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萬泉河水清又清,我編斗笠送紅軍,軍愛民來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
——這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擁軍情。
擁軍優(yōu)屬,擁政愛民?!半p擁”的精神內涵數(shù)十年來從未改變。雙擁工作,一直是軍隊和地方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軍隊支持地方建設,抗洪搶險、安保維穩(wěn)、扶貧濟困、助學興教;地方支持部隊和國防建設,送技術、法律、衛(wèi)生健康進軍營,為部隊解決生活等方面的困難。軍地共彈一曲軍民魚水情。
近年來,各地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緊貼強國強軍實踐,深入研究雙擁創(chuàng)建,積極開展新時代的擁軍工作,探索雙擁工作新路徑。作為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駐軍大省,廣東長期的雙擁實踐,形成了軍愛民、民擁軍的濃厚氛圍,雙擁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僅去年就接收安置了轉業(yè)干部4900多人、隨軍家屬1500多人,接收退役士兵23000多人。并為近萬名士兵提供了免費技術培訓。
雙擁工作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工作重點。在新的歷史時期,雙擁工作要廣泛進行全民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和擁軍觀念;支持軍隊的改革和建設,接收并妥善安置軍隊轉業(yè)和離退休干部、復員退伍軍人和隨軍家屬。部隊尊重地方政府,支持地方工作,維護社會秩序,積極支援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與公益事業(yè)建設,奮勇參加搶險救災,積極開展扶貧幫困活動等。
在新時期,我們要繼續(xù)高揚雙擁旗幟。站在新的起點上,做好雙擁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以十九大精神為統(tǒng)領,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強國強軍部署實踐,主動適應新時期軍隊改革的新形勢,探索新時期的擁軍之路。擁軍工作范圍很廣,內容十分豐富。其中,做好軍隊轉業(yè)干部的安置工作,助力退役士兵和隨軍家屬就業(yè),解決軍人子女入學難問題,推動解決好部隊官兵的后路、后院、后代“三后”問題,是擁軍工作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增強軍民凝聚力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因此,必須進一步提升擁軍的觀念和認識,把它納入各級黨政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范圍,形成全社會濃郁的擁軍氛圍,續(xù)寫廣東擁軍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