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霞
泰山,人們稱它為“五岳之首”。這既來源于盤古開天辟地的英雄傳說,又因?yàn)樗枪糯弁跫漓肷仙n的名山。泰山綿延起伏200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米,山峰突兀峻拔,雄偉壯麗。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望岳》中描寫泰山的名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千百年來一直被廣泛傳誦。1987年,泰山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名錄》。今天我們就沿著登山線路一起攀登泰山吧!
游覽泰山,必從岱廟開始。岱廟與北京故宮、山東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共同齊名天下。岱廟始建于秦漢時期,宋朝時擴(kuò)修,是歷代帝王的泰山行宮。歷代帝王登封泰山,先要在山下的岱廟內(nèi)舉行大典,然后登山。
廟內(nèi)古木參天,共種植有名貴樹種200余種,其中又以漢武帝親手種植的“漢柏”最為著名。走入岱廟,一座座巨大的石碑如同一扇扇大門矗立眼前,為你打開那些塵封的往事。岱廟清幽、靜謐,一棵棵古樹猶如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老人,為你講述著時代的變遷。
出岱廟,經(jīng)岱宗坊,開始上坡,從東路登山道,沿途共有王母池、一天門、萬仙樓、斗母宮、經(jīng)石峪、壺天閣、中天門等30余處景觀。及至中天門后,映入眼簾的便是“十八盤”。
傳說“十八盤”是一條天梯,凡夫俗子可經(jīng)此進(jìn)入天界。當(dāng)然這只是美好的傳說,然而要征服“十八盤”并非易事?!笆吮P”像一條通天的云梯,鑲嵌在兩座山崖的中間,從半山腰一直筆直地伸向天際。這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一共有石階1827級。雖然攀登“十八盤”困難重重,但也有人說泰山的雄偉盡在這攀登之中。
踏踏實(shí)實(shí)地走完那如登天般的云梯“十八盤”,南天門就聳立在眼前。站在南天門俯瞰四周,大大小小的山峰盡收眼底。南天門為閣樓式建筑,石砌拱形門洞,門洞之上題寫著“南天門”三個大字。紅墻映襯,黃色琉璃瓦蓋頂,氣勢雄偉。
南天門以上是泰山山頂?shù)膮^(qū)域,被稱作岱頂景區(qū)。由于海拔、氣壓、溫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南天門的景觀與山下迥然有別,堪稱奇妙。這里終年云霧繚繞,使人感到虛幻飄渺,渾然不知是人間天上,還是天上人間。
由于泰山的特殊地位,歷代文化名人紛至泰山進(jìn)行詩文著述,留下了數(shù)以千計的詩文刻石。其中著名的就有:秦統(tǒng)一封泰山李斯碑;漢武帝大一統(tǒng)無字碑;唐高宗武則天封泰山鴛鴦碑;康熙云峰碑刻……
其中最有名的要數(shù)泰山摩崖石刻,泰山摩崖石刻目前發(fā)現(xiàn)有1000余處,是迄今我國所有名山里數(shù)量最多、最為豐富的。其中有一處在泰山斗母宮東北方的一片近3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屏上,上面鐫刻著1400多年前的《金剛經(jīng)》的部分經(jīng)文,又稱“曬經(jīng)石”。這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最古老的摩崖《金剛經(jīng)》石刻,比現(xiàn)存的印刷本《金剛經(jīng)》還早300余年。
一邊攀登泰山,一邊欣賞沿途的石刻遺存,身臨其境,耳濡目染,讓人深深感受到自然與文化的雙重震撼。
黎明時分,站在泰山山頂,舉目遠(yuǎn)眺,便會看到太陽冉冉升起在天際。片刻間,金光四射,層林盡染;等到傍晚,漫步泰山山頂,夕陽西下,云海翻騰,便可見一道道金光穿云破霧,直瀉人間。
泰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一座蘊(yùn)藏美質(zhì)、激發(fā)靈感、觸動愛國情思的大山、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