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相豪
5月5日下午,我們一行來到攸縣鸞山鎮(zhèn)桃花源風景區(qū)。進入景區(qū),一直踏著臺階往下,走了很長一段,便進入通往仙人橋的七里峽,拐了彎,突然看到有幾道山泉飛流直下,非常壯觀震撼。
再往下走了一段,邊走邊看,七里峽居然是一道曲曲折折、幽幽險峻的峽谷,沿路有許多大大小小、忽明忽暗的飛瀑流蘇!溪水清澈,碧綠如翠,巖壁上各種樹木蔥蘢,枝葉繁茂,密密匝匝。有些植物牽藤繞蔓,爬纏在樹身上,似乎難以割舍。峽谷里空氣濕潤,負氧離子充足,新鮮得令人沉醉。
走著走著,突然聽到雷鳴般水聲,往下看去,溪水積在深潭里,潭邊有幾塊巖石阻隔,分道揚花,越發(fā)激越澎湃,激起雪浪,滾滾而去,勢不可擋。一個披著長發(fā)穿著白色衣裙的女士,像孩子般張開雙臂,一副擁抱瀑布的模樣!白色衣裙被雪浪映襯得格外鮮艷,衣裙臨風起舞,恰似峽谷飛來一只美麗的白鶴。幾只小鳥,驚疑地飛過頭頂,躲進巖石叢林中。
心里一直盼著一睹仙人橋的風采,盡管走了很長一段路,但一點不覺得累,又拐了好幾道彎,終于見到仙人橋壯觀容姿。所有堅持到達的作家們都很激動,手機、相機一片咔嚓聲,生怕留下遺憾。我很幸運,在雜志社秀麗編輯的熱心幫助下,也在此留下難得的美照,讓我定格在這樣一個神奇的美景之中。我在橋下駐足良久,仔細觀察著。橋兩邊山巖陡峭,如刀鋒切割一般,右邊巖壁上刻著“仙人橋”三個蒼勁有力的大紅字,從字體看明顯是現(xiàn)代人刻上去的。這時,不知哪一位同行智者發(fā)出一聲感嘆,“人真是太渺小了,連一塊兒巖石都活不過!”我久久凝視這些巖石肌膚,巖面如妙手點化,斑紋千奇百怪;歷經(jīng)千年流水浸潤,呈現(xiàn)縷縷美麗的花紋,鬼斧神工,卻沒有留下一絲斧琢的痕跡;深褐、橘紅、赭黃、深淺不一,卻又渾然一體,仿佛是一本厚厚的天書,無字無語,卻在默默地述說著昔日的故事。這讓我頓生一種敬意,也頓悟了人生,人生歷經(jīng)歲月的歷練,不是也更加成熟,更加從容淡定嗎?
從橋下往上看,仙人橋是個天然拱橋,是地殼變動,巖溶塌陷,天造地設(shè)形成的奇觀。據(jù)資料顯示,橋高60米,長5米,兩頭寬1.5米,中間僅有0.6米。相傳上古時代,這里原為石山,阻擋溪流,上游滯水成災(zāi),下游土旱地裂,民不聊生。八仙之首鐵拐李仙師路過這里,得知此情,決心為民消災(zāi)除患。他面對阻攔溪水的山石,大喝三聲,舉起禪杖朝石山一鑿,頑石洞穿,水流暢通,石橋呈現(xiàn)。上下游的老百姓不再遭受旱澇之苦,仙人橋由此得名。細看,橋的兩端是懸崖絕壁,橋身凌空飛架,極為險峻,令人心驚膽戰(zhàn)。如清朝著名進士洪浩曾對仙人橋這樣描述:“兩峰對出碧云中,一水潺潺路絕通。好似女媧留片石,補天未已補山空?!绷攘葞拙洌┟钗┬?,出神入化,呈現(xiàn)出仙人橋之神奇。
那天返回時,已是夕陽西下,驀然回首,那神奇美麗的仙人橋啊,已籠罩在橘紅色的霞光之中!
責任編輯:蔣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