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華南構造—成礦單元劃分

2018-12-04 09:11楊明桂祝平俊王光輝
上海國土資源 2018年4期
關鍵詞:南嶺揚子南洋

楊明桂,祝平俊,王光輝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江西·南昌 330002)

華南地區(qū)構造單元劃分自20世紀以來經歷了由槽臺到板塊的轉變,形成了構造域、板塊、陸(地)塊、造山帶、隆起帶、坳陷帶、盆地的劃分體系。成礦單元的劃分則以構造單元為基礎,結合區(qū)域成礦特征,形成了成礦域、成礦省、成礦帶、成礦亞帶的劃分體系,并依此進行了區(qū)劃,已得到廣泛應用。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自2015年以來,通過《華夏成礦省華南洋—濱太平洋構造演化與成礦作用》研究,依托已有的劃分體系,根據(jù)最新地質資料和新的認識,對構造—成礦單元的具體劃分進行了重要調整,現(xiàn)提出來與地質界同行們商討。

1 構造要成礦域

構造—成礦域的劃分把區(qū)域地質構造—成礦研究創(chuàng)新性的提升到全球構造—成礦的領域,具有重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我國構造域的劃分由黃汲清等(1945,1977)最早提出并得到廣泛應用。程裕淇主編的《中國區(qū)域地質概論》一書中,楊明桂在黃汲清按大洋動力體系劃分的顯生宙以來古亞洲、特提斯、濱太平洋等三大構造域的基礎上,新建了古華夏構造域,范圍為我國南部,奠基于揚子、華夏兩個古板塊之上,但未獲地質界認同。陳毓川等以構造域為背景,并強調秦祁昆洋的獨特性與重要性,將全國劃分為古亞洲、秦祁昆、特提斯、濱太平洋等4個成礦域,作為全國4個一級成礦單元,奠定了我國一級構造—成礦單元的劃分基礎。作者認為遼闊的揚子、華夏板塊的地質構造特征及其發(fā)展演化以及成礦作用與古亞洲、秦祁昆、特提斯構造—成礦域雖有一定聯(lián)系,但仍有明顯差異?,F(xiàn)有的劃分也意見不一,有的歸于古亞洲域,也有的將西部歸于特提斯域,東部歸于濱太平洋域。對此,作者等經過一段時期以來的研究,在厘定晉寧期華南洋基本輪廓的基礎上,提出了建立古華南洋構造—成礦域的意見(圖1)。

圖1 中國構造成礦域區(qū)劃與華夏成礦省區(qū)位略圖Fig.1 Sketch map of the tectonic-metallogenic domain division and the Cathaysian metallogenic province geography in China

1.1 晉寧期華南大洋的輪廓

作者通過晉寧期華南洋瀏(陽)德(興)歙縣窗口區(qū)(楊明桂等,2015)和欽杭結合帶與欽杭成礦帶(楊明桂等,1997、1998)的研究,在基本闡明了華南洋及其陸緣弧盆在華南東部的定位及結構的基礎上,進而認識到,華南洋不是一個局限于華南東部的小洋盆,而是東連原太平洋,西至欽州灣后,很自然地經北越長山盆地北緣達紅河、瀾滄江一帶。舒良樹在《南嶺地區(qū)晚中生代花崗巖成因與巖石圈動力學演化》(周新民主編,2007)一書中指出,早古生代與晚古生代連續(xù)沉積的“欽防海槽的南西西延伸方向上,與南哀牢山的藤條河海盆和北越的長山河盆相連”?!皻J防海槽—北越長山盆地是隔離印支陸塊與華南陸塊的重要構造單元”。這里未發(fā)現(xiàn)中新元古代板塊活動的遺跡,但不難理解,這 種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地質特征反映了這是被覆蓋的揚子板塊與華夏板塊的分界。據(jù)范承鈞研究指出(程裕淇主編,1994):“瀾滄江以西,中—新元古代尚屬大陸范疇,雅魯藏布江與瀾滄江間為一中間陸塊,該中間陸塊的瀾滄群和揚子陸塊西緣的大紅山群的火山巖都具有大陸邊緣島弧火山巖特征。二者之間即為從中元古代開始的元古大洋”。同時,他還指出:“紅河帶是一條被掩蓋了的晉寧期板塊潛沒帶,推測結合帶在思茅盆地與屬于揚子基底的蘭坪盆地之間”。由此,可以初步認為晉寧期時欽杭結合帶—紅河結合帶—瀾滄江結合帶是聯(lián)為一體的,總體呈向南彎曲的弧形結合帶。

陸松年等(2003)在Pisarevsky等Rodinia超大陸復原圖的基礎上,編制的中國主要陸塊在Rodinia超大陸匯聚過程中可能的位置圖顯示圖2揚子、華夏板塊是元古泛大洋中的兩個小成員,只是本書作者將二者的位置做了個顛倒,不是華夏北、揚子南,而是北側為倒三角形的揚子板塊,南側為現(xiàn)已裂解的華夏板塊,其間為遼闊的中新元古代華南大洋,也可以分為欽杭東華南洋與瀾滄江—紅河西華南洋。

晉寧期華南洋輪廓的構建為古華南洋動力體系及其構造—成礦域的建立提供了支撐。

圖2 中國主要陸塊在Rodinia超大陸匯聚過程中可能的位置Fig.2 The possible locations of the major landmass in China during the processes of Rodinia supercontinent convergence

1.2 古華南洋構造—成礦域的輪廓

圖3 古華南洋與古華南洋構造—成礦域輪廓圖Fig.3 Contour plots of the Paleo Huanan Ocean and Paleo Huanan Ocean tectonic-metallogenic domain

中新元古代形成的揚子板塊,在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裂解消減大于增生。但仍有較大規(guī)模,總體以上揚子為核心,呈向南突出的舌狀,東及朝鮮半島南部,西至北羌塘,還有可能西延。構成了華南大陸的主體。

華夏板塊于晉寧運動基本固結,旋于青白口紀晚期以來,迭經裂解,已經十分支離破碎。經近幾十年來研究,現(xiàn)在已有較多依據(jù)證明它曾有較大規(guī)模。李春昱等(1982)劃分的華南—東南亞板塊,東及韓國南部、日本本州島島以南、印支半島,南至印度尼西亞島弧帶。此后,建立的華夏板塊除信江錢塘地塊、廣豐地塊、瓊南微陸塊、印支地塊為其殘體外,東南加里東期造山帶根部的浙西(古元古界八都巖群)、閩北(古元古界大金山巖組、古元古界天井坪巖組)、云開(古元古界天堂山巖組)、海南省中部(中元古界抱板巖群)都有古元古界或中元古界中深變質基底巖層出露。在南海海域西沙群島西永井中于1371m深處見到片麻巖,石英巖,Rb-Sr 等時線年齡值1465Ma 程裕祺,1994),也為中元古界,與揚子板塊共同組成了古華南洋構造域。該板塊于新元古代(815Ma)前后裂解后,仍有較大規(guī)模,至新生代南海盆地擴張,遭到徹底解體。根據(jù)南海高精度重磁資料信息(方迎賁,2002)和金慶煥(2002)研究,除南海北部陸坡斷陷區(qū),印支地塊和西沙地塊具有前寒武紀變質基底外,南沙永暑—太平地塊,也屬于古老的地塊碎塊。

1.3 太平洋構造—成礦域及其復合特征

濱(西)太平洋構造—成礦域是歐亞板塊與古太平洋板塊相互作用,不斷發(fā)展演化的產物,其活動始于中侏羅世的燕山運動,其構造以遼闊的新華夏構造體系為主體。作者認為,該域宜分為以溝弧盆組成的陸緣造山帶和陸內活化造山帶兩大巨型造山帶,二者構造背景、形變特征與成礦作用顯著不同。后者深入東亞陸內千余千米,波及我國中部,所以是陸內而非陸緣,是環(huán)太平洋成礦帶最重要的一部分,大致以大興安嶺—太行山脈東緣—雪峰山脈為界,分為西弱東強兩帶。

中國東部于晚中生代形成的濱太平洋構造—成礦域與先期形成的古亞洲、秦祁昆、古華南洋構造—成礦域之間主要為大角度反接關系,復合構造顯著而復雜,將這一地域簡單地歸于濱太平洋構造—成礦域,不能客觀反映區(qū)域構造的時空結構及其發(fā)展演化控巖控礦規(guī)律。由此,按照李四光構造復合理論(1973),可將我國東部分為古亞洲—濱太平洋、古華南洋—濱太平洋兩個復合構造—成礦區(qū),后者又可分為西部的揚子東部弱復合區(qū)和東部的華夏強烈復合區(qū)。

2 成礦省劃分與華夏成礦省的厘定

2.1 成礦省劃分

古華南洋成礦域宜分為5個成礦省。

西部:陳毓川等(2015)所劃分的巴顏喀喇—松潘成礦省與喀喇昆侖—三江成礦省為古華南洋構造域揚子板塊的一部分,晚二疊世—三疊紀時卷入古特提斯洋陸緣地帶,故屬古華南洋構造成礦域受特提斯構造成礦域復合影響地區(qū)??觥傻V省的南界一直有不同認識,作者傾向于以龍木錯—雙湖—瀾滄江縫合帶為界。

南部:包括海南省、臺灣省的東南海域成礦省。

對于采用這些設計細節(jié)的理由,里帕也給出解釋:“車輪時而上行,時而下行,一如運氣的變化。豐饒角表明,她正是世間財富和好事(Good Things)的支配者。車輪處于不斷地運動中,因此運氣多變(fickle),時時改變(changes),有時低落,有時上升?!雹?/p>

中東部:徐志剛等(2008)以憑祥—萍鄉(xiāng)—紹興為界,將華南地區(qū)分為揚子、華南兩個成礦省。陳毓川等(2015)又將華南成礦省北界東段南移至東南加里東造山帶之中武功山—杭州灣以南,西界至桂滇交境。根據(jù)陳毓川院士強調的“按照成礦時代最年輕的和(或)成礦強度最顯著的礦床分布區(qū)劃分成礦區(qū)帶的原則,作者將長期以來的南、北分省調整為東西分省,大致以團風—長沙—柳州—憑祥一線,即長江中下游、江南東部、欽杭等3條成礦帶的西界,劃分為揚子、華夏兩個成礦省。與前人劃分不同之處是將下?lián)P子、江南東段歸于華夏成礦省,其原因在于:首先,華南陸區(qū)在古華南洋構造成礦域的背景上受濱太平洋構造成礦域復合、成礦作用與成礦特征東西差異明顯強于南北差異,華夏成礦省是東亞中生代巖漿成礦大爆發(fā)最重要的地區(qū);其二,原劃分的華南成礦省大部分屬于華夏板塊東南造山帶,而下?lián)P子地塊與江南地塊東部雖屬于揚子板塊,但與華夏板塊長期相互作用具有密切聯(lián)系,燕山期時強烈的卷入濱太平洋成礦域,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成礦作用,成礦特征與華夏板塊融為一體,同屬燕山期以南嶺為核心的核幔式巖漿成礦大爆發(fā)區(qū),而與中上揚子地塊有較大差異;其三,構成了濱太平洋構造成礦域以新華夏構造體為主導的復合控礦、多級控礦格局,與揚子區(qū)有顯著差異;其四,華夏成礦省的厘定,解決了濱太平洋成礦域“有域無省”的空殼化問題,使該域有了成礦省支撐。總之,符合客觀實際,更加有利于成礦規(guī)律與礦產預測研究。

2.2 華夏成礦省的地質構造—成礦特征

華夏成礦省處于濱太平洋構造—成礦域西南部,北依大別—蘇魯造山帶,西至欽杭成礦帶西緣,與揚子成礦省相接,東南至沿海地帶,與東南海域成礦省相鄰(圖4)。在北緯35~20,東經108~122之間,涉及8省一市3區(qū),包括江西、浙江、廣東、福建4省和上海市、香港特區(qū)、澳門特區(qū)全境及鄂東南、皖中南、蘇中南、湘中南及桂東地區(qū),北東長約2400km,中部寬約800km,面積約100萬km2。其構造—成礦作用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其顯著的獨有特征。

(1)處于古華南洋構造域與濱太平洋構造域強烈復合地帶,東臨太平洋。區(qū)內下?lián)P子地塊與以東南造山帶為主體的華夏板塊殘留部分長期相互作用,復經燕山期陸內活化造山,成為一個強烈而復雜的構造成礦復合地區(qū)。

(2)區(qū)內巖石圈以薄殼中厚上地幔為特征,為富集的鎢地球化學殼型塊體和富銅上地幔幔型塊體,為成礦提供了重要前提。

(3)區(qū)內經多旋回構造—巖漿活動,形成了大規(guī)模的多期S型花崗巖。燕山期陸內活化造山時期發(fā)生大規(guī)模殼幔物質調整與以欽杭中段—南嶺為爆心的巖漿—成礦大爆發(fā),以廣泛的S型成礦花崗巖為主,在長江中下游與欽杭帶以及其他深斷裂帶形成I型成礦花崗巖。形成以鎢、錫、鉭、鈮、金、銀多金屬為主的S型花崗巖成礦系列與以銅鉬金銀多金屬為主的I型花崗巖成礦系列,構成一個完整的、世界罕有的、呈核幔式擴展的成礦省。

(4)該區(qū)為我國乃至世界重要的有色金屬、貴、稀金屬成礦省,已探明或已工程控制的鎢資源儲量約近千萬噸,銅、鉭、金、銀、鈾、稀土金屬資源在全國也占有重要地位。螢石、巖鹽、石膏、硅灰石、高嶺土、滑石、凹凸棒與海泡石粘土、葉臘石、膨潤土等非金屬礦產與地熱、礦水資源也相當豐富。

(5)區(qū)內基性、超基性巖分布局限,鉻鎳資源短缺。由于構造復雜,沉積坳陷與盆地規(guī)模較小,巖漿活動頻繁,煤炭、油氣資源不足。

3 華夏成礦省構造要成礦單元劃分

3.1 構造單元劃分

華夏成礦省及鄰區(qū)自楊明桂等(1997)厘定揚子、華夏古板塊之間的欽杭結合帶與成礦帶以來,現(xiàn)已成為地質界的廣泛共識。在此基礎上,將該區(qū)構造單元綜合劃分如圖4。

需要說明的是,欽杭結合帶是一條隱伏型中新元古代板塊結合帶,遭到嚴重的構造、沉積疊覆,是一條極為復雜的構造帶。據(jù)現(xiàn)有資料,其北界即憑祥—瀏陽—景德鎮(zhèn)—蘇州深斷裂帶,可能為晉寧期華南洋俯沖消減帶,而北?!监l(xiāng)—紹興深斷裂帶可以確定是揚子—加里東期南華裂谷海盆北西緣控盆斷裂帶和加里東期東南造山帶北西前緣逆沖推覆斷裂帶,故暫以憑祥—瀏陽—景德鎮(zhèn)—蘇州斷裂帶作為板塊分界,將欽杭帶劃屬華夏板塊,這也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其次,作者注意到華南地區(qū)地質界長期沿用的構造隆起帶與坳陷帶,近期為巖漿弧、前陸帶等等名稱所取代。作者認為巖漿弧、前陸帶等往往是多旋回演化過程中一個時期的構造帶,不適合綜合構造區(qū)劃,而華南東部陸區(qū)這些構造隆起帶、坳陷帶往往有一個較長的發(fā)展演化過程,基本定型于燕山期,是陸內造山的一種重要構造樣式。對資源環(huán)境有著重要的控制作用,也是進行資源環(huán)境區(qū)劃的重要構造背景。有良好的實用效果,以繼續(xù)使用為好。

3.2 成礦區(qū)帶劃分

華夏成礦省根據(jù)區(qū)域成礦條件,構造復合控礦格局與礦產資源稟賦特征,宜分為各具特色的下?lián)P子、南嶺、浙閩3個成礦區(qū)或成礦亞省,并進一步分為8條成礦帶(圖5,表1)。

3.2.1 成礦區(qū)

關于華夏成礦省3個成礦區(qū)的劃分,雖然范圍與地質構造分區(qū)不完全一致,但較客觀的反映了3個成礦區(qū)各自獨特的復合控礦構造格局、成礦系列與成礦特色。限于篇幅,各成礦區(qū)的構造—成礦特征就不一一論述了,只重點說明一下南嶺成礦帶提升為南嶺成礦區(qū)的問題。為此,首先要厘清“南嶺何在?”的問題。

南嶺在地理位置上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等五嶺組成,大都呈現(xiàn)東西向成帶,北北東向成嶺的地貌特征。研究表明,南嶺緯向帶是歐亞板塊形成后,陸內非板塊碰撞構造變形帶。成型于中生代的印支、燕山運動,這時陸殼固結程度較高,且與前期近南北向、北北東向構造帶近于直交,只是利用了加里東期少數(shù)近東西向斷裂和褶皺片段發(fā)展起來的。

1.晉寧期花崗巖; 2.加里東期花崗巖; 3.印支期花崗巖; 4.燕山期花崗巖; 5.穹隆構造或短軸背斜;6.短軸向斜; 7.加里東期東西向褶皺隆起區(qū); 8.蓋層褶皺; 9.斷裂;10 滑脫構造.

南嶺帶近東西向斷裂不發(fā)育,除河池—尋烏東西向基底斷裂帶規(guī)模較大外,東西向斷裂很零散,其構造變形以沉積蓋層的東西向橫跨褶皺與近東西向排布的構造穹隆、盆地、短軸褶皺為主,尤以構造花崗巖穹隆成帶分布為特征。在右江北西向構造帶形成東西向橫跨褶曲。在湘南與湘桂、欽杭近南北向蓋層褶皺反接覆合,形成越城嶺—瑞金、都龐嶺—會昌、河池—尋烏、百色—梅州四條東西向的構造穹隆和復式花崗巖穹隆帶(圖6)。在南嶺東段,沉積蓋層遭到剝蝕,暴露出近東西向的花崗巖帶,但在贛南的全南、龍南、信豐、瑞金等地在花崗巖帶旁側殘留有東西向橫跨短軸向斜。該帶一些穹隆構造中,往往有花崗巖體出露。其中晉寧、加里東期花崗巖體是印支—燕山期構造穹隆形成的有利條件。印支—燕山期形成的穹隆構造是花崗巖侵位的有利構造環(huán)境。巖體侵入又使穹隆構造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構造穹隆控巖控礦是南嶺帶的一大特征。

燕山期造山后,晚白堊世—古近紀陸殼伸展斷隆成山、斷陷成盆時期,南嶺在燕山期造山隆升的基礎上,成為分隔嶺北與嶺南斷陷盆地群的一條東西向斷隆帶。

新近紀—第四紀,南嶺繼續(xù)緩慢上隆,成為長江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

正是南嶺緯向帶中東段的構造—花崗巖帶與前期北北東向至近南北向的欽杭南段、諸廣—云開、雩山—九連山構造帶復合形成了這個以南嶺為中心,北起北緯27°、南迄沿海,縱橫均約700km,著稱于世的構造復合交織的以鎢錫、三稀為主的多金屬重要成礦區(qū),包括欽杭南段、諸廣—云開、雩山—九連山3條重要的成礦帶。

表 1 華夏成礦省礦產簡表Table 1 List of mineral resources of the Cathaysian metallogenic province

圖6 華夏成礦省礦產圖Fig.6 Map of mineral resources of the Cathaysian metallogenic province

3.2.2 成礦帶

研究表明,華夏成礦省所屬8條成礦帶主要受新華夏、揚子反S型兩大構造體系約束。區(qū)內新華夏構造體系隨同濱太平洋構造動力體系發(fā)展演化,經歷了燕山造山期強烈擠壓扭動成型,造山后(晚白堊世—古近紀)伸展與新近紀以來弱擠壓扭動。揚子反S型構造體系曾歸于華夏系,后據(jù)其反S狀構造特征進行了更名。其奠基于晉寧期揚子與華夏古板塊碰撞,加里東期造山時南部有會稽山—羅霄山—云開山反S造山帶拼貼增生,燕山期時在濱太平洋動力體系驅動下,大范圍擠壓、旋鈕、增生定型,與新華夏系復合控制著區(qū)內控礦格局(圖7)。

華夏成礦省的呈反S狀或弧形展布的長江中下游、江南、欽杭成礦帶的“控帶”構造為揚子反S型構造體系的隆起帶或坳陷帶。經長期發(fā)展演化,燕山期歸并于新華夏系的隆起帶及沿海中生代構造火山—侵入巖帶控制了諸廣—云開、雩山—九連山、武夷、東南沿海的北北東向成礦帶。武陵山—長江中下游反S狀坳陷帶與江南反S狀隆起帶被新華夏系的麻城—團風—幕阜山北北東向斷裂帶所截,成為長江中下游成礦帶和江南東段成礦帶。欽杭結合帶的南段于揚子—加里東期卷入南華裂谷海盆,被加里東期、印支期造山帶所疊覆(楊明桂等,2012)。成礦特征雖與北段具有I、S型巖漿成礦的共同特征,但以燕山期S型花崗巖成礦為主,故劃屬南嶺成礦區(qū)。

另需指出的是,華夏成礦省劃分的17個成礦亞帶絕大多數(shù)也屬于揚子反S型和新華夏構造體系的隆起、坳陷。區(qū)內初步劃分出的77個重要礦集區(qū)、礦田,作者雖經努力仍難免有不少疏漏,但這些礦集區(qū)、礦田經構造解析,控礦構造絕大部分是揚子反S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構造成分,或二者之間以及與南嶺緯向構造帶的復合構造,也因篇幅所限就不深入討論了。

圖7 華南陸區(qū)構造體系略圖Fig.7 Sketch map of tectonic system in South China continent

猜你喜歡
南嶺揚子南洋
南洋愛國華僑三領袖的赤子情
揚子石化:呵護好醉美“藍鯨藍”
寒露
2019南京揚子當代藝術博覽會
胡明華、張南嶺數(shù)字插畫作品
岔路失羊
晚清南洋文人結社與華文文學的發(fā)生
南嶺栲葉黃酮類成分的研究
民國南洋華僑文獻出版熱及“南洋”觀辨析
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