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君
父親今年63歲,他早在三年前退休,開始了含飴弄孫的生活,四十年的忙碌終于畫上了句號。父親是一名模具師傅,熟悉這行業(yè)的老人家也知道,在過去的日子里,這一工作在經(jīng)濟浪潮面前,經(jīng)歷了跌宕起伏的波動。父親常言:任何時候,都要把勤奮當成工作的常態(tài)。所以,盡管他不是行業(yè)當中的弄潮兒,也不是里頭的佼佼者,但他面對改革,始終能堅守自己的方寸之地。
父親有一雙巧手,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里,他可以憑借細膩的手工做出精致耐用的家具。小時候,父親總喜歡拿著刨具,在窗邊勞作,眼看木塊在他手中變幻,眼看木屑在斑斕的光影中飛舞,我的心中總是充滿了仰慕。因為手藝好,四方鄰里偶有找他幫忙做點家具的,他都義不容辭地幫忙,日子就在祥和的平淡中,慢慢流淌。
我7歲的時候,父親患上了鼻咽癌,湊巧碰上國企改革,他下崗了。過程何等的漫長艱難,但在今天的回憶面前似乎已有點模糊。他最終熬過來了,戰(zhàn)勝了鼻咽癌,進入了一家新成立不久的私人企業(yè),進行皮具設計。盡管和之前的工作略有不同,但憑借以前累積的好口碑和細膩的技術,父親很快取得了設計技術的突破,客戶屢屢上門訂購,生意做得如火如荼。他也因此獲得了老板的賞識,升為工廠主管,也就是廠長,那是爸爸工作最得意的十年。
十年過去了,工廠的運營步入了正軌,爸爸的身體也無力支持日益繁重的工作,而負責人也不想技術和管理長期掌握在外人手中,于是他再一次被辭退。
機器化的大生產(chǎn)也讓父親失去了更多的就業(yè)競爭優(yōu)勢,人到中年,失業(yè)的陰影一度籠罩著整個家庭。失去工作的那個晚上,爸爸不顧醫(yī)生的警告,抽煙抽了一晚上。幸好,他沒有過分沉浸在吞云吐霧的沮喪里,很快收拾心情繼續(xù)外出打工。這一次,他仍像多年前一樣,從一名普通工人做起,起早摸黑地工作。
大學畢業(yè)后,我考到了事業(yè)編制,媽媽也順利退休,家庭的經(jīng)濟一下緩和了,家人都勸爸爸辭職,好好修養(yǎng),他卻拒絕了。我詢問原因,他也只是淡淡地回了句,人不能懶,不干活,心里不踏實。套用當下流行的話,應該就是時代拋棄了你,連聲再見都不會說的糾結吧。
父親60歲生日的那天,燭光映得他的臉通紅通紅,那是久違了的健康的紅潤,他吹蠟燭的瞬間,我似乎也感受得到他的如釋重負,在經(jīng)歷了癌癥、下崗、失業(yè)的連翻打擊后,他終于迎來屬于他自己的安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