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執(zhí)中
要影響他人,最重要的不是提供信息,而是提供“解釋框架”。
一杯溫水要讓人覺得熱,該怎么辦?先讓他喝杯冰水就好。想讓人覺得涼呢?就先讓他喝杯熱水唄。你看,水的溫度并沒有變化,但是“解釋框架”發(fā)生了變化,同一杯水就可以解釋成不同的感受。
據(jù)說,李世民有一次在花園閑逛,順口夸了一句“好大一棵樹”,身邊的大臣宇文士及趕緊附和,引經(jīng)據(jù)典把這棵樹夸到了天上。李世民變色道:“我聽魏征說要抵防花言巧語的佞臣,應(yīng)該說的就是你這種人吧?”如果你是宇文士及,這個場子要怎么圓?宇文士及是這樣回答的:“臣每天見皇上在朝堂上跟一群直言敢諫的官員議事,甚是辛苦。今天好不容易忙里偷閑,如果再不順著您的意思講幾句好聽的話,那您貴為天子,又有什么意思?”
這段話的高明之處就在于,既不得罪魏征這樣的同僚,又不是對皇帝的反駁,同時也沒有自辯,他只是把“解釋框架”轉(zhuǎn)變一下:“皇上您說得對,可是您用的是朝堂議事的框架,而我們現(xiàn)在不是在游玩散心嗎?所以應(yīng)該換一個框架來看待我的言論。”李世民一聽,轉(zhuǎn)怒為喜。你看,同樣一句話,在一個框架里是“溜須拍馬”,在另一個框架里就是“善解人意”,解釋框架的變換,效果是不是很明顯?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即使是那些玩不出什么新花樣的商家,也會經(jīng)常性地推出新品?比如街角有兩家面包店,一家貼出告示:“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本店不得已漲價10%,望新老顧客見諒?!绷硪患覄t貼出大幅海報:“好消息!本店有幸請到法國面點師推出當季新品!更多選擇請進店品嘗!”你覺得哪一家的生意會更好?當然是后者,因為它的價目表即使已經(jīng)悄悄地換了一輪。因為同樣是漲價,消費者更喜歡聽到“新品上架”這個好消息,而不是“原材料價格上漲”這類的壞消息。
關(guān)于框架的轉(zhuǎn)換,羅振宇舉過一個有趣的例子。一個員工不小心把公司玻璃門撞碎了,老板馬上跑過去安慰:“哎呀!沒事吧?人沒受傷吧(這是人情框架)?”發(fā)現(xiàn)沒事之后,老板轉(zhuǎn)向HR,臉色一變,指著剛才還在噓寒問暖的這個員工說:“讓他賠(責(zé)任框架)!”框架不同,冷熱的感情當然也不一樣。那進一步說,如果你是這個必須“做惡人”的HR,要怎樣把“賠玻璃”這件事說好聽一點呢?你可以說:“你知道嗎?老板是真心疼你的,特意吩咐讓我們按照最便宜的價位算給你?!?/p>
你看,到了這一步,你還是可以利用“解釋框架”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對他人施加影響。
(楊子江摘自《小學(xu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