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玥曈
湘鄉(xiāng),這是一個小到地圖上都不屑于標出的地方,小到是一個千百年來讓文人騷客“擱筆費評章”的地方。但每當歲月的轱轆碾過,卻總是眷顧這處窮鄉(xiāng)僻壤,或是在深山的古井,或是在傳統(tǒng)的舌尖味道,或是在湘鄉(xiāng)人抑揚頓挫的方言中,留下一點古文化的影子。
湘鄉(xiāng),這也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方寸沃土,孕育了古老神秘的楚文化,孕育出了華夏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古有鄧禹立得東漢開國首功;蔣琬效蜀,為官清正廉明;一代狀元王容,時念抗金衛(wèi)國事;曾國藩修身律己,堅守忠節(jié)無異志,運籌韜略促國興;飛將軍劉錦棠護國,新疆不離華夏;虛云專心事佛,仍心系國民昌運;今有公略偏師破敵膽,陳賡善戰(zhàn)蕩雄風……也許百年前,這些從湘鄉(xiāng)走出來功成名就的文官武將,平步蘭皋,仰望卷舒云涌,似如今依舊川流不息的漣水,以筆墨丹青之力道,以金戈鐵馬之氣勢,噴薄而出湖湘文化淵遠而又精深的內涵。
寫意湘鄉(xiāng),湘鄉(xiāng)的底色就是它幽微難明的方言和歷經千年的古跡。
楚國覆滅后,楚人大都轉移到其南部即湖南一帶,由于長江“天塹”的作用以及楚人對黃河流域政權抗衡的心態(tài),他們的方言就沒有被同化或取代,因而千百年后的今天,湘鄉(xiāng)話保留了最原始的古楚語腔調,說出來有如在唱一支抑揚頓挫的戲曲,讓聽的人像在品味青花瓷杯中一泓清澈的茶,口齒噙香……
“藹藹慈門,何慚佛稱慈父,眾稱慈母;汪汪生海,直配干曰大生,坤曰廣濟?!毕驵l(xiāng)又名龍城,城內有千年古剎云門寺,寺院紅墻上的金色楹聯(lián)盡浮無垠之心緒,豁廣闊之胸臆。寺內千手觀音佛像莊嚴慈意,直立于蓮花寶座上,如似真身,面頰豐滿,雙目微俯,形態(tài)端莊慈祥;衣帶似在飄拂,冠飾似在顫動;兩耳垂肩,飾墜晃動;鼻尖微翹,雙唇略張,似在喃喃念佛?;趾晖赖臍鈩?,讓觀音降龍的傳說如幻如真;栩栩如生的雕琢,傳承著古老龍城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成為藝術寶庫中一朵分外瑰麗的奇葩。一泓鐘聲敲響,香客虔誠謙卑,香煙裊裊飄向遠處,落煙墨染,煙繞古城……
“洗墨有清池,如見群鴻戲海;疾風知勁草,休云飛鳥依人?!边@是褚公祠前的楹聯(lián)。殘損的紙箋,遒勁的筆畫,記載著古老湘鄉(xiāng)城,記載著那時褚遂良等一批朝廷諫臣敢為人先的事跡。輕輕走近祠堂,高翹的屋檐,依稀可見當年雄偉俊俏的風采;古老的墻壁,仿佛寫滿了光陰的故事。正堂里,褚公手執(zhí)書簡、衣袂飄飄,牌匾上楹聯(lián)素雅自然,依舊散發(fā)著千百年前清水濃墨的馥郁芬芳,經久不散……
寫意湘鄉(xiāng),湘鄉(xiāng)的輪廓就是那揮毫潑墨的山、水、洲、湖。
“南連華蓋,下瞰漣水,有石若臺,山高起如儀鳳翔空”。山居仙而靈,地涌杰而名,勝山東臺,又名鳳凰。旭日東起,只見群山疊翠,云霧繚繞。透過郁郁蔥蔥的樹木,斑駁的陽光半明半暗,松濤亭旁松柏沙沙作響,滄桑的旭日閣佇立風中。鳳凰寺、鳳凰井、望鳳亭經歷時間的浸潤,美麗的傳說已經化入湘鄉(xiāng)人的文化生活中?!伴w側有樓,俯臨漣水,望東臺之勝聳如列屏。”巍巍東臺山,不僅留下了古往今來千萬人的足跡,更留下了人們的思潮和憂愁。
“不知春色已盈溪,荇藻綠苔兩岸齊。一鏡平分天上下,群峰倒侵影東西?!币粸碀i水流淌在渺遠青黛的臂彎里,流淌在蘸飽墨汁的柔軟筆尖下,流淌在煙雨汀州與筆耕墨舞的融合中。因為湘鄉(xiāng),繾綣千里的漣水有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因為漣水,古老安詳?shù)南驵l(xiāng)有了醉人的江南風姿。
”綠波曲曲帶湘煙,汀渚雙分燕尾連。夾岸云山青四合,一城樓榭鏡孤懸。片帆斜受波間日,短棹頻間水底天。惆悵東郊回首處,歸人爭喚釣翁船?!睎|臺山下,漣水河中,一彎碧洲終年疊翠,垂柳婀娜;漫步于林蔭道,人影曈曈,心中的憶念便如圈圈漣漪,慢慢地蕩漾開來。這蔥郁風情的景絹,似醉在了一抹筆墨的書韻,如此臨摹重彩,舒了文人墨客的心境;如蕩在清風里的漫卷,襲襲如絲,豐盈了人們夢中的古城……。
“水如碧玉島如珠,云影山光入畫圖?!鼻宄?,漣水河上游三十公里的水府韶湖,像剛從睡夢中醒來的少女,披著輕紗似的曉霧,秀美而神秘。遠處空濛的山巒,水中青螺般的島嶼;近處玉帶纏繞的長堤,競相吐蕊的桃花,全都系上了金色的霞帔,愈發(fā)楚楚動人。碧綠的湖面,一行行白鷺轉瞬飛奔,抹散了依偎的浮云、縹緲的濃霧。如此巧奪天工、清淡綺麗的畫卷,是古老的積淀與嶄新的面孔交融下的厚重精魂。
寫意湘鄉(xiāng),近代的豪杰偉人更留下了濃墨與重彩。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我們吟誦這這樣的文字來觀照湘鄉(xiāng)人,我們仿佛就能遇見百年前義正辭嚴“治亂世需用重典”、官場上兩袖清風的曾國藩,遇見那刁斗森嚴、所向披靡的湘軍。
“沙場馳驅南北游,橫槍躍馬幾春秋。為掃人間憂患事,小住南牢試作囚?!鄙院浪瑯酚^的陳賡從湘鄉(xiāng)學堂走入了黃埔軍校,將日軍打疼到在裝甲車上寫著“專打386旅”字樣,不幸被俘面對蔣介石親自勸降凜然回答“此衣不能穿,此帽不能戴,此官不能當”,新中國成立后臨危受命成功組建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其一生歷經無數(shù)斗爭,不變的是那自湘鄉(xiāng)而起“天下人饑,我以個人溫飽為恥”的廣闊胸懷。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yǎng)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以蛙形象作比,樂者抒懷詩言志,我們仿佛看到那位剛從韶山沖來到東山書院,躊躇滿志、胸懷天下的熱血青年刻苦攻讀的情景。東山書院里一口清澈的蓮泉古井。書院內青磚黑瓦,小橋池水,秀美、古樸、典雅中透出濃郁的江南風味。便河蜿蜒,清澈見底,楠木、香樟倒映水中,虛實交錯之間,如進入一個靜謐、迷離的境界。蓮泉的井水汩汩入河,便河的河水潺潺隨漣,漣水直奔至湘江北去?!奥窆呛雾毶h鞯兀松翁幉磺嗌?!”那一份詩情,那一股豪氣,就夾雜在這一汪井泉中,渲染著湘江的一番情愫,最終奔流入海。
寫意湘鄉(xiāng),力透紙背的是湘鄉(xiāng)人那種舍得死、霸得蠻,敢為天下先的豪氣。
“以一縣之兵,征伐十八省,以一軍之威維系全局?!薄把嗳晃蠢諝w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吃得苦、霸得蠻的湘鄉(xiāng)人,一旦完成了由山野田夫到職業(yè)軍人的轉變,湘軍就變得所向無敵,連俄國的沙皇也不敢輕舉妄動,眼看著湘軍收復了新疆?!鞍偃f湘人十萬兵”當湘鄉(xiāng)人邁過出巍巍東臺、清清漣水,隨湘江澎湃而出后似有一種使命促使其迅速成長起來,踩著堅韌的步伐走向全國,湘鄉(xiāng)昭忠祠內21335名戰(zhàn)役者用鮮血在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安焕辈桓锩瑹o湘不成軍”這塊注定不安分的土地上,黃公略、毛澤東、陳賡、譚政一個接一個走出湘鄉(xiāng)參加革命,經世濟用的湘鄉(xiāng)人不畏艱險,敢想敢說,敢干敢闖,用堅定的理想信念,不取的戰(zhàn)斗意志和樸素的群眾情結跨過高山遠路深坑,磨難九天無數(shù),用血性捍衛(wèi)國家民族的尊嚴。遙想當年,湘軍將士們又要背井離鄉(xiāng)奔赴戰(zhàn)場,妻子和老母總是會在渡口為他們送行,行囊里總要塞滿一包包自家焙制的熱乎乎的烘糕和遠方吃不到的火焙魚?!蹦菓?zhàn)場上的捷報連連,是所向披靡的榮耀,還是山高路遠的滄桑?一塊烘糕,一條熏魚,帶著親人的望眼欲穿的牽掛,跨過高山大海,走遍東西南北,聽盡兵刃交接,浸透思鄉(xiāng)淚水。
陌上花開緩緩歸,在過去,是古老的湘鄉(xiāng)城守候行軍打仗的湘軍凱旋,而今,是如母親一般守候出門在外的游子歸來。走進湘鄉(xiāng)的一條老街、一條小巷,時代的繁華落幕,留下的青石銅板、微雨芭蕉也足以讓我們留戀徜徉,去細細體會一座古城的生命。歲月的車輪還在不斷向前,湘鄉(xiāng),還會被賦予更多的人文內涵。
湘水,湘人,湘情,寫意湘鄉(xiāng),寫意流年。品讀這一本本讀不完的文化古籍,古樸厚重,卻又耐人尋味。漂泊在外的湘鄉(xiāng)人呵,你目光所及之處、夢魂常歸之處就是湘鄉(xiāng),永遠的湘鄉(xiāng)。