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娟 (江蘇海門市正余小學)
錯誤作為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反映了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合理利用錯誤資源,引導學生探索錯誤,在此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在學習、思維等方面全面發(fā)展。
錯誤是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要出現(xiàn)的。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承擔著引導學生的作用,在學生犯錯的時候,應當充分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善待學生的錯誤,體現(xiàn)錯誤的價值。
例如:在小學六年級“圓的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出這樣一道判斷題:“一個圓的周長始終比直徑長?!睂W生異口同聲回答對,但有一個學生說不對。全班哄堂大笑,這位學生接著說:“一個圓的周長只有一個,但直徑有無數個?!憋@而易見,這位學生陷入了誤區(qū),但他的思維很開闊,且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而且這是一個具有一定價值的錯誤,能作為小學數學課堂的再生資源,為課堂教學服務。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巧設錯誤,激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探索,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錯誤中收獲更多知識。
例如:在進行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巧設錯誤。第一題是5+2,學生踴躍發(fā)言;第二題5+2-7,學生覺得這道題完全沒有難度;教師繼續(xù)出題5+2-7×0,由于慣性思維,學生脫口而出,答案是0;教師引導四則混合運算的原則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學生馬上回過神來。通過巧設錯誤,充分展現(xiàn)了數學的魅力,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鞏固了四則混合運算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應當采取正確的方式進行指導,發(fā)現(xiàn)錯誤的根源,讓學生知道錯誤的根本成因,減少類似錯誤的發(fā)生。
例如:教師出這樣一道時間分配題:小明洗菜花3分鐘,煮飯花20分鐘,炒菜花15分鐘,問小明最快多久可以吃飯。這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但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大多數學生在解答這道題的時候都采取標準的加法,即3+20+15=38,得到的結果是小明過38分鐘可以吃飯。但是有同學提出反駁意見,如果先煮飯,利用空余時間洗菜、炒菜;煮飯花20分鐘,洗菜、炒菜一共18分鐘,20>18,取大值,得到的結果是小明過20分鐘可以吃飯。不難發(fā)現(xiàn),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很多時候不能采取簡單的數學運算法則,還需要考慮實際情況。對于第二種答案,許多同學在考慮之后都表示信服。接著又有同學表示,如果考慮具體實際,時間應該是大于20分鐘,因為整個過程不可能無縫銜接。教師對學生的不同答案一一講解。第一種情況是錯誤的,在生活條件并沒有現(xiàn)在這么好的時候,飯、菜都需要利用一個鍋,所以得到的答案是38分鐘,但明顯得出38分鐘結果的同學都沒有想到,只是單純的數值相加;第二個答案是正確的,在當前生活實際下,20分鐘是最為標準的答案;第三個答案是錯誤的,原因是數學作為一門學科,具有很強的嚴謹性,針對題目的條件,已經明確表示了最快多久,所以最快就是20分鐘,不存在20分鐘以上。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的根源,讓錯誤成為小學數學課堂的再生資源。
錯誤是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對錯誤的合理利用,目的是減少錯誤的發(fā)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反思錯誤,合理利用錯誤。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糾錯法分三步進行,即記錄錯誤,糾正錯誤,反思錯誤。記錄錯誤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自己的錯誤記錄下來,建立錯題檔案,進行分類整理;糾正錯誤是學生在對錯誤進行記錄、歸納整理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糾錯,鞏固練習;在記錄錯誤、糾正錯誤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后,通過自主思索、相互交流和教師答疑等教學活動,進行反思,減少錯誤的發(fā)生。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錯誤是一筆再生資源。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寬容學生的錯誤,并充分挖掘、合理利用錯誤,讓學生從錯誤中獲得更多知識,讓錯誤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