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湛林
久聞六堡茶美譽,筆者偶得機緣,隨同調研組來到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稱的梧州市考察,在六堡茶制作技藝體驗館內,訪問了六堡茶制作技藝代表性第六代傳承人石濡菲。她是集茶葉種植、研發(fā)、生產、加工和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yè)——蒼梧縣六堡鎮(zhèn)黑石山茶廠廠長,茶廠經營的“濡菲”牌六堡茶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石濡菲是2014年榮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六堡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韋潔群的小女兒,從小對采茶、制茶耳濡目染的她從事六堡茶行業(yè)至今已有10多年了,先后獲得過梧州、廣西“五一勞動獎章”,2017年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吸取傳統(tǒng)制茶精華
進入體驗館茶廳,仿佛進入了六堡茶的世界,用籮筐、竹籃、簸箕、干葫蘆、玻璃瓶等盛裝的各種六堡茶葉、茶芽、茶餅、茶梗、茶殼井然有序地擺放在四周的茶架上。
在蒸氣渺渺、茶香飄飄中,幾杯湯色紅濃、香氣陳醇的六堡農家茶下肚,只覺滋味甘醇、口感爽滑,一路上的顛簸勞累全都消失,我不由得心里暗嘆六堡茶的奇妙效用。面前穿著一身清雅旗袍的石濡菲一邊手法嫻熟的沏茶,一邊神采奕奕的談起她的六堡茶緣。
“我外公、外婆在茶廠工作,母親17歲就在茶廠里制茶?!?976年,石濡菲的母親韋潔群被鄉(xiāng)里安排到六堡公社茶場工作,從茶樹種植,新茶園開發(fā)、栽培管理、低產茶園改造、六堡茶茶葉初制、精制加工等方面,努力學習,積極從實踐中探索技術、積累經驗。以茶為媒,韋潔群結識了勤懇的六堡公社茶廠廠長石柱斌。1981年,在六堡公社茶場,他們舉行了集體婚禮,六堡茶見證了他們信任與忠誠的愛情。1988年,六堡公社茶廠因經營不善倒閉,韋潔群夫婦離開了公社茶廠搬遷到塘平村,開始經營客貨運輸生意及日用品雜貨。期間,瑤胞們生活拮據(jù),韋潔群夫婦經常贈送鹽、糖、面條等給貧苦百姓,瑤胞們知恩圖報,來年采茶時總會挑著新茶葉到韋潔群家酬謝,而韋潔群則會如數(shù)把錢算給瑤胞。就這樣,韋潔群從未間斷與六堡茶的親密接觸。伴隨著3個女兒相繼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更多的歡樂,她們一起上山種茶、采茶,唱著山歌炒茶、揉茶,特別是小女兒石濡菲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制作六堡茶的技藝日益長進。10多年來,她隨母親走遍了六堡鎮(zhèn)村村寨寨、山山水水、溝溝谷谷,了解土質特點,掌握每個節(jié)氣的氣溫、濕度規(guī)律以及各村寨的制茶技藝。逐漸掌握了六堡茶種植、管理、采摘、制作、鑒評、包裝、儲存、銷售等每個程序及傳統(tǒng)正宗工藝,從而成為茶場里吸取傳統(tǒng)制茶精華技術最熟練的小姑娘。
不遺余力傳授制茶技藝
300多年前,一條“茶船古道”讓一座小鎮(zhèn)繁榮起來,六堡,雖是茶名,卻成了這里的地名和文化符號。據(jù)了解,六堡茶從清朝至今每年大量出口東南亞和港澳臺地區(qū),在這些地區(qū),六堡茶聲譽卓著,這也得益于當時興旺的水路運輸。每一個產茶季節(jié),六堡產出的大量優(yōu)質茶葉,從六堡的合口街碼頭裝上尖頭船,經梨埠換大木船,進入賀江,經封川江口,進入西江之后再經都城裝卸到大船中,運送到廣州,再轉口南洋和世界各地,這就是當年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六堡茶造就了熙熙攘攘、舟楫往來的“茶船古道”,同時也見證了六堡茶的輝煌。
近年來,隨著梧州市和自治區(qū)政府大力扶持發(fā)展六堡茶,六堡茶的名氣越來越大,石濡菲意識到遇上了天載難逢的發(fā)展機會。從2005年開始,母親韋潔群依靠客貨運輸收獲的“第一桶金”及其幾十年在六堡茶廠工作的技術和經驗,充分利用塘平村黑石山茶的資源,在塘平村辦起了六堡黑石山茶廠。石濡菲和母親共同管理、忙生產、跑銷售,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親力親為,黑石山茶廠逐漸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茶廠,發(fā)展成為在六堡鎮(zhèn)乃至蒼梧縣小有名氣和規(guī)模的企業(yè),不僅安置了附近農民就業(yè),還帶動周邊不倚、公坪、四柳等村的農民廣泛種植六堡茶。
石濡菲身上有一股韌勁,一直致力于傳統(tǒng)工藝六堡茶的傳承、發(fā)展、保護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認真鉆研,在六堡茶種植、生產、研發(fā)中深入探究,不斷改進制茶技藝,務求提高成品質量。2006年,石濡菲接管了黑石山茶廠,并擔任廠長,她努力學習并普及傳統(tǒng)六堡茶的制作技藝。依靠多年的經驗積累,總結形成了一套種植、管理、采摘、制作、鑒評、包裝、儲存六堡茶的秘籍。在穩(wěn)固的基礎探上索新的生產工藝,她始終堅持以六堡原種有機茶葉作為六堡農家茶的用料標準,對收購的新鮮茶青要求非常嚴格,用最優(yōu)良的原材料,生產出上等的農家六堡茶。潛心研究開發(fā),慢慢悟出了一套六堡茶制作生產的獨特見解,并由此自主研發(fā)了迎合大眾口味的紫芽茶、七月七茶、玄米六堡茶、隨心袋泡茶。
石濡菲一邊探索出陳創(chuàng)新,一邊不遺余力傳授制茶技藝,每年在茶廠內開設培訓班,言傳身教,和母親一起把六堡茶的制作技藝一一傳授給村民們,還定期在茶廠舉辦六堡茶制作技藝競賽。2016年還與當?shù)氐诙殬I(yè)學校合作,在茶廠開設六堡茶制作技藝培訓班,讓在校學生有機會可以親自動手制作六堡茶。2017年石濡菲出任廣西職業(yè)學校茶專業(yè)講師,定期為高校茶專業(yè)學生授課,并開展生動的實踐課程,讓學生們能把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十多年來累計培訓、指導人數(shù)逾千人,以公司+農戶的模式扶持手工制茶的農戶有50多戶,以合作社的形式培訓了30多戶農戶成為本村的傳統(tǒng)制茶能手。
石濡菲大量收購當?shù)氐牟枨?,在培訓班里面挑選技術過硬的學員擔任茶廠的生產技工和技術員,努力提高傳統(tǒng)六堡茶的制作技藝?,F(xiàn)今,黑石山茶廠的業(yè)務蒸蒸日上,“濡菲”牌六堡茶聲名遠播,生產出來的產品無論從外形還是口感上都出類拔萃,暢銷全國各地,給當?shù)貛砹硕愂蘸透嗟木蜆I(yè)機會,并且調動廣大村民的積極性,帶動更多的村民富裕起來。
玉手輕搖,湯色紅濃,呈琥珀色的瓊漿玉液落杯入懷,滋味濃醇爽口,心中不禁贊嘆制茶好手藝,泡茶妙功夫,一泡六堡茶,能泡十幾次,就像六堡人的性格,柔韌,綿長。走進黑石山茶廠生產工作間,石濡菲穿著最樸素的制茶服,一頭長發(fā)挽起,站在高溫的炒鍋前,赤手在炒茶鍋中不停翻炒著茶葉,滾燙的茶葉在她的掌心中不停地旋轉。旁邊熊熊的爐灶上是一口口大鐵鍋,鐵鍋上圓柱體的蒸箱里面放滿了干燥后的茶葉,大約要上蒸2小時,才可出箱壓餅成型或自然狀態(tài)下陳化。一間間樓房放著各個工序的六堡茶半成品,完成全部工序的六堡茶陳茶一堆堆、一袋袋,滿室香氣彌漫。多年來,石濡菲母女倆一直堅持采用殺青、初揉、漚堆、復揉、烘干、分類、冷發(fā)酵、干燥、上蒸、陳化,這樣制作六堡茶最傳統(tǒng)的技術工藝。
吸引眾多海內外游客
如何讓沒有銷售網點的六堡農家茶走出去,成了石濡菲最頭疼的事。四處托賣,卻銷量甚微,還好,這些采用傳統(tǒng)工藝制作的六堡茶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收藏的時間越長,味道越純,它的價值就越高。功夫不負有心人,市場終于給石濡菲母女倆豐厚的回饋。由于茶葉的原料及制作工藝都源白六堡茶原產地,2009年6月,六堡茶制作技藝被列入首批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韋潔群被評為六堡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稱號,是廣西唯一獲此殊榮者。韋潔群說,這是梧州人的榮譽,是六堡茶的榮譽。得知自己純手工制作六堡茶的技藝得到肯定后,韋潔群便決定擔起傳承人的責任,把這種純手工制作的技藝傳給小女兒石濡菲,石濡菲也得到了自治區(qū)的認可,成為第六代傳承人。
歷史上“茶船占道”聞名遐邇,如今借“一帶一路”建設東風,梧州積極謀劃振興六堡茶重新走出去?!皝恚?!嘗嘗我們的‘六堡農家茶,這是六堡人采制的六堡茶?!痹诘谄邔弥袊粬|盟博覽會展示廳上,石濡菲帶著自家制作的六堡農家茶,熱情地向前來的東盟各國客商展示。茶香邀遠客,請友共品茗。一籮籮、一袋袋農家六堡茶陳列在展位前,沒有過多的精美包裝,盡顯原生態(tài)。在博覽會上,這些獨具風味的“紅濃陳醇”六堡農家茶得到了不少外地客商的青睞,帶到展銷會上的茶葉銷售一空。
山東省的茶商王老板品嘗到甘醇爽口,湯色紅濃、透亮,泛出橄欖味的陳年六堡農家茶后,激動地一口氣把余下的幾百斤六堡農家茶全部定下采購合同。俄羅斯客人馬克西姆見到外形茶條壯重、色澤黑褐油潤、內質香氣醇陳、湯色紅濃純凈似琥珀色的六堡茶,如獲至寶,于是決定大量購買到俄羅斯銷售。馬克西姆豎著大拇指對石濡菲說:“你一定行,我會是你國外的第一個經銷商?!眮碜择R來西亞的女茶商趙老板,親自到六堡鎮(zhèn)黑石山茶廠品茶并住下來,她感嘆:從未喝過這么多這么好喝的六堡茶,要郵寄回去給親人朋友們喝,還說六堡茶在馬來西亞是當藥材用的。趙老板承諾,不久的將來,她還要帶著商人團來中國六堡鎮(zhèn)品茶。
不僅為了擴大銷售量,將原汁原味的六堡茶推向全國各地、推向全世界,這也是石濡菲和她母親的意愿。石濡菲在六堡茶的原產地建立了一個3000多平方米的純手工作坊與文化生態(tài)旅游于一體的廠房,新開辟了100多畝的有機茶園,還建立一個可供游客參觀的六堡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文化展示館。她首先在政府有關部門指導下著重在生產場所、生產設備、檢驗設備等幾個方面向QS認證靠攏。在2011年,茶廠就通過了QS認證、有機認證,并注冊了屬于自己的六堡茶品牌商標“濡菲”。在石濡菲的帶領下,茶廠于2012年相繼獲得六堡茶制作技藝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和梧州市文化產業(yè)示范基地、“婦字號”示范基地、區(qū)級先進集體、國家級巾幗示范基地等榮譽,在眾多的六堡茶企業(yè)中,是唯一一家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的企業(yè),并于2014年9月列入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她在梧州市市區(qū)中心建立了500多平方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六堡茶博物館以及傳統(tǒng)工藝六堡茶制作技藝體驗館。多次在中央電視臺、廣西電視臺、廣東電視臺、廣西日報、華夏地理雜志等新聞媒體接受采訪,大力宣傳傳統(tǒng)六堡茶的制作工藝以及傳承的文化。并為全國遠程教育辦公室拍攝了與六堡茶相關的黨員教育宣傳片且成功人選中國組織部記錄片展播庫,積極踴躍配合相關部門參加各種非遺傳承工作與社會公益活動,參加了天津、山東臺兒莊、濟南、上海、南寧等地舉辦的全國非遺展覽會,以及中國東盟文化國際論壇、全國非遺日、馬來西亞第30屆華人文化交流藝術節(jié)等一系列活動。
爭當新時代干事創(chuàng)業(yè)先鋒
石濡菲時常想:當選政協(xié)委員是我無上的榮譽,“政協(xié)委員”這個身份使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石濡菲在發(fā)展壯大企業(yè)的同時,大量吸納本地剩余勞動力近千人,安排到六堡茶的種植、研發(fā)、生產、加工、包裝和銷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為龍圩區(qū)經濟社會和諧發(fā)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石濡菲發(fā)現(xiàn),茶廠原有設施設備是在傳統(tǒng)實業(yè)模式下打轉,缺乏靈活性和生命力,深思熟慮后提出了以六堡茶文化為中心的生態(tài)茶園建設理念,讓茶廠從傳統(tǒng)的制造業(yè)轉型為綜合性的茶文化服務企業(yè)。首先由企業(yè)出資擴大規(guī)模,增設一系列服務和基礎設施,將茶園在原有基礎上打造成一個可供游客觀賞的生態(tài)觀光茶園,附設一個茶文化農家樂體驗中心,接著在生產車間內增加相應的傳統(tǒng)工藝生產線,即增加成品茶產量的同時也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軟硬件全方位升級,整體提升茶園的品位和調性。她的建議得到了地方政府重視,預計建成后的茶園將是一個集產茶和觀光為一體的茶文化服務基地。
石濡菲在做好六堡茶傳承事業(yè)的同時,還經常參加公益事業(yè),作為梧州、廣西、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自治區(qū)級“非遺”傳承人,本地的致富能手,婦女代表,政協(xié)委員,她關心民生,關注弱勢群體,并盡其所能為他們捐款捐物。石濡菲常說,人在世上,要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最實在的就是幫助人,力所能及,為社會做一點有益的事。她熱心公益事業(yè),十分樂于助人,當?shù)弥录彝コ霈F(xiàn)困境,她二話不說,出錢出力救同事于水深火熱之中,還為同事向茶廠工會申請“困難職工補助”,盡可能地幫助同事從困境中走出來。這些年來,為了讓困難群眾能早日脫貧奔小康,她給災區(qū)群眾、貧困戶、貧困學生和孤寡老人等捐錢捐物累計15多萬元,為家鄉(xiāng)修路搭橋建廟等共計捐款20多萬元,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精神財富,而對其最好的傳承莫過于將其進行保護,為其提供生存土壤,讓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更加發(fā)揚光大。“六堡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不能丟,我有責任保護、傳承好它,讓傳統(tǒng)技藝代代相傳?!笔Ψ普f。一批批像石濡菲這樣具有強烈開拓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戰(zhàn)略發(fā)展思維的民營企業(yè)家和實干家,展現(xiàn)出爭當新時代干事創(chuàng)業(yè)先鋒的寶貴精神,他們發(fā)揮白身優(yōu)勢,壯大企業(yè)、關注民生、回報社會、實現(xiàn)員工、企業(yè)、社會的共同進步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如今,有著1500多年歷史的梧州六堡茶已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并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六堡茶國家標準也于2017年1月起正式實施,品牌知名度及市場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石濡菲按照有機農業(yè)的方法進行種植、生產、加工成為無污染、純天然的有機茶葉。她提出“質量生命,品牌為先”來要求自己,以QS認證制度標準規(guī)范自己。讓企業(yè)生產出讓消費者喝得放心,喝得舒心的茶葉。石濡菲從始至終以制作有機茶葉作為六堡農家茶標準,因而對收購的新鮮茶葉要求較為認真嚴格、做到一絲不茍,她說肥料超標的茶葉帶堿懈味,鑒別方法是泡上一杯,呷一口,再把茶底晾至隔夜再觀察湯色葉底就什么都知道了。石濡菲潛心六堡農家茶的研究開發(fā),與同事們相互切磋,交流經驗,在東盟博覽會召開前夕,她們嘗試創(chuàng)新傳統(tǒng)制茶工藝,半夜里想到一些新點子,一骨碌爬起床,反復試驗,多次品嘗,終于以陳茶中的新品種在博覽會展示,得到了外國游客的認可。
近年來,國內建起了一些生態(tài)旅游茶園,這是一種新型的“茶業(yè)+旅游業(yè)”性質的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模式。依托“茶船古道”,六堡鎮(zhèn)正在建設六堡茶歷史文化展示區(qū)和文化體驗區(qū),打造特色旅游名鎮(zhèn)之際,石濡菲決心建立白己的茶園基地,目前種植六堡茶樹500畝,讓黑石山茶廠以“茶廠+基地+農戶”的模式擴大茶葉種植規(guī)模,同時逐步把目光投向農家特色旅游業(yè)的開發(fā)。
六堡鎮(zhèn)漫山遍野的茶園蔚為壯觀,全鎮(zhèn)幾乎家家戶戶種茶,塘平村屬于種茶的大村,石濡菲在黑石山茶廠旁邊建設農家茶園,發(fā)展茶園生態(tài)游產業(yè),打造融學茶技、觀茶道、品茶韻、賞山景于一體的鄉(xiāng)村生態(tài)休閑游。茶園里養(yǎng)土雞,周邊種菜園、筑魚塘,開發(fā)集采茶、制茶、品茶與吃、住、樂于一體的農家樂休閑旅游初具規(guī)模,遠道客人慕名前來,親身體驗到種茶、采茶、制茶、品茶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