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建
不久前,一個青年女教師肩扛一根輸液桿的照片出現(xiàn)在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這位女教師名叫張清華,是河南濮陽油田實驗學校九年級(8)班班主任,承擔著4個畢業(yè)班的政治課教學任務。5月21日,張清華慢性闌尾炎發(fā)作,腹部疼痛不止。大夫建議她接受手術治療,被她婉言謝絕:“手術后好幾天不能下樓。再過一個多月,我教的210多名學生就要走進中考考場了,我不能耽擱學生最關鍵的復習?!?/p>
可憐天下教師心!中考在即,拼搏在望,一線師生大概最是擰緊發(fā)條、如箭在弦。張清華確實挺叫人感動的:一邊打點滴,一邊守講臺,從容樂觀,孜孜奉獻。在中考和高考的浩蕩版圖上,大概還有更多像張清華老師這樣的一線教育工作者。
老師心疼孩子是職責所在,社會心疼老師恐怕亦是人之常情。但慢性闌尾炎發(fā)作到建議手術治療的地步,無論是消炎治療抑或抗病毒治療,最安全的地點還是在醫(yī)院。即便教師有一腔熱忱,校方恐怕也不能不慮及員工的健康之本。至少在其生病之時,校方最好有個應急預案,既不耽誤孩子們的學習,也能保障教師健康權益。關愛張老師,除了感動于其奉獻精神,恐怕還是應該及早勸其回到醫(yī)院去。此外,還有個問題仍有待解答:一個青年女教師承擔4個初中畢業(yè)班及班主任的課時任務,算不算超負荷?
一句話,該讓肩扛輸液桿的女教師歇歇了。
越是甘于平凡、甘于付出的好老師,制度設計越是要保障他們都能“悠著點兒”。搶才大戰(zhàn)的現(xiàn)實告訴我們:人才,真是21世紀最寶貴的要素資源。在中國教育領域,張老師這樣的青年棟梁,不能以透支健康的代價來換得“感動全?!钡陌龘P。這既是因為教育的目的在于“人”,更是因為教育的程序正義當契合“人的自由與權益”。2015年,湖北武漢某醫(yī)院兒科門診開設兒科輸液室“書香一角”,方便學生打針時兼顧學習,這被不少人稱之為醫(yī)院里的“吊瓶班”。彼時,質(zhì)疑聲也不少,精神可嘉的共識固然無可置喙,但“拼命三郎”的狀態(tài)卻更叫人揪心。很多人問的一句話是:就差這一會兒嗎?
老師的心情可以理解,校方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姿態(tài)就不能太袖手旁觀。今年2月下旬,教育部等四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開始,動真碰硬的減負戰(zhàn)役吹響了第一聲號角。當此語境之下,我們也該讓小學及初中畢業(yè)班的硝煙味不要太“濃”,讓本就弦兒繃緊的師生們稍稍“張弛有度”。肩扛輸液桿的女教師,固然告訴我們基層教師之冰心一片,告訴我們基層教育之寒苦如斯,亦提醒我們,給中小學畢業(yè)班的孩子減負也是迫在眉睫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