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樂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弊x完這首詩,是不是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一個孩子嬉戲著追逐黃色蝴蝶,卻不料蝴蝶飛入黃色的菜花中再也看不到,花蝶相映,孩童爛漫,這畫面仿佛是活動的,充滿著生機和樂趣。而這首詩的作者楊萬里總是懷著一顆童心,以孩童的視角看這個世界,寫出的詩作充滿著童趣。
《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就好像夏日里,一個小孩子靜靜地蹲在水池邊,看著鮮嫩的荷葉那尖尖的角剛露出水面,就已經(jīng)有蜻蜓落在它的上頭,顯得新奇而又美妙。這靜謐的初夏時節(jié),在詩人筆下既寧靜又充滿著生機,既逼真又充滿著童真。
楊萬里不僅以孩子的視角看世界,在他的眼中,孩子還總是主角。“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這首《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一)》便是如此。梅子很酸,吃過之后牙齒都軟了,筆鋒一轉(zhuǎn),又寫到窗外濃綠的芭蕉映綠了窗紗。詩人午睡后,慵懶無聊,閑來無事就透過窗子看外面的孩子戲捉空中飄飛的柳絮。最后一句,孩子們捕捉柳絮時的嬉鬧之聲,似乎就在耳邊,真是“此處無聲勝有聲”啊。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二)》里,“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rèn)雨聲來?!边@首詩品味之后,讓人不禁開懷。松樹陰下,詩人想看書又懶得打開,于是童心大發(fā)地掬了一捧捧水灑在蕉葉上,引得不遠(yuǎn)處的孩子誤以為是下雨了。想象著孩子“誤認(rèn)雨聲”后的詫異表情,讀者大概都會啞然失笑吧!詩人的童心,孩子的天真,隔著千年的時空撲面而來。
當(dāng)然,孩子們不僅天真,還充滿著奇思妙想。在《舟過安仁》一詩中,楊萬里描寫了這樣的兩個兒童:“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fēng)?!睗O船上的兩個小孩子,收起竹篙停下船槳,張開兩把傘。詩人正奇怪,又沒下雨,打傘干嘛?卻又恍然大悟,原來他們張開傘是為了當(dāng)船帆,想讓風(fēng)帶著他們前行。這兩個無憂無慮的孩子的童真與可愛,躍然紙上,妙趣橫生。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dāng)銀錚。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边@是詩人寫的《稚子弄冰》。一大清早,孩子就把銅盆里結(jié)的冰剜出,用彩線穿起,當(dāng)作鑼來敲打,響起穿林而過的聲音,只是忽然冰鑼被敲碎,發(fā)出像玻璃落地而碎的聲響。這個孩子玩冰的場景,充滿了樂趣,原來即使在嚴(yán)冬,孩子們也能自得其樂,而詩人正如同這些充滿活力和快樂的孩童一般,忘卻周遭的惡劣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并感受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樂趣。
楊萬里身處的南宋,對于北邊金國的侵犯,總是在戰(zhàn)與和之間搖擺不定。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楊萬里中進士后,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始終大力主戰(zhàn),對于朝廷弊端、皇帝舉措總是直言上書,卻每每得罪權(quán)貴,因而仕途不順。可楊萬里并沒有因此而頹廢痛苦,反而保有一顆童心,用率真豁達的胸懷包容一切,創(chuàng)作出一首首清新自然、充滿童趣的詩詞,這才是他真正的可貴、可敬之處。
(編輯 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