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這就是傳說中的曇花!寬寬的肉肉的葉片,泛著翠綠的蠟光,枝干上長出一根花莖,花莖上托著雪白的花朵。莖是肥壯的,故而花兒碩大?;ǘ湮⑽⑾麓?,但花瓣卻向上,一瓣一瓣,柔美挺立。最奪目的是花色,純白如牛奶,晶瑩如冰雪,堅(jiān)挺溫潤,玉質(zhì)瑩瑩,清涼芬芳,脫盡塵俗。
(汪嘯波《花友》,第10-11頁)
在雨絲與土地的哺育下,樹木抽枝長葉,深深扎根。它綻出了第一個(gè)蓓蕾,炫目如斯,我知道,這是我成長道路上的見證。它見證了我的尋尋覓覓,我的心灰意冷,我的豁然開朗,我的重拾希望。不變的是對于夢想的追尋,如同那挺拔的枝干,永遠(yuǎn)堅(jiān)守著,永遠(yuǎn)向著凌霄的方向。
(袁昊《開在心中的花》,第21頁)
“烘托”并不等同于“烘云托月”。“烘云托月”源自畫家筆法。清人金圣嘆在《西廂記》評點(diǎn)中對它做出了這樣的描述:“欲畫月也,月不可畫,因而畫云。畫云者,意不在于云也。意不在于云者,意固在于月也?!边@里所說的“欲畫月也,月不可畫”的意思不是說直接畫不了月,而是指直接去“畫月”不能完美地表現(xiàn)月,一定要畫幾筆云加以陪襯。“繪”云是為“畫”月,“云”和“月”皆出現(xiàn),只不過要主次分明。正如宋代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說:“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霧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yuǎn),盡出之則不遠(yuǎn),斷其脈則遠(yuǎn)矣?!倍昂嫱小眲t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dá)的事物寫出來,用一事物或多個(gè)事物暗示出主要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得寫出來。
(王蓓《桃紅李白皆夸好 須得垂楊相發(fā)揮——寫作的藝術(shù)手法之烘托》,第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