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劍偉, 宋建祥, 王 進, 王文才, 施我大, 高正亞
(東南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鹽城醫(yī)院心胸外科, 江蘇 鹽城 224001)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簡稱肺癌,為近五十年來世界上及我國主要工業(yè)城市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絕大多數(shù)肺癌患者在發(fā)現(xiàn)時已經(jīng)到了中晚期,且高齡患者居多,因此手術切口的大小、切口的處理方式對于高齡患者而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2-3]。本文主要分析探討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癌切除術在高齡患者中的應用,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東南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鹽城醫(yī)院于2014年1月-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90例高齡肺癌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30例。90例患者中有鱗癌患者37例,腺癌患者53例。根據(jù)采取手術方式的差異將患者分為開放組和小切口組,其中開放組患者41例,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齡65~83歲,平均(72.29±10.20)歲;臨床分期:I期22例,II期19例;均采用常規(guī)開胸方式進行肺癌切除術,術后病理顯示肺鱗癌19例,肺腺癌16例,小細胞肺癌6例。小切口組患者49例,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齡67~82歲,平均(71.12±10.01)歲;臨床分期:I期28例,II期21;均采用胸腔鏡輔助下小切口肺癌切除術,術后病理顯示肺鱗癌21例,肺腺癌19例,小細胞肺癌9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及術前臨床分期及術后病理類型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與排除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肺癌的診斷標準[4],經(jīng)本院檢查確診為肺癌;所有患者均為高齡患者(年齡不低于65歲);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并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III~Ⅳ期肺癌患者[5];排除合并有嚴重心、肝、腎等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排除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6];排除臨床資料缺失的患者;排除因各種原因無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
1.3研究方法開放組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開胸方式進行肺癌切除術,而小切口組患者則進行全身麻醉后對其需要采取手術側的上肢使用麻醉頭架加以懸吊,采用3~4個切口,腋中線第8肋間、腋前線第4、5肋間、腋后線分別做長1.0~1.5 cm切口,第4、5肋間操作切口延長至3~6 cm作為主操作孔,切口不撐開,在胸腔鏡輔助下進行小切口肺癌切除術[7-8]。比較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時間、縱隔淋巴結清掃個數(shù)、氧分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術后住院時間等相關指標。
2.12組患者術中及術后的相關指標比較2組患者的手術所需時間和縱隔淋巴結清掃個數(shù)均無明顯差異(t=1.827,t=1.673,P均>0.05);小切口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193.29±51.23)mL,顯著低于開放組患者的(287.37±82.39)mL,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3.283,P<0.05);開放組的術后引流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分別為(8.26±2.63)d和(13.83±2.66)d,顯著長于小切口組患者的(6.17±2.87)d和(10.28±2.37)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833,t=11.542,P均<0.05),見表1。
2.2切除手術分別對2組患者心、肺之間的影響比較開放組患者中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為17.78%,顯著高于小切口組患者的6.67%(χ2=5.495,P<0.05);小切口組患者的FEV1%和血氧飽和度分別為(95.49±16.48)%和(97.38±2.83)%,均顯著高于開放組患者的(88.84±19.27)%和(94.38±1.6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283,t=9.374,P均<0.05);小切口組患者的氧分壓為(91.28±8.55)mmHg,顯著高于開放組患者的(87.93±10.28)mmHg,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2.384,P<0.05),見表2。
2.32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以及2年生存率比較小切口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89%,顯著低于開放組患者的15.56%(χ2=5.495,P<0.05);小切口組患者的2年生存率為86.67%,顯著高于開放組患者的77.78%(χ2=4.938,P<0.05),見表3。
表1 2組患者術中及術后的相關指標比較
表2 切除手術分別對2組患者心、肺之間的影響比較
表3 2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以及2年生存率比較/n(%)
肺癌常見的病因有長期吸煙、職業(yè)和環(huán)境接觸、電離輻射、既往肺部慢性感染、大氣污染等[9]。80%的肺癌患者在發(fā)現(xiàn)時已經(jīng)到了中晚期,原因是肺癌早期無特異癥狀,發(fā)現(xiàn)較為困難且容易發(fā)生誤診:因為肺癌的早期癥狀如咳嗽、吐痰、感冒等癥狀,臨床上易把肺癌誤診為肺炎[10-12]。目前在我國,外科治療依然是肺癌首選和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其目的一是完全切除肺癌原發(fā)病灶及轉移淋巴結以達到臨床治愈的效果;二是切除腫瘤的絕大部分,為其他治療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13]?;熞彩欠伟┑闹饕o助治療方法,90%以上的肺癌患者需要接受化療治療[14]。除此之外還有放療和生物靶向等治療手段[15]。這些治療對于老年人來說都是對身體承受能力的一大考驗,為了提高患者的耐受力和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痛苦、降低患者術后護理難度,減小手術創(chuàng)口、改善切口的處理方式對于高齡患者而言顯得尤為重要[16-17]。
本研究結果顯示,開放組與小切口組患者的手術所需時間和縱隔淋巴結清掃個數(shù)無明顯差異(P>0.05),表明采用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手術并未影響手術的進行和手術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還表明,小切口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顯著低于開放組,而開放組的術后引流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分別長于小切口組,說明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癌切除術本身切口小,創(chuàng)傷少,有利于減少手術出血,減輕術后護理難度以及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經(jīng)濟壓力,這與前期文獻報道相符合[1,3,5,9]。有研究表明,患者接受胸腔內的腫瘤切除術后心肺功能均會有可能產(chǎn)生不良反應,其中心功能的損傷表現(xiàn)為心律失常,以房顫為主[18]。本研究結果顯示,小切口組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開放組,表明小切口手術對于引起患者心功能紊亂的損傷作用要明顯低于開放手術患者。
另外本研究表明小切口組患者的FEV1%、血氧飽和度和氧分壓均顯著高于開放組,表明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癌切除術對肺功能的損傷程度相對常規(guī)開胸手術而言明顯減輕,考慮原因可能是小切口本身對患者機體的損失比較小,并且胸腔鏡操作避免了對患者肺組織的暴露損失,有助于保護患者肺功能完整性。此外,本結果顯示小切口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開放組,患者的2年生存率顯著高于開放組,表明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癌切除術有利于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同時還可提高患者的2年生存率??紤]原因主要為小切口相對常規(guī)開胸手術創(chuàng)傷明顯減小,護理難度大大降低,并且患者機體恢復速度也較快,因此機體對并發(fā)癥的抵抗能力也較早得到恢復。
綜上所述,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癌切除術相比常規(guī)開胸手術在高齡患者中的應用,安全性更高,并發(fā)癥更少,值得在臨床上加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