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恒
一直以來,英語角作為比較傳統(tǒng)的一種輔助教學活動,在各大高校的英語教學中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因其既可以鍛煉聽說能力又能培養(yǎng)社交能力的特殊性質成為學生們鍛煉綜合英語素質能力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然而正因其不同于課堂教學模式的特殊性,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例如所謂的“門檻高”“要求高”等讓基礎不好的學生望而卻步的標簽,并且其趣味性和教學性質一直很難得到良好的平衡,也很難惠及大部分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學生。根據國家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基本要求,思辨力是學生綜合語言素質的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那么什么是思辨力?而思辨力對于語言學習又有什么作用呢?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孫有中教授(2015)在其《外語教育與思辨能力培養(yǎng)》一文中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了闡述并給出了相應的解答。所謂思辨力,在情感態(tài)度層面指:勤學好問,相信理性,尊重事實,謹慎判斷,公正評價,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在認知技能層面指:能對證據、概念、方法、標準、背景等要素進行闡述、分析、評價、推理與解釋。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思辨力可以通過對跨文化問題的探究而有效提升,跨文化能力則可以通過思辨力的提升而提升,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思辨力發(fā)展有賴于自主學習,思辨力可以通過自主學習來培養(yǎng),并最終促進自主學習乃至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思辨力的發(fā)展是一個從低級思維向高級思維發(fā)展的過程,必須運用思辨的標準一以貫之地訓練思維的各要素,使良好的思維習慣成為第二本能。無疑英語角正是這樣一個結合跨文化交流以及自主學習兩大元素的平臺,本項目將對英語角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進行研究,致力于將思辨,競技等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綜合語言素質的元素融入進英語角中。從而達到讓英語角能夠有更多的受眾,更深的意義,更遠的影響。
據調查,目前國內英語角主要停留在兩種不同的模式上,一是類似于講座的模式,外教在臺上根據一個主題展開介紹和講演,幾乎與上課沒有區(qū)別,少有的互動也只是存在于個別學生與外教之間,很難讓其他參與的同學得到鍛煉。而且外教的性格不同也導致了有的英語角能有一些互動,有的英語角卻只是在像在上課。一來二去參與的同學越來越少,同學們的熱情也慢慢在消退。因此英語角急需改革創(chuàng)新才能再次燃起真正的活力。二是過度散漫,沒有一個良好的組織環(huán)境,大家各干個的,英語角的教學意義難以得到體現。且根據學生們的反饋資料來看,還存在有學生“無話可說”“沒興趣”等問題。
山西大學劉海亮教授(1998)通過分析英美社會語言學家的理論指出,交際分類中信息性交際談話目的明確,模式固定,有很大的預測性;而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談話在兩種不同文化背景、母語的交流中,預見性低,容易發(fā)生誤解,個中的規(guī)律繁多,妨礙學生與人交流的主觀能動性。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便是授予學生不同的語言套話,使學生能夠應對不同的語言情況,而英語角提供了社團型任務活動,讓學生吸取不同的語言套話,以確保語言的正確性和流暢性便不再特別困難。
首都師范大學的付培立老師(2008),在《英語角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輔助作用》一文中結合其所在學校的英語角發(fā)展歷史和發(fā)展現狀,對英語角這一教學活動進行了分析及建議。認為對于英語角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首先是活動準備方面,話題的選擇要注意多樣性和適合的參與者;要結合不同時期的社會熱點,如奧運會等。其次,作者建議活動每周一次,以吸引同學們的參與。最后作者建議每月都要對英語角活動進行總結,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活動。
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劉暢老師(2013)也在其《大學校園英語角建設的指導原則和實施策略》一文中提出了如:保證外籍教師或留學生每周參與;動員本校英語教師輪流參與;建立學生參與英語角活動的考評機制;提供資金以及硬件設施的保證等行之有效的建議,對如今高校英語角的改革具有重要啟示。
這些都與本項目的部分理念不謀而合,以上三者都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學習進行了大量的探討,但并未明確提及對學生思辨力的培養(yǎng),和思辨力在語言學習中所扮演的作用。
語言學習絕不是一板一眼的,僅靠簡單重復的練習是不可能真正地掌握一門語言的精髓,任何學習都需要思辨,對學到的知識進行反思,并能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阮全友教授(2012)在其《構建英語專業(yè)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理論框架》一文中,提及了關于思辨力培養(yǎng)的三個部分:批判性的語言輸入,批判性的信息處理,批判性的語言輸出。這三個部分無一離開批判性三個字,這三個字在獨立學習中是很難發(fā)揮作用的,必須借助合作學習的形式才能產生最大功效。英語角作為一個群體學習活動,因此非常適合用作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思辨力的一個平臺。文秋芳(2014)在其研究中提及,外語專業(yè)學生的思辨能力并不遜色于其他專業(yè),除了在日常教學中重視思辨力的培養(yǎng)外,也不能落下其專業(yè)本身的語言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這三者應該采用融合式的方法,相互交叉,共同進行。另外,文秋芳(2015)也提出過思辨力培養(yǎng)目標呈現形式有顯性和隱性兩種模式,顯性即為明確向學生說明所從事活動究竟培養(yǎng)的是思辨力的何種分項技能,隱性即為將思辨力的教學消融在外語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之中,學生思辨力的發(fā)展?jié)撘颇?,逐步滲透。文秋芳(2015)認為對大學生來說,通常顯性的比隱性效果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對于這一點,本項目也會在具體實踐當中做出與實際情況相符的調整措施。
根據孫有中教授(2015)提出的理念,與培養(yǎng)思辨力產生直接交集的主要是跨文化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根據情況配合外教以及留學生適當地調整活動的自由度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劉曉民(2013)也曾在其《論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構建》一文中,提出了四點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構建模式:營造課堂環(huán)境,鼓勵學生質疑和提問;依托課程內容,知識學習和語言學習相結合;加強自主學習,鼓勵個性化學習;改革評測方式,發(fā)揮形成性評估作用。因英語角并不屬于正規(guī)教學活動,不存在相應的評測環(huán)節(jié),因此,本項目根據前三點以及孫有中教授(2015)的理念,嘗試性地在英語角活動當中加入以下元素:(1) 不設常駐指導教師,每一期都更換嘉賓,盡量為學生提供相對自主的條件;(2)擴大外籍嘉賓陣容,隨機組合,營造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氛圍;(3)設置主持人,引導學生發(fā)表自身見解,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4)根據每一期主題提供相應的知識學習環(huán)節(jié),使其與語言學習相結合;(5)設置即興展示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開發(fā)學生思維。
根據以上設計理念,本項目特結合時事,完成了一系列諸如以下兩期英語角的組織策劃:
2017年11月2日,因正值萬圣節(jié),本項目以此為主題,除外教以外還邀請到了幾位美國以及日本的留學生,為學生們提供了良好的跨文化交際環(huán)境?;顒觾热萑缦拢菏紫扔赏饨滔虼蠹医榻B萬圣節(jié)的文化背景,即知識學習環(huán)節(jié)。緊接著每個組都被提供了一幅與萬圣節(jié)相關的圖片,大家根據圖片來講述故事,此為即興展示環(huán)節(jié)。最后是極具創(chuàng)意性的趣味裝扮環(huán)節(jié),同學們自行分組設計節(jié)日裝扮,此環(huán)節(jié)更是拓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在最后,由所有人評選出一個最佳裝扮,并由主持人贈與該組相應獎品。
2018年3月13日,適逢愛爾蘭國慶日“圣帕特里克節(jié)”,為了讓同學們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來自這個碧綠島國的風情,也為承接大連外國語大學愛爾蘭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不久的氛圍。本項目特聯合英語學院愛爾蘭研究課程負責教師以及來自英國的外籍教師,從多方位為學生們展開了一場妙趣橫生的異域文化體驗之旅?;顒觾热莩窒碇R之外,為了讓參與的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特加入了愛爾蘭詩歌分享以及經典影視之聲配音的環(huán)節(jié),旨在鼓勵學生獨立發(fā)表見解?,F場反響強烈,效果顯著。
本課題項目經過一個半學期的運行,使英語角在學院內乃至整個學校收獲了良好的效果與聲譽。通過微信平臺的宣傳以及一系列針對新生的宣講,英語角活動的知名度正在不斷擴大,達到了目前為止已按照計劃舉辦的英語角每一期都爆滿的情況。
本項目依據以上設計理念以及(2017年9月—2018-3月)每一期大連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英語角的現場參與,觀察,訪談,于2018年4月制作了問卷,并隨機向在校大學生發(fā)放問卷收集數據。問卷中的14個問題涵蓋英語角活動的各個方面,例如活動形式,氛圍情況,以及對思辨、競技元素的探討。分為單選,多選,以及一道排序題,一道簡答題。共收回有效問卷183份。
從收集回來的問卷來分析,“您參加英語角的次數”這一項,43%的學生參加的次數為1~2次;20%的學生參加的次數為3~4次;37%的學生參加的次數為4次以上,這說明英語角活動從當初一度被忽略已經漸漸回到了學生們的視線中,并且參與的人數以及次數有了巨幅的提升。問題“您認為目前英語角的氛圍如何”一項中,22.4%的學生選擇了“很好”;46.45%的學生選擇了“較好”;25.68%的學生選擇了“一般”;5.46%的學生選擇了“較差”。這說明英語角的改革也在一步一步的向前推進,已有大部分學生能夠融入進英語角的學習氛圍當中。
從問題“您認為目前英語角活動的難易程度如何”中,4.37%的學生選擇了“困難”;21.86%的學生選擇了“較難”;65.57%的學生選擇了“一般;”8.2%的學生選擇了“容易”。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已經不再因懼怕所謂的英語角“門檻高”而望而卻步了,與之相反,更多的學生愿意選擇走近英語角,嘗試提升自己。
另外,在問題“您認為在英語角活動中加入思辨元素(如小型辯論,頭腦風暴等)是否對您的英語學習有幫助?”61.75%的學生選擇了“很有幫助”;32.24%的學生選擇了“一般”;6.01%的學生選擇了“很少”。從項目啟動前思辨元素被忽略到項目中后期成型,本組數據說明了本項目進行的改革是成功的,但仍有提升的空間。
(1)需繼續(xù)加大宣傳力度以及加強活動形式的多樣化
根據收集的問卷來分析,“是否為英語專業(yè)”這一項,參與問卷調查的有77.6%的學生是來自英語專業(yè),22.4%的學生來自非英語專業(yè),這說明本項目正向著跨專業(yè)學術活動的方向發(fā)展,但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占比不大,這說明活動的限制性還是存在的,還需進一步宣傳以打破院系專業(yè)之間的隔閡。
除此之外,根據問題“您認為怎樣能引起學生對英語角的興趣”的反饋,有76.5%的學生選擇了“加入多種形式的活動內容”;73.22%的學生選擇了“適時舉辦大型特別主題活動”;40.44%的學生選擇了“注重前期宣傳推廣”;1.64%的學生選擇了“其他”選項并表示增加活動獎勵力度。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更注重的是活動內容本身的質量,但前期的宣傳推廣也需要跟上。
(2)需擴大嘉賓陣容,適當增加英語專業(yè)教師參加的次數
從“您參加英語角的原因”這一問題中,84.15%的學生選擇了“鍛煉口語,提高自身語言能力”;59.56%的學生選擇了“近距離接觸外教或留學生”;37.7%的學生選擇了“結識新伙伴”。這顯示出了英語角活動在學生們的心中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yǎng)。另,從問題“除外教以外,您是否希望有英語專業(yè)課教師參與英語角”中,72.13%的學生選擇了“是”,27.87%的學生選擇了“否”,可以看出很有必要適當增加以外教,留學生為主的嘉賓人數,同時根據情況邀請同學們喜愛的英語專業(yè)課教師前來為大家指點迷津。
(3)繼續(xù)增加活動中的思辨元素
為深入了解學生們對思辨力的理解,項目組特設置了一道簡答題“您認為在日常英語學習中,思辨力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樣的?例如:思辨力能幫助您更客觀的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同學們對于思辨力的看法不一,經過統(tǒng)計分析,項目組提取出了出現頻率最高的前三個關鍵字,分別為“思維”“邏輯”“解決”“分析”“理性”。這說明大部分學生了解思辨力在學習中所起的作用。
另外關于問題“請您為思辨力,口語能力,社交能力在自己參加英語角活動中所得到的鍛煉程度比例進行排序”,經統(tǒng)計分析,三者得分依次序分別為口語能力2.5分,社交能力1.72分,思辨力1.46分。這說明本項目仍存在提高的空間,活動中的思辨元素仍不夠多,存在部分同學并未發(fā)覺活動中的思辨元素,同時也證明了顯性的思辨力培養(yǎng)模式更適合大學生。可以考慮適當增加如上題中“小型辯論,頭腦風暴”等既能鍛煉思維又能激發(fā)活動熱情的環(huán)節(jié),并提前說明設置環(huán)節(jié)的目的。
經過接近一年的項目實踐,本項目主導的英語角活動獲得了各方贊譽,也吸引了其他院系以及各國留學生的參與,成效顯著,成為院系的招牌活動。另外,項目組成員一致認為仍需繼續(xù)完善改進各項措施,及時解決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以期能為更多的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鍛煉語言,思維能力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們的應用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