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中梅
也許春花和秋月終究要老,也許游子和離人終究要走,也許淚水與哀傷注定揮散不去,但只要知道有一個家在永遠(yuǎn)等著自己,心中自然就有了一份平靜。
書名:《寫給幸福》
作者:席慕蓉
ISBN:978-7-5594-2502-7
版次:1次
頁數(shù):328頁
字?jǐn)?shù):20萬
裝訂:平裝
語種:簡體中文
定價:45元
開本:32開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9月1日
作為詩人,席慕蓉曾寫出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一棵開花的樹》等膾炙人口的詩篇。作為散文家,席慕蓉的文字同樣為眾人喜愛,給人帶來安慰、夢想、幸福的期待。近期,在席慕蓉新出的散文集《寫給幸?!分校眯撵`的感悟再現(xiàn)滄桑人生,敘述了她生命流離的詩意與鄉(xiāng)愁。
《寫給幸福》記錄了席慕蓉對愛情、鄉(xiāng)愁、人生、藝術(shù)等的感悟和思考。全書共分七篇,從早期的《初為人師》《寫給幸?!罚匠趼拿晒糯蟮氐母袆?,到追憶父親生平的《異鄉(xiāng)的河流》,再到寫給蒙古族的《聆聽大地》《鄉(xiāng)關(guān)何處》;詩人雖自謙“細(xì)碎波光”,但其莊嚴(yán)感性的姿態(tài),其實蘊涵顛沛淋漓的史詩,波瀾壯闊,感人至深。
席慕蓉生長在兩岸流離的時代:生于四川,童年在香港,成長于臺灣。而她的文字,不在只限于香港、歐美的求學(xué)生涯,不在困于臺灣那溫暖的生活。她回到了渴望已久的蒙古草原,所有的悲喜觸動都是從前所難以想象的。而心境的變化內(nèi)心不再漂泊,有了真正可以靠岸的小島;眼界不再狹促,有了遠(yuǎn)眺四方的天地,這才使得她有了一份真,使得她的散文更加溫順平和。她用真誠的文字記錄下種種心情,是詰問,也是反省;是記錄,也是整理,讀來有一股濃得化不開的詩意。
席慕蓉的文字鐫刻的是生命的悲歡記憶,是深沉而寧靜的故土回望。她用蒙古話和她的同胞打招呼,那最簡單、純正的母語,讓她同胞的臉上放出光來;看她寫返鄉(xiāng)路上的興奮;看她寫垂老的父親在燈下急急翻看一本關(guān)于蒙古的書;看她寫夏天在上海博物館,一只手畫那些展出的蒙古文物,另一只手不停地擦著涌出的眼淚……在成長的過程里,席慕蓉一個人且行且惦記,以文字作為依附,自問自答,令人動容。
席慕蓉寫作的一大特色是于細(xì)微處見真情。她對“安定”“幸?!薄懊馈钡膱猿只蚬虉?zhí),令人敬佩。她寫“母親”被人嘲笑,因為逃難的時候,還帶著“有花邊的長窗簾”?!罢l說沒用呢?”席慕蓉反問?!霸诹骼说娜兆咏Y(jié)束以后,母親把窗簾拿出來,洗好,又掛在離家萬里的窗戶上。在月夜里,隨風(fēng)吹過時,母親就常常一個人坐在窗前,看那被微風(fēng)輕輕拂起的花邊?!贝丝?,因為一次戰(zhàn)爭中幾乎離散的恐懼,還存在于潛意識中,使席慕容不斷強調(diào)著生活里看來平凡,卻意義深長的溫暖與安定,特別是家庭與親人之間的安定感。
席慕蓉多寫愛情、人生、鄉(xiāng)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歷程。她不遺余力地歌詠青春、愛情和一切美好的事物;同時,那漂浮在塞外風(fēng)沙中的鄉(xiāng)愁,更是時刻縈繞于她的心頭。她的作品完成了從單純思鄉(xiāng)情感的抒發(fā),到對原鄉(xiāng)文化探索的蛻變。就像她自己說的那樣,“在一個島上已經(jīng)生活得極為踏實了”,但是那份想回到原鄉(xiāng)的思緒“已如高漲的河川,排山倒海奔涌而來,就再也無法抵抗了”。席慕蓉開始用眼睛、用心靈、用文字慢慢往回看,貌似平庸,其實卻藏著很深的見識,歷練成的涵養(yǎng)。
席慕蓉以繪畫開啟藝術(shù)生涯,以情詩聞名,但其散文溫柔款曲地寓義民族家國,立意要以散文發(fā)聲,讓全世界聽到詩人對美、對自然的禮贊。也許春花和秋月終究要老,也許游子和離人終究要走,也許淚水與哀傷注定揮散不去,但只要知道有一個家在永遠(yuǎn)等著自己,心中自然就有了一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