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幾年來,虛假訴訟行為頻發(fā),并且持上漲趨勢,這一現象反映訴訟領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而虛假訴訟這一行為也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司法秩序,導致司法資源的浪費,同時對于他人的合法權益也是一種侵害,長此以往,一定會影響到法律的權威性以及司法的公信力。面對虛假訴訟行為這一現象,雖然國內相關部門予以重視并且嚴厲打擊,但由于虛假訴訟行為的界定較為模糊、處罰原則有著較大的分歧,至今為止虛假訴訟行為依舊存在。而2018年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并于10月1日正式執(zhí)行的《關于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給懲治虛假訴訟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對于維護正常司法秩序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虛假訴訟;刑事法律;規(guī)制
一、虛假訴訟行為概述
1.虛假訴訟行為的概念
關于虛假訴訟行為這一概念的界定歷來存在頗多爭議,學界內的專家對這一行為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看法,最常見的莫過于“訴訟詐騙”、“訴訟欺詐”等。也正是由于對虛假訴訟行為概念理解的不盡相同,加上虛假訴訟行為的復雜性,所以至今難以給虛假訴訟行為下一個準確的定義。而今年所通過的《關于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經在十月一日正式執(zhí)行,其中包括對虛假訴訟行為的概念進行界定,主要針對屬于刑法規(guī)定范疇的三種不同虛假訴訟犯罪行為進行解讀,使虛假訴訟罪的量刑標準以及處罰原則也有法可依,這也就意味著虛假訴訟行為終于有了較為明確的概念界定,也有利于更加快速有效的整治虛假訴訟行為。
2.虛假訴訟行為的特征與類型
虛假訴訟行為主要是利用合法訴訟的途徑,通過偽裝證據等多種方式,以侵害別人的利益而使自己獲得非法利益。從這種角度上看,虛假訴訟行為和合法訴訟在形式上并沒有什么不同,只是虛假訴訟行為是由行為主體惡意編造的,這就決定了虛假訴訟區(qū)別于合法訴訟,有著其獨有的特征。首先是虛假訴訟行為的違法性特征,虛假訴訟的本質決定了它是由行為人通過惡意編造、偽裝證據等方式,并利用合法訴訟的途徑試圖遮掩其侵害他人利益的事實,從而意圖騙得法院對訴訟進行有利于自己的錯誤裁判,具有違法性。其次是危害的不必然性,虛假訴訟是為了謀取非法利益,但是對于被害人來說,被害人的利益是否被侵害并不是一定的,而是根據虛假訴訟者的虛假訴訟行為是否得逞而有所區(qū)別。最后是欺騙對象的特殊性特點,虛假訴訟的行為人所欺騙的是法院這一國家審判機關機構,而被侵害合法權益的被害人往往是訴訟的另一當事人。
而關于虛假訴訟行為的類型,主要是根據虛假訴訟行為主體的行為方式、利益實現、危害結果等來進行劃分。首先是根據虛假訴訟行為的行為人在進行虛假訴訟的過程中是否串通他人一起完成虛假訴訟這一行為,可以將其分為單方以及多方合謀兩種類型。其次是根據虛假訴訟行為人所獲得利益的渠道不同而有所區(qū)別。最后是根據虛假訴訟行為所侵害的對象來進行類型的劃分,根據在訴訟中所侵害的利益主體是個人利益還是公共利益來進行劃分。
二、虛假訴訟行為刑法規(guī)制的必要性
1.虛假訴訟行為的社會危害性
虛假訴訟行為的本質決定了這一行為帶有很強的非法目的性,其結果也將會對他人合法權益造成威脅或者侵害,而刑法的存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為了禁止侵犯他人合法權益,虛假訴訟行為已經構成了極大的社會危害性,符合司法意義上認定犯罪行為的標準,也有著刑法意義上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并且,從虛假訴訟行為的行為主體上來看,他在進行這一行為之前便已經明確自己行為一旦發(fā)生必然會擾亂正常的司法秩序,也會對司法機關的訴訟裁判產生誤導,更是會威脅甚至直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但是卻為了給自己謀取更多利益而公然無視法律和司法機關。此外,虛假訴訟行為雖然在表面上以合法的訴訟方式進行,但是從其本質來說卻是為了實現自己非法權益而公然藐視國家司法機關,在其根本上仍然是非法行為,并且無論虛假訴訟行為是否最終實現,其行為一旦發(fā)生就是對原本公正司法秩序的一種破壞,也是對司法資源的一種嚴重浪費,對于被害人來說在客觀上已經受到合法權益的侵害。所以,虛假訴訟行為已經構成了刑法意義上的社會嚴重危害性,如果不用法律手段對這一行為加以懲治,必然會放縱這一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2.虛假訴訟行為的刑罰當罰性
由于虛假訴訟行為已經構成了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有必要通過刑罰這一方式來進行懲治,從而打擊這一非法行為。值得一提的是,從功利論這一角度來審視刑罰的目的,其在于對犯罪的預防,這就意味著出于預防犯罪的目的,勢必要通過刑罰的方式來使犯罪人對犯罪行為和犯罪結果有所畏懼,通過刑罰來進行威懾從而有效約束甚至減少犯罪人的犯罪行為。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如果僅僅對虛假訴訟行為進行民事或者行政處罰,可能難以真正威懾到虛假訴訟的行為人,也就自然不能成功約束虛假訴訟這一行為,可能會導致虛假訴訟行為人在心理上存在僥幸,不利于其意識到自己對他人合法權益的侵害事實,進而可能造成社會其他人對此行為的效仿,最終造成虛假訴訟行為泛濫的局面,這是對司法機關和法律權威的一種漠視,也是對司法資源的一種嚴重浪費,造成了對社會的嚴重危害。所以,虛假訴訟行為有著合理的刑罰當罰性,有必要對虛假訴訟行為進行刑法規(guī)制。
三、結語
虛假訴訟行為歷來受到頗多爭議,關于其是否適用刑法規(guī)制以及規(guī)制的方式等問題,學界一直爭論不休,這也和虛假訴訟行為概念界定的模糊以及法律的滯后性有關。而2018年10月1日正式執(zhí)行的《關于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給這一爭論不休的問題提供了法律意義上的解決途徑。本文通過對虛假訴訟行為的概念界定以及特點、類型劃分進行分析,對虛假訴訟行為刑法規(guī)制的必要性從社會危害性和刑罰當罰性兩個方面展開論述,認為虛假訴訟行為應當適用刑法規(guī)制。雖然現有法律對于規(guī)制虛假訴訟行為依然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威懾、打擊這一行為。而如果能夠將虛假訴訟行為正式列入妨害司法罪的范疇,以刑罰方式對虛假訴訟行為進行規(guī)制,才能夠真正有效的打擊虛假訴訟行為。
參考文獻:
[1]劉艷艷.虛假訴訟行為刑法規(guī)制的實證研究[D].南京大學,2018.
[2]杜炫樂.論虛假訴訟行為的刑法規(guī)制[D].暨南大學,2016.
作者簡介:
王晶晶(1984~ )女,漢族,天津人,三級檢察官,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