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其玥
10月10日 晴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是對祖國的一種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zé)任感和使命感。
古往今來,這種高尚的情懷鼓舞、激勵、凝聚了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這種情懷的簡要概括。
因為這種情懷,詩人屈原在自己理想受挫、慘遭放逐時卻“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因為這種情懷,諸葛亮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為了國家的統(tǒng)一大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因為這種情懷,為了收復(fù)中原失地,陸游臨死不忘“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因為這種情懷,文天祥在被俘后“詆大酋、罵逆賊、爭曲直”,歷經(jīng)患難,九死一生,只為“留取丹心照汗青”。
正是懷著對祖國和人民深深的感情和強烈的責(zé)任感、使命感,這些仁人志士才會置個人的生死于不顧,“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也許有人會說,你說的這些仁人志士都是歷史上的偉人和烈士,不是普通百姓,更不是我們未成年人所能模仿的。真是這樣嗎?
《讀者》雜志上曾經(jīng)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美國一所小學(xué)舉行野外生存夏令營活動,一位9歲的孩子在收拾個人行李時,除了老師規(guī)定的野外生存的必備用品外,他還隨身攜帶了兩件物品,一件是他和家人的合影,還有一件是一面美國國旗。因為在他的心目中,家人和國家是最重要的。看了這個故事,想想我們,除了整天忙著數(shù)競、物競,早晨會齊唱國歌時是不是都能情深意長呢。
家國情懷,不是仁人志士的專利,也不僅僅是成年人的壯舉,她是我們每一個人應(yīng)該從小培育的美德,是我們文明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習(xí)近平總書記號召我們要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爸袊鴫簟辈粌H是我們民族復(fù)興、國家富強的夢,也是我們每一個家庭幸福安康、每一個人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夢。要實現(xiàn)“中國夢”,我們必須效忠祖國、孝順父母、和睦他人,這是我們?nèi)松钪匾膬r值追求。
看看敘利亞的阿勒頗,再看看中東通往歐洲的航線上,無數(shù)流離失所的移民,就知道什么叫“國破家亡”。正如歌曲《國家》所唱的:“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了我們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安康,讓我們一起高唱“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