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明曦
漢語快步走向世界,源于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源于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也源于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世界各國對漢語學習的需求不斷增長,這種需求不僅限于對漢語本體知識的學術研究,同時存在于商業(yè)領域、教育領域以及其他不同的領域之中。因此,漢語學習面對越來越多的,不同層次的需求。不論什么需求的漢語學習者最終都希望掌握一口流利的口語,口語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口語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了提高漢語口語教學質量,面對不同漢語水平,不同學習目的的漢語學習者,漢語教師更應掌握更多的漢語理論與技能,使學習者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其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性理論,完善了漢語教學的組織和建構,在漢語口語教學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構主義源自關于兒童認知發(fā)展理論,由于個體的認知發(fā)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比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guī)律,即能較好地說明學習如何發(fā)生、意義如何建構、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應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對于漢語學習者來說,建構主義理論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有助于改善漢語口語學習效果。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漢語教師直接講授得到的,而是讓學習者身處于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外界的幫助,利用一定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習得知識。在建構主義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探索法、發(fā)現法,這就意味著在建構意義過程中需要漢語學習者主動去尋找相關文獻和學習資料,并對漢語學習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進行假設探索。聯系是意義構建的關鍵,如果能把聯系與思考的過程與協作學習中的協商過程結合起來,則學生建構意義的效率會更高、質量會更好。
對外漢語教師要成為漢語學習者建構意義的幫助者。首先,要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使學習者擁有主動探索精神。其次,創(chuàng)造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習者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并使學習者自主產生聯想。最后,為了使意義建構更有效,教師應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協作學習,并在協作學習下引導學生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引導的方法有:提出適當的問題以引起學習者的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加深教學內容的深度,引導學習者由淺入深逐步進行思考;要啟發(fā)誘導學習者在創(chuàng)設的學習環(huán)境中自我發(fā)現、自我糾正和自我補充。
在漢語口語的教學中,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習者得體的使用漢語。建構主義強調了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重在學習者自己創(chuàng)建屬于自己的意義結構。對于漢語水平較低的初學者來說,漢語教師可以根據學習者以往的生活學習經驗建立聯系,即便有些問題學習者從未接觸到,他們還是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假設并得出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應該與學習者學習生活息息相關,活動設定應該著眼于日常交際的簡單對話。對于有一定漢語基礎的漢語學習者來說,他們會根據學過的知識進行再認知,再聯系,從而得出結論。對于教師來說,口語課對于教師的課程內容選擇要求很高。在教學中,教師并不是簡單的將生詞,課文,語法等教學內容直接傳遞給學習者,而是使學習者通過漢語教師的引導,自主發(fā)現規(guī)律,自行解決問題。其中,教師的任務則是營造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聯系,糾正錯誤。由教師營造的學習環(huán)境也存在多方面的要求,情境要盡量真實有效,例如:圖書館借書,超市買東西,周末一起去購物等多個接近日常生活的真實場景,才有助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當漢語學習者通過教師營造的學習情境進行簡單的問答或其他綜合性活動后,會產生很多問題,而學習者會通過文獻和輔助工具自我解決,但是也有很多任務和問題無法獨立完成和解決。因此,小組活動和合作學習成為了在建構主義理論下初級口語課堂的有效學習方法。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習者都會分享對活動和任務的“聯系”,有利于發(fā)展學習者的發(fā)散性思維,通過多條“聯系”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學習者能夠開口說話,主動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主動加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這種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機會,這種非直授性教學切實符合建構主義理論的要求。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這種教學法也產生了很多問題,例如學生漢語水平有限,教學內容選擇不夠新穎,團體合作學習意識不強等。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素質,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1]熊穎,趙偉.建構主義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以漢語口語課教學為例[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2(22)
[2]胡艷明.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漢語口語課堂教學設計模式[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