自由化情境
九年級階段由于復習進度的緊張,新課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因其與實質性教學內(nèi)容的不大相干性而成為教師教學內(nèi)容的空白地帶。但不可否認的是,越密集、越以大量知識填充為主旨,而忽略語言生發(fā)地——情境為指向的語言教學皆是事倍功半的。所以,一個漸進性的導入對于完整的課堂教學而言是必備的,而一個有效的、具有較高學生參與度的導入則是一堂高品質課堂的關鍵。
例如:在對《Sad movies make me cry》一單元的導入研究中,兩個班級內(nèi)部可以開展這樣的對比試驗:兩個班分別采用不同的課堂導入方式,其中一個班為開門見山,如“情緒是每個國家、民族中的語言中皆具有的內(nèi)容項,因為人都是有情緒情感的,以我們所熟知的中文情緒表達為參考,思考用英文該如何表示”;另一個班則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讓學生參與的方式,如:教師先向學生播放一段《泰坦尼克號》沉船的電影片段視頻,在之后讓其與電影語言相匹配的英文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在此時會想表達“震撼”、“悲劇”等詞語,但由于其語言知識局限而只能略說一二,但其由此生成的情感情緒是成形的。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自由討論自己曾看過的感觸頗深的電影等。在課下,教師對兩個班的教學效果進行分析,進而以實際結果為依據(jù)理解情境創(chuàng)設與學生參與下的導入價值。
二、講解環(huán)節(jié)——營造師生互動的運用性場景
作為課堂構成主要部分的講解環(huán)節(jié)的開展模式應從相關語言知識的生活實際性應用場景出發(fā),將教材固化的語言知識還原至其產(chǎn)生的靈活的表達需求環(huán)境中,在落實新課標中“能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交流”的情感態(tài)度目標的同時,使學生的英語視野與能力打破教材局限,讓其在實際場景、語言交流以及教師的參與指導下提升語感、表達與思維能力。
例如:在《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單元的教學講解部分,其語法重點是v.+by doing sth.。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會帶領學生進行大量的諸如:——“How can I learn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You can do it by reading some books of Psychology”千篇一律的重復練習。而能夠讓學生真正提高實際的交流能力而非掌握這里提到的“閱讀心理書籍”等途徑的方法,則應通過形象化場景的設計,使學生在面對面的英語溝通中習得此種關鍵的英語知識運用能力。如教師組織學生模擬一場以“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為主題的專家交流會,讓其通過“觀眾”提問、“專家”答疑等方式進行真正的英語運用與溝通。同時,教師亦應參與其中,對學生提問、答疑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指導,對其所犯的表達錯誤進行及時的記錄。這樣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英語臨場發(fā)揮能力,而且其所掌握的英語知識通過實際的運用也得到了理解與記憶上的深化。
三、練習環(huán)節(jié)——依據(jù)重點設計多樣化的形式
最后的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應與新課改目標與其下的中考趨向相契合,以知識重點為基礎,通過靈活的多樣化方式讓學生在新穎有趣的快樂體驗中潛移默化地深化其對重點知識內(nèi)容、易考易錯點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以定語從句為重點的《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包含定語表達形式的英文歌曲,如“Thats Why You Go Away”來讓學生在愉快、主動的演唱欣賞、練習中感受定語的含義與運用,以進一步達成對于此的一種表達語感。還可以通過全方面的聽、說、讀、寫等,如在一段《生活大爆炸》中相關英文視頻多次的聽力練習以后,將視頻聲音關閉,讓學生進行配音比賽,以使其在為符合發(fā)音口型而不斷進行的練習中自然而地深化對定語標志詞,如“that”在英文表達中的連接作用和不同于中文表達的定語和主語之間的語序轉化功能。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課文朗讀比賽,在學生帶感情的朗讀中,其必會在“which”等連接詞前后進行斷句停頓,以不自覺形成一種閱讀注意與定語表達語感。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寫作,如由本節(jié)內(nèi)容延伸出來的“The one I love”主題,讓學生在自主運用和表達中真正掌握其用法。
除此之外,符合素質教育理念與新課程標準的、與九年級學段學生實際學情相結合的英語教學方式均可被運用于課堂中來,以在摸索、嘗試與不段改進完善中真正實現(xiàn)以生文本的、有效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李艷.初中英語課改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中),2016(08):119.
[2]歐樂平.新課改下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策略[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7(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