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強* 陳曉雨
(武漢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武漢,430079)
近年來,早期兒童教育備受關注,并被認為是提升教育公平,促進個體生命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在芬蘭,早期兒童教育既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也是國家核心課程改革的出發(fā)點。2016年,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了新的《早期兒童教育計劃》(以下簡稱《計劃》)?!队媱潯窂娬{保育和教學工作一體化,重視通過戲劇、表演等活動形式培養(yǎng)0~5歲兒童在思考與學習、文化理解與交流表達、自我保健與生活管理、多語言與信息通訊技術層次水平、參與和影響五個方面的能力?!?〕同時,《計劃》的頒布也意味著國家治理下的芬蘭早期兒童教育將會更加高質量、高標準化地發(fā)展。本文從頒布背景、主要內容以及特點三個方面對《計劃》進行介紹,以期為我國學前教育的發(fā)展帶來一些啟示。
隨著芬蘭國家核心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早期兒童教育的重要作用不斷凸顯。在此背景下,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基于其早期兒童教育發(fā)展的歷史積淀、時代呼喚與未來追求,頒布了新的《計劃》。
芬蘭以法律的形式來規(guī)范早期兒童教育、福利等工作,以保障兒童受教育的權利。例如,《兒童日托法》(1973)被修定為《幼兒教育法》(2015)后,明確了兒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權利、各類日托服務的標準、管理辦法及必須為兒童提供的教育支持。〔2〕《兒童家庭護理和私人看護法》(1996)堅持以國家財政和社會支持為主要資金來源,向日托機構提供經濟資助,向家庭提供護理津貼?!?〕《兒童福利法》(2007)則旨在確保兒童能夠享受公平優(yōu)質的早期教育,獲得安全的成長環(huán)境。〔4〕此外,芬蘭還頒布了《社會醫(yī)療保健法》(1992)、《教育人員資格要求》(1998)、《教職工資格要求》(1998)、《專業(yè)社會福利人員資格要求》(2005)、《社會福利法》(2014)等多項法律條文,對早期兒童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保健服務標準、公共資源配置等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為早期兒童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芬蘭早期兒童教育的發(fā)展歷程中,一直存在著“家庭養(yǎng)育觀”和“托幼服務觀”的“二元論爭”?!凹彝ヰB(yǎng)育觀”是從國家治理的角度出發(fā),由市政府提供財政支持,保障兒童的家庭教育或其他形式的家庭養(yǎng)育?!巴杏追沼^”則是基于兒童權利本位,倡導兒童享受社會機構的托幼服務,如參加日托中心、俱樂部、游戲小組等?!?〕“二元論爭”使芬蘭早期兒童教育出現了“高福利,低參與”的情況。一方面,芬蘭有著完善的家庭支持體系。它采取產假、育兒假、依據家庭收入減免稅收、教育津貼券等多項措施,使兒童能夠享有優(yōu)質的家庭護理。另一方面,芬蘭兒童的日托參與率(不包括家庭日托)明顯低于歐盟和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OECD的調查顯示,3歲以下兒童的日托參與率,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小于60%,其中挪威為54.7%,瑞典為46.9%,而芬蘭為27.9%;3~5歲兒童的日托參與率,許多國家已經達到或接近90%,北歐國家更是達到95%,而芬蘭僅為73.8%?!?〕可見,芬蘭0~5歲兒童的日托參與率較低,“高福利,低參與”的情況更是影響了芬蘭早期兒童教育的發(fā)展。為了解決這一現實矛盾,出臺新的國家早期兒童教育指導方針勢在必行。
早期教育影響兒童的終身發(fā)展,對兒童的認知、語言、情感與社交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芬蘭致力于打造高質量、充滿幸福感的早期兒童教育。為此,芬蘭進一步推進《幼兒教育法》的改革,為所有兒童創(chuàng)造平等的早期教育機會;依據年齡和發(fā)展狀況,為特殊兒童提供必要的個別支持,促進其健康幸福地成長;開展基于運動、藝術、文化遺產的教學活動,增進兒童對語言、宗教、歷史的理解等。〔7〕同樣,芬蘭政府重新審視了早期兒童教育的作用,并將其納入國家教育體系。未來,芬蘭還將從財政角度考察保育津貼和免費早期兒童教育的可能性,旨在提高早期兒童教育參與率的同時,提升早期兒童教育質量。為實現這樣的教育規(guī)劃,芬蘭亟需出臺更為具體的早期兒童教育指導方針。
《計劃》包括教育基礎與地方計劃、作用與目標、文化內涵、教學設計與實施、組織與支持、特殊兒童教育、評估與發(fā)展等七部分內容。因為《計劃》在教育基礎與地方計劃、特殊兒童教育、評估與發(fā)展三方面賦予了地方政府諸多權利與實施空間,所以在具體的內容中關于這三個方面的闡述相對較少。基于此,本文主要對《計劃》的作用與目標、文化內涵、教學設計與實施、組織與支持四部分內容進行介紹。
《計劃》的側重點在于關注0~5歲兒童的早期教育,促進兒童的終身學習與發(fā)展。為此,《計劃》參照芬蘭新一輪的國家核心課程改革,將早期兒童教育的目標確立為培養(yǎng)兒童的關鍵能力,即思考與學習、文化理解與交流表達、自我保健與生活管理、多語言與信息通訊技術層次水平、參與和影響五個方面的能力。具體內容如表1〔8〕所示。
《計劃》確立了芬蘭早期兒童教育理念的三個關鍵詞,即贊賞、開放和平等。在此理念的指導下,早期兒童教育成為以“生活經驗、互動和依戀”為要素,配合“合作結構與轉移實踐”展開的,融教學、保育為一體的活動。以“生活經驗”為出發(fā)點,建立兒童已有經驗與學習機會、文化感悟、能力發(fā)展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兒童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互動和依戀”來自兒童與同伴和教育人員的互動及與自然和社區(qū)環(huán)境的融合,它結合知識、技能、行為、情感、感知覺和思維等方面的學習內容,使學習成為一個集觀察、模仿、探索于一體的開放式活動?!?〕“合作結構與轉移實踐”是對“平等”教育理念的最佳詮釋,它強調不論性別、年齡、種族、語言、宗教、信仰、健康或殘障,家庭及其成員都應該參與教育活動,并通過合作的形式實現兒童從家庭教育到早期教育,再到學前教育的順利過渡?!?0〕同時,《計劃》的教育理念中蘊藏著芬蘭早期兒童教育的人文、生態(tài)和民主價值取向,它堅持把兒童當成完整的人對待,并在審美教育中讓兒童逐漸習得適應未來生活的健康行為方式,從而培養(yǎng)兒童的文化理解能力。
《計劃》以培養(yǎng)兒童的關鍵能力為總目標,將兒童的學習內容劃分為五個單元,分別是豐富的語言世界,多樣的表達形式,我和我們的社區(qū),我在環(huán)境中工作,成長、運動和發(fā)展,其主要內容如表2〔11〕所示。
1.豐富的語言世界
語言是兒童學習的對象和交流的工具。《計劃》指出,同一年齡段的兒童在語言發(fā)展的不同領域可能處于不同的階段,當兒童的語言能力和語言技巧在發(fā)展的關鍵期得到良好的教育支持時,便會產生語言身份?!?2〕兒童的語言身份主要指向人際交往、語言理解、口語表達、情景語言、記憶和詞匯及語言意識六個方面的技能。為培養(yǎng)兒童這六個方面的技能,教育工作人員需要采取相應的舉措。
表1 芬蘭早期兒童教育的目標
表2 芬蘭早期兒童教育的學習內容
在人際交往方面,教育工作人員要重視對兒童非語言信息的反饋,鼓勵兒童之間、兒童與教育工作人員之間的互動。在語言理解方面,教育工作人員要注重一致的文字處理與討論,對不同兒童使用不同的描述性或精確性語言,必要時使用圖片、實物等輔助溝通。在口語表達方面,教育工作人員要鼓勵兒童在不同情境下與成人對話,使用適宜的音調。在情景語言方面,教育工作人員要善于與兒童交談,培養(yǎng)兒童幽默的語言表達習慣,引導兒童學習口語和書面文本。在記憶和詞匯方面,教育工作人員要用多種方式介紹兒童文學作品,善于使用電影、聲樂等其他方式,加深兒童對詞匯的理解。在語言意識方面,教育工作人員要鼓勵兒童大聲朗讀,并引導其關注單詞和字節(jié),要逐步開展閱讀與寫作,激發(fā)兒童學習口語和書面語的興趣。
2.多樣的表達形式
多樣的表達形式可以促進兒童的學習與社交、思維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使兒童能更好地感知藝術、理解文化遺產,同時也為兒童提供了更多觀察、理解和建構周圍世界的途徑。多樣的表達形式主要包括音樂表達、圖像表達及口頭和身體表達三種。其中,音樂表達旨在為兒童提供音樂體驗,增強兒童的興趣以及與音樂的關聯(lián);圖像表達旨在發(fā)展視覺藝術中的兒童與其他視覺文化和文化遺產之間的關系;口頭和身體表達為兒童提供了體驗不同表達和交流的機會。在這一教育過程中,教育工作人員的引導和表達尤為重要。
在音樂表達中,教育工作人員要引導兒童體驗和傾聽聲音的環(huán)境,感知音調、音色;提供不同樂器供兒童擺弄、欣賞音樂;帶領兒童感受心臟、四肢和人體藝術;鼓勵兒童發(fā)揮想象力,自由表達音樂感受。在圖像表達中,教育工作人員可以給兒童拍照并和兒童共同欣賞;協(xié)助兒童練習觀察、解讀多種圖像;引導兒童運用多種工具、材料制作圖像,并解讀和分享他們對圖像的想法。在口頭和身體表達中,教育工作人員可以使用兒童文學作品、藝術品、戲劇、舞蹈、馬戲表演等多種方式,給兒童表達和展現自我的機會。
3.我和我們的社區(qū)
我和我們的社區(qū)包含了倫理道德、信仰理解、時間觀念和媒體教育四個方面。倫理道德對兒童的安全感和自我接納的發(fā)展至關重要,主要包括友誼與規(guī)則、正確與錯誤的分離、正義與恐懼、喜悅與哀悼等內容。信仰理解支持著兒童的文化認同和對文化遺產的理解,有利于幫助兒童構建相互尊重和包容的交往環(huán)境,主要包括自然環(huán)境、節(jié)日及重大事件、日常著裝與用餐習慣等內容。時間觀念使兒童逐漸具備反思現在和規(guī)劃未來的潛力,主要包括與個人、家庭、社區(qū)成員相關的過去,當前兒童感興趣的話題,職業(yè)角色扮演等內容。媒體教育則支撐著兒童在社區(qū)中的積極表達與行動,主要包括與生活相關的媒體內容、自己制作和使用媒體工具等內容。這一學習單元的重點在于擴大兒童在家庭之外的活動空間,豐富兒童的思考和行為方式。為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計劃》特別強調兒童學習中的小組討論和活動式教學。
4.我在環(huán)境中工作
早期兒童教育的任務之一是讓兒童學會觀察、分析和理解所處的環(huán)境,引導兒童在自然或社會環(huán)境中探索、工作。我在環(huán)境中工作這一學習單元囊括了數學思維、環(huán)境教育及技術教育三個方面的內容。這三個方面從兒童的經歷、已有經驗及生活環(huán)境出發(fā),強化兒童對數理知識的積極態(tài)度,培養(yǎng)兒童的歸納演繹能力,逐步將兒童培養(yǎng)成為思考者和學習者。數學思維主要包括數學觀察與表達,物體分類、比較與排列,識字與數字,地理與空間位置,幾何形狀與思維及思考和解決問題等內容。環(huán)境教育主要包括遠足活動,學會尊重動物與植物,節(jié)儉生活與回收資源,節(jié)約能源與保護環(huán)境及參與社區(qū)生活等內容。技術教育主要包括熟悉信息通訊技術設備并能安全使用,運用不同材料進行建構活動,創(chuàng)意解決環(huán)境問題等內容。
5.成長、運動和發(fā)展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障和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基礎。成長、運動和發(fā)展這一學習單元從運動健身、營養(yǎng)教育和健康與安全三個方面著手,著重培養(yǎng)兒童的自我保健與生活管理能力。具體而言,運動健身旨在鼓勵兒童以各種方式參與體育活動,體驗和享受體育活動的樂趣,進而發(fā)展兒童的身體機能,主要包括遠足活動,四季游戲,室內外鍛煉,健身課程,平衡、跑步、器械訓練及志愿服務等內容。營養(yǎng)教育旨在幫助兒童養(yǎng)成科學的飲食習慣,主要包括運用不同感官探索、了解食物,學習餐桌文化和飲食禮儀,討論與飲食相關的故事、歌曲等內容。健康與安全旨在幫助兒童養(yǎng)成安全意識,在遇到危險時有尋求幫助的能力,并能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安全地進行游戲活動,主要包括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作息、飲食和運動習慣等內容。
芬蘭的早期兒童教育既強調教育工作人員的引導與支持,也重視通過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促進兒童的整體感知和沉浸式學習。因此,《計劃》尤為注重對早期兒童教育的組織與支持。
學習型社區(qū)是芬蘭早期兒童教育的主要組織形式?!队媱潯分赋觯瑯嫿▽W習型社區(qū)必須從三個方面展開。第一,注重性別平等。社區(qū)環(huán)境設計必須綜合考慮人體工程學、生態(tài)學、空間照明和聲學等多重影響因素,在物理環(huán)境上保證其舒適性和安全性,〔13〕并以此為基礎,注重性別平等,保障所有兒童擁有感知周圍環(huán)境的權利,降低性別刻板印象對兒童發(fā)展產生的不良影響。第二,學習環(huán)境要多功能、多樣化?!队媱潯分赋觯杏讬C構的環(huán)境必須能夠支持多種教學活動的開展,如小組語言討論、體育活動探究、小組教學活動等。〔14〕同時,托幼機構之外的大自然、游樂場、圖書館、博物館等地方同樣可以作為重要的教育場所,應該積極加以利用,引導兒童感知本民族的文化遺產和民族特色。第三,教育過程要注重參與性和互動性。對處于早期發(fā)展階段的兒童而言,游戲既是一種生活,也是他們感知世界的方式。在游戲的過程中,使兒童成為積極的行為者?!?5〕因此,《計劃》倡導以戲劇為中介開展游戲活動,如角色表演、童話講述、即興創(chuàng)作等。芬蘭早期兒童教育力圖在豐富的環(huán)境刺激中滿足兒童語言、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多方面的發(fā)展需求。
合作是支持芬蘭早期兒童教育發(fā)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它指向托幼機構與家庭的合作。托幼機構和家庭之間應該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平等互動的關系,雙方可以分享早期兒童教育的經驗,采取統(tǒng)一措施鼓勵兒童的進步,也可以共同參與設計信息通訊技術教學,尤其是在兒童從家庭教育轉入其他形式的日托教育或過渡到學前教育的階段,合作產生的積極效應更為明顯?!?6〕另一方面,《計劃》主張多學科的合作。通過教育、心理、醫(yī)學、警務、營養(yǎng)、管理等學科間的合作,更加全面地評估兒童的發(fā)展水平,并為其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此外,托幼機構要積極與負責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等地方的文化事務人員合作,達到增加學習環(huán)境多樣性的目的,從而促進兒童的全面發(fā)展。
《計劃》一經頒布,便在芬蘭教育界引起了強烈反響。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主任烏拉萊恩(Ulla Laine)認為,《計劃》的頒布與實施標志著芬蘭早期兒童教育正在穩(wěn)步前進。本文在對《計劃》的主要內容進行闡述后,針對《計劃》的特點做了相應的分析,以期為我國學前教育的發(fā)展帶來一些啟示。
早期教育階段是人的各項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優(yōu)質的早期兒童教育對人未來的發(fā)展有著積極作用。芬蘭的基礎教育被譽為世界上落差最小的教育。追根溯源,這與芬蘭早期教育階段的良好奠基密不可分。
芬蘭的早期兒童教育并非一個獨立運行的系統(tǒng),它與整個教育體系、人與社會發(fā)展的未來走向緊密關聯(lián)。《計劃》作為芬蘭早期兒童教育最新的指導性文件,從國家層面闡釋了早期兒童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益。同時,《計劃》也力圖通過教育實現兒童利益最大化,公平有效地促進兒童的學習與發(fā)展,提升兒童的幸福感。
芬蘭的早期兒童教育非常注重童年的內在價值,力圖在真正意義上把童年還給兒童。作為芬蘭早期兒童教育的全國性指導文件,《計劃》不僅讓兒童能夠擁有平等的受教育權,更讓童年真正歸屬于兒童本人。
一方面,《計劃》踐行了兒童本位的教育理念。芬蘭的早期兒童教育基于兒童視角,讓每一位兒童都有權利享受絕對安全的童年生活,拒絕任何形式的欺凌、暴力或種族主義;讓每一位兒童都對自身獨特性和自我價值有一定的認識,有權利表達自我,能收獲尊重和認可。在教學過程中,不拘泥于特定教法或學法,針對不同的學習單元,選用專門的工作人員,以引導、沉浸式體悟、小組討論、實踐活動等不同方式,幫助兒童發(fā)展各項關鍵能力。
另一方面,早期兒童教育獨立于芬蘭義務教育體系之外,卻又與其成功接軌。早在2014年,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就頒布了《國家學前核心課程》,而《計劃》是對《國家學前核心課程》的進一步延伸。《計劃》減少了《國家學前核心課程》在關鍵能力方面要求培養(yǎng)兒童“多識字能力”的內容,重新定義了0~5歲兒童需具備的關鍵能力,并開發(fā)了適合0~5歲兒童的學習內容,更加強調為兒童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適宜探索的學習環(huán)境,減少了教育工作人員的干預,賦予了兒童更多的探索空間,全面詮釋了兒童本位的教育理念。
兒童對世界的感知呈現出零散而具跳躍性的特點,這意味著較中小學生而言,處于早期發(fā)展階段的兒童需要更加豐富的環(huán)境來培養(yǎng)其思維、語言、社會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队媱潯泛芎玫乜紤]了這一點,倡導以融合教育的方式來支持兒童的整體發(fā)展。
首先,跨領域培養(yǎng)兒童的關鍵能力?!队媱潯分械慕虒W設計與實施部分以交叉融合的方式支持兒童的關鍵能力發(fā)展。例如,在各學習單元中均提到,使用電影、聲樂、兒童文學作品、角色表演和媒體工具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各學習單元的具體學習目標指向雖然有所不同,但整體上都是旨在促進兒童文化理解與藝術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其次,跨場所拓展兒童的學習環(huán)境。芬蘭的早期兒童教育并不局限于各類托幼機構,而是將生活社區(qū)、大自然、圖書館、博物館等作為兒童探究學習的重要場所。芬蘭的早期兒童學習環(huán)境更加傾向于社會中的真實場景,在多樣化的場所中尋找兒童世界與現實生活的平衡點,既滿足兒童的發(fā)展需求,又有利于兒童適應社會,成長為未來公民。最后,加強托幼機構與兒童家庭的合作。優(yōu)質的早期兒童教育必須有高質量的教育工作人員和高效的合作機制做保障。芬蘭的早期兒童教育特別注重教育工作人員的多樣化,包括職業(yè)資格證和個人才能的多樣化。同時,《計劃》支持控制小組教學的比例,增加托幼機構與兒童家庭之間分享交流的機會,幫助兩者形成相對一致的教育理念,從而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措施促進兒童的發(fā)展。
早期兒童教育的發(fā)展僅靠國家出臺的法律法規(guī)是遠遠不夠的。芬蘭在出臺《計劃》的同時,還要求地方政府同樣制定和調整適合本地兒童發(fā)展的教育計劃,加大對早期兒童教育管理、評估和發(fā)展的改革,尤其注重對教育工作者、小組活動、教學工作方法、學習環(huán)境的監(jiān)督、審查和評價。
了解和分析芬蘭《早期兒童教育計劃》,并從中汲取適宜的早期兒童教育經驗,將有利于促進我國學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